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二十塊以內的蓋碗,到底能不能買?挑選蓋碗有什麽秘訣?

2024-04-29文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先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天,福州的雨斷斷續續。

四月末的天氣屬實算不上好,本以為杜甫詩中寫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會隨著清明節氣而暫告一段落。

未曾想,雨舍不得離開了。

不過對於我來說,倒是 心喜 它。

嘀嗒聲中流逝著靜謐與悠然,泥土中混著野花小草的清香,水滴繾綣著人間的芳香。

隔窗望去,只見雨霧蒙蒙,葳蕤的樹木隨風搖曳,潮濕的空氣清新如洗,夾帶著絲絲涼意。

從思緒中回神,想罷,今天便用一只適合一人在雨天飲茶的蓋碗吧!

應時也應景。

前些日子,有位茶友來問到:「一個人泡茶,蓋碗怎麽挑才好呢?」

我的回答是:「看你自己的眼緣和泡茶需求就好,沒那麽復雜。」

畢竟買回之後,大多數也是擺放在自己所布置的泡茶桌上,方便獨處消遣時,沖泡享用。

不過我認為呢,即使是獨自一人用蓋碗泡茶,但是在茶具的搭配上還是可以花一些心思的。

一些茶友們在布置自己的茶席時,會因為覺得省事,而除去公道杯,只留下一只蓋碗、一只主人杯。

沖泡時,直接將茶湯倒入主人杯中。

從泡茶體驗這一角度來看,還是更建議茶友們留下公道杯的。

因為公道杯能夠靜置沈澱茶湯中的碎茶渣,也能幫助晾涼熱茶,然後我們再分茶倒入主人杯中,更為儀式感。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曾寫提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蓋碗作為茶桌上缺一不可的茶具,如何挑選也成為了一門大學問。

不論買蓋碗的目的是為了「一人飲」,還是為了用來招待來客,關於蓋碗選購方面,需要留心的地方還是很多的。

【2】

細節一:價格

網上售賣的蓋碗價格飄忽不定,上至幾千上萬,下至九塊九包郵。

點進九塊九包郵的蓋碗售賣頁面,看到也有不少網友提出疑問:「這價格的蓋碗,會不會影響泡茶啊?」

其實如果是高溫燒成的純白瓷蓋碗,材質安全方面是沒什麽影響的。

但是那些價位在二十元以內的白瓷蓋碗,茶友們就得好好留意是否有瑕疵了。

看看碗身有沒有影響美觀的小黑點,瓷質表面是否粗糙且凹凸不平,釉面是否厚薄均勻,碗蓋的邊緣是否釉面沒有徹底地覆蓋......

除此之外,還需留意合蓋時,是否平穩,是否存在高低不齊的別扭問題。

或許有茶友認為,一分錢一分貨,都是這個價格的蓋碗了,還要啥自由車呢?

喝好茶的第一步是泡茶,泡出好茶,而蓋碗使用的手感、觀感若存在「將就」一詞,豈不失去了我們泡茶的初衷嗎?

參照現代歷史學家錢穆老先生的話,其言道:「中國人飲茶,別有一番情味,在安逸無事中,心平氣和,或一人獨品,或賓朋聚賞,或幽思,或暢談,不能限以時刻,或羼以他事。否則茶既淡而無味,飲之亦僅解渴,無可欣賞」。

避開上述所提的細節瑕疵,才能更好地飲茶、品茶。

切莫因小失大。

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其實購買蓋碗不需要價格太高,基礎的白瓷蓋碗是茶友們入門級的最高價效比之王。

