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孔子箴言:三句話點亮人生,避免錯誤

2024-03-01文化

諾貝爾獎首度桂冠得主漢內斯·艾爾文,曾擲地有聲地表達過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

「若人類希冀在21世紀延續生存與繁榮,就必須追溯至約25個世紀前的古老智慧源泉——孔子的思想精髓。」

【論語】這部典籍,猶如一部穿越時空的對話錄,記錄了孔子與其親炙弟子們的深邃交流。其內容廣泛涵蓋了政治哲學、教育理念、文學審美以及人生哲學等諸多領域,堪稱探究孔子學說及儒家思想底蘊不可或缺的權威文獻。

坊間流傳著一種深刻見解:研讀【論語】,如同手握一把解碼人生的萬能鑰匙,生活中幾乎所有的困惑與挑戰,都能在其中覓得啟迪與答案。

對於每一個追求無咎而行的人而言,【論語】中蘊含的三句醍醐灌頂般的至理名言,足以成為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燈,讓人一生之中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

「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論語·衛靈公】這一儒家經典篇章中,記載了子貢與孔子的一段富有哲理的對話。子貢向老師請教:「是否有一句格言能夠作為終身踐行的行為準則?」孔子深思熟慮後回應道:「或許那便是‘恕’矣!所謂恕,即自己所不欲承受之事,亦勿強加於他人。」

孔子對「恕」的深刻詮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僅在古代社會中啟迪著人們的心靈,時至今日,它依然為我們揭示了一種普世的人際交往智慧。在日常生活中,這句話敦促我們學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時刻反思自己的言行:若某事連自己都無法接受,那麽就應當立即停止,無論是言語還是行為,都應避免將其強加給他人,更不能因此而傷害到他人的感情或權益。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類認知的不斷深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原則引申出了新的內涵:即便自己熱切向往的事物,也不能隨意強加於他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立的意願與選擇權。「己所欲,勿施於人」同樣成為了構建和諧共處社會的重要理念。

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僅是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中的核心信條之一,深深植根於儒家倫理體系之中,成為處理人際關系、減少人際沖突、促進社會和諧的金科玉律。

如今,這句富含千年智慧的警句已鐫刻在聯合國總部的大廳墻壁上,象征著中華傳統美德中關於尊重他人、避免錯誤、追求和諧的價值觀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認同與尊崇。

「以約失之者,鮮矣!」

孔子曾有言:「人若能以自律為準則,其在人生道途與處世交往中所犯之過失,實屬罕見。」

「約」,寓意著約束、克己,即我們所說的「自律」精神。它要求我們在內心深處修煉自我,遵循道德規範,摒棄放縱與非禮之舉,如此方能保全德行,堅定誌向;同時,在生活消費上秉持節儉原則,遠離奢華無度的生活方式,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精力損耗和財物浪費,使失誤自然而然地減少。

生命如同疾馳的列車,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具有強大的慣性驅動力。一旦我們沈溺於恣意妄為的狀態,當需要對這輛人生的列車進行急轉彎甚至掉頭時,就會發現難以使其戛然而止。

因此,我們要積極培養自我約束的習慣,讓自律成為生活的常態。不放任自我,不虛誇自滿,不隨心所欲,如此便能在人生道路上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踐行自我約束,意味著為自己設定界限,行事有所節制,待人接物堅守底線,明確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要懂得對金錢財富、物質享受、情感糾葛、名利地位等種種誘惑設下限制。

領悟並實踐自我設限的人生智慧,乃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做人的重要法則。

願我們都能將「約束自我,少犯錯誤」作為座右銘,以此引領我們的言行舉止,成就更加卓越的人生旅程。

君子三戒

孔子曾深沈教誨:「君子在其一生中,應謹守三戒。」這三個階段的警示,猶如人生的燈塔,引導我們在不同年齡時保持自律與智慧。少年時期,血氣正旺盛而未定型,此時首要之戒在於「色」。孔子提醒弟子們,在青春年華裏,由於生理機能活躍且易受外界影響,尤需警惕情欲誘惑。這裏的「色」,不僅局限於男女之情,更可延伸至對物質世界一切浮華表象的貪戀。當青春的沖動遭遇世俗的誘惑,堅守內心的原則與節制顯得尤為關鍵。

步入壯年,血氣正盛,精力充沛。這一階段,孔子強調戒鬥。人到中年,社會競爭激烈,爭鬥之事無處不在,無論是體力上的較量,還是智力、財富、地位、權勢的爭奪,都可能成為消耗心力的戰場。孔子告誡我們,避免過度好勝爭強,以免在你來我往的紛爭中傷人害己,甚至落得個如【三國演義】中周瑜般的悲慘結局——他正值壯年,才智過人卻因過於好鬥,最終敗於諸葛亮之手,含恨離世,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遺憾。

待到老年,血氣漸衰,生命力不再旺盛。遵循自然規律,人的生理機能逐漸衰退。此時,孔子提出「戒得」。人生至此,事業成就、地位顯赫、財富積累往往已達巔峰,然而,面對已取得的一切,老年人應當學會知足,戒除貪婪之心,以免陷入無盡的欲望泥沼,從而保全晚年的寧靜與和諧。

「老年戒得」,這一理念不僅涵蓋了物質層面的舍棄,更深層次地涉及到精神追求、尊嚴維護以及榮譽觀念等多元維度。

所謂「戒得」,即是倡導老年人適度抑制欲望,回歸生活的本真狀態,如此一來,既能裨益身心健康,又能從名利權勢與地位的枷鎖中解脫出來,悠然自處,享受恬淡之樂。

享譽學界的葉嘉瑩先生曾深刻闡述:

在她接下來數十年的人生旅程中,無論遭遇何種困惑或困苦,常常會有【論語】中的寥寥數語如靈光乍現,為她指明方向;

往往就是這些深邃的句子,讓她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得以釋懷和超脫。

在迷茫無措之際,不妨翻開【論語】的篇章,其中蘊含的智慧將賦予你勇往直前的力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在痛苦掙紮之時,靜心聆聽孔子的智言慧語,它將如同破曉的曙光,為你帶來希望與堅韌的力量。

一部【論語】,猶如一部包羅永珍的百科全書,既有人從中領悟到人生至理,也有人透過研讀它窺見了個人成長的秘訣。

深入解讀【論語】,便能使自己一生保持成長的姿態,減少錯誤的發生,避免走過多的彎路,從而讓生活更加通透而富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