但想要兼具使用與美觀,也可以挑選一些匠人手繪,釉質細膩的瓷質蓋碗,更能滿足悅己感。

按照如今的社會物價,九塊九包郵的蓋碗品質細節難有保障,不建議茶友們因為價廉而選擇入手。

但也有不少大幾千上萬的藝術品蓋碗,已不屬於日常茶桌上的使用工具了。

如果說,購買蓋碗的目的只為實用,那麽選擇消費在八十至一百二十元左右去擁有一個白瓷蓋碗,足矣。

自己認為好用不燙手,美觀無瑕疵,那麽蓋碗的價格,完全是豐儉由人的。

【3】

細節二: 材質

蓋碗的常見材質包括:玻璃、紫砂、瓷質、陶質、陶質等。

但實際上,瓷質才是買蓋碗的主流。

很多茶友在挑選蓋碗時糾結不已:「玻璃蓋碗如何,玻璃材質可以方便觀察茶葉的枝條,會好用嗎?」

從實際角度出發,玻璃蓋碗的表現力有些一般。

因為玻璃的導熱速度快,當我們正常使用沸水沖泡茶葉,拿起玻璃蓋碗倒出茶湯時,燙手的風險會加倍增加。

哪怕是快速倒出茶湯,沸水的高溫也會迅速擴散到碗沿。

一旦燙到手,那麽接下來的出湯動作便會受到影響。

而白瓷蓋碗,只要不觸碰蓋碗本身,不去長時間坐杯,那麽習慣使用蓋碗沖泡的茶友是不會輕易被燙到手的。

另外,玻璃因為光滑的材質問題,合蓋開口時很容易打滑。

在使用玻璃蓋碗泡茶時,開口角度無法掌控,倒出的茶湯亦或多亦或少。

倒入沸水後,玻璃蓋碗猶如一塊燙手山芋,稍微不註意,泡茶人的手就會被燙到。

所以,從實用效能方面來看,玻璃蓋碗不如白瓷蓋碗。

【4】

細節三:容量

110毫升的容量是蓋碗的標準身材。

一位茶友提問到,自己買了一只大容量的蓋碗,200毫升左右,請問泡白茶需要投放多少克?

我有些許的好奇,能容納200毫升水量的蓋碗,那蓋碗口的直徑是有多大啊?

順手量了一下正在用來裝米飯的飯碗,嗯.....應該差不多這麽大。

單手拿,拿不穩。

哪怕是一些手掌大的男性茶友,把沸水倒入這樣的大容量蓋碗中,再連茶帶水的濾出茶湯,恐怕也有拿不穩的風險吧。

為了穩妥起見,還是建議茶友們挑選容量適中的蓋碗便好。

至於對「適中」二字的理解,那就建議各位茶友親自上手了。

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蓋碗也是買回來自己用的。

自己的感官,才是檢測實用的唯一標準。

當伸開右手大拇指和中指,握在兩側的碗沿上,如果發現拿的費勁、不穩,那麽就說明這只蓋碗不適合自己,無法駕馭。

一個蓋碗順不順手,好不好用,試試便能知曉。

【5】

平日泡茶時,可能蓋碗的出鏡率不高。

原因是當下的茶圈主流裏,蓋碗是泡茶工具,而不是喝茶的工具。

在清代一手持托,另一手以蓋撇去浮茶,然後再飲茶湯的方式,現代已經不流行了。

如今蓋碗用作沖泡的工具,逐次沖出茶湯,倒入主人杯中,方得飲品。

如若選擇蓋碗作為你的主要泡茶用具,那麽一旁定少不了公道杯、主人杯、壺承、茶盤等一系列配套的周邊。

那麽,挑選蓋碗時要考慮到搭配相容這一方面。

比如,蓋碗與公道杯的搭配。

蓋碗的容量一定不能超過公道杯的容量,否則倒出一沖的茶湯後,公道杯根本裝不滿。

其次,無把手的玻璃公道杯在茶湯倒入後,水位線超過3/4滿,那我們根本無法順利拿起公道杯來分茶。

如此別扭場景,不搭配。

再比如,色彩與設計的配套。

假如你買了一只純青釉色的瓷質蓋碗,但使用的公道杯卻是顏色深邃的天然柴燒,倒茶的主人杯還是青花淡描款式。

用的茶具是都好看,但是搭配在一起使用,簡直是一場審美災難啊!

所以,茶友們在入手一只新蓋碗的同時,也不妨考慮配套的搭配。

風格一致,大小配套,此蓋碗才能夠成為茶桌上的點睛之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