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錢旭紅:羅素、李約瑟讀老子,2500年前已認知宇宙

2024-02-11文化

【導讀】「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甲辰春節長假,文匯講堂攜老子、馬斯克給讀者拜年,同時也帶來一種全新視野的世界史,一份超越百歲健康秘笈。

大年初一,諾獎獲得者、人文大家向您拜年,帶來他們閱讀老子得出的幸福密碼、文明圖譜。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耗時8年完成的【老子思維】,重新挖掘作為中華文化起源之一的聖賢老子的思想智慧。該書另辟蹊徑,透過對老子五千言的多角度的理解,透過2500多年來的眾多人事物的歷史例證,透過當代最新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科學的事實,揭示了老子理念、老子思維的深刻含義及其現代性、未來性。

本文編摘【老子思維】第一章【萬裏悟老:尊崇老子的當代西方賢哲】,從夏普萊斯、羅素、湯因比、李約瑟等現當代西方著名人物的視角講述他們對老子的尊崇及對老子思維價值的深刻理解。正如作者秉記老子五千言中的教誨:對每一個人而言,最好的人生旅程,就是尋道、悟道、用道;對自己關愛者、尊敬者的最好表達、最好饋贈,就是送禮不如送道!希望新的一年,你能收到這份來自老子智慧的幸福人生行動指南。

兩次諾獎得主夏普萊斯:日讀【道德經】1小時,開拓新領域

夏普萊斯是21世紀第一位「兩次諾獎得主」,他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其英文名字的「Sharpless」,直接轉譯的表面含義就是「非銳」「無鋒」,頗有點中國道家哲學「守拙」的味道。夏普萊斯非常尊敬老子,也十分欣賞老子的一句話:「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他認為這句話道出了「點選化學」中的哲學真諦。他的高足董佳家研究員,當初是在收到夏普萊斯有關實驗結果的英文感想,在查閱核對資料後,才知道那是源自中國老子的原話,不禁十分感慨並深受啟發。

早在2016年,夏普萊斯就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簽約非全時研究崗位,【文匯報】當時報道,他的化學研究已進入哲學境界,他能幫助人們認清什麽才是真正的原創思維,將會給人們帶來深刻的影響,從而鼓勵人們敢於大膽否定自己過去的成就,啟發人們在別人忽視無視、被普遍認為不可能的、沒有意義的地方,尋找出能改變世界的新發現。若幹年前,大家都認為他很可能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而2022年這果然成為現實。

當他於2001年獲得諾貝爾獎時,人們認為他已功成名就。可實際上,他早在1998年左右,已經改變了學術方向,向無人問津、尚不存在、沒有名稱的無人區開拓推進,歷經坎坷和許多誤解,2001年終於在主流學刊上發表了其新開拓領域的第一篇論文,並起名「點選化學」,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就是這樣一篇來自年屆60歲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論文投稿,也是命運多舛、一波三折,被三位盲審專家全部予以否定。幸虧主編力排眾議才得以發表。當時少有人看到這篇論文的偉大意義。此後近20年,他是孤獨的,少有人跟隨他做研究,人們認為這領域不吸引人,沒有希望,他年歲已大,研究經費很少,最困難時已經幾乎沒有研究助手;而他樂此不疲,終於花費20年,取得了又一諾貝爾獎成果。新成果的意義更顯著、影響更廣泛、作用更深遠,除了推動化學、同樣推動了藥學、材料學等的跨越式發展。

在他1998年開始新領域開拓過程中,他從老子的五千言中尋找共鳴,曾經每天讀一小時老子五千言,玩味其中對他產生深刻影響的哲理,他將「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的中文印刷在文化衫背面,在研究組聚會時,他讓每個教授研究生都穿著這樣的文化衫。他非常喜歡中國文化,如團結眾人、壯大力量、多事善成的家族理念。他喜歡強調「連自己的觀點都應質疑,更何況別人的」。所以,他明確不喜歡也不理解中國文化中論資排輩的習慣,擔憂年輕人的想法容易被位高權重者、資歷深厚者所扼殺。

羅素:老子所代表的中華文明傳統智慧能夠救贖西方文明

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970年2月),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分析哲學的主要創始人,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劍橋大學教授。

1920年5月到6月,羅素存取蘇聯一個多月,事後有些失望,突然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邀訪電報,蔡元培、梁啟超等邀他前來中國講學一年。羅素讀過【道德經】和【莊子】,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同年8月,羅素在勃拉克女士陪同下,乘客輪漂洋過海於10月來到中國。在上海、杭州、南京、長沙、北京受到了各界名流、學界的熱烈歡迎。

*歐洲文明充滿戰爭和效率,「天道」「人道」可補缺陷

羅素百年前的訪華,是一探索之旅,目的是為探索如何跳出一戰陰影,思考如何解救歐洲紛亂和西方工業文明。羅素在華存取時,極其贊嘆驚奇於老子在幾千年前就有極其前瞻、超越的認知,而這些認知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滿目瘡痍的歐洲有重要意義。「沒有為占有而進行的生產,沒有自以為是所主張的行為,沒有無奈受壓被支配的發展」,就是羅素對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的深刻理解。

老子的理念,以抑制自我妄欲與調和沖突為核心。老子指出大道高德鑄就了「天道」的特性,也是「人道」所應該遵循的,如此能緩和人類社會沖突,而無休無止的沖突源自普通個人的貪欲、統治階層的妄欲「有為」。老子揭示「無為」、「質樸」、「無欲」、「謙退」、「不爭」等等概念,以沖抵人類的占有沖動。老子的「為」、「生」等概念,並非什麽也不做或者固守現狀,而是強調:生而不據為己有,做而不居功自持。老子的觀念是愛養眾生,悲憫救世。在五千言裏,反對戰爭和立勸慎殺的語句出現多次,反復強調多點「德、善、信、慈」,多些「愛」。

羅素認為,小災難來自固執,大災難來自狂熱;「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畢其功於一役的社會革命」是人類一直的幻想,並給人類帶來最大、最多的災難。人類社會受占有欲的驅使,世世代代各種有形、無形的爭奪沖突從來沒有停止過。就像羅素認為,我們歐洲人與中國人不同,我們的生存方式強烈追求鬥爭、榨取、多變、不滿、破壞的行為,這些充斥著人類的文明史,其中尤為慘烈的是戰爭的殺戮屠城,犧牲了無數的善良天真的無辜;這些如同最可怕的病毒,是由個人意氣和統治者貪婪野心所致。擅長破壞的上述效率主義,恐怕要到人類滅亡時才能終結。如果西方繼續輕視東方智慧,西方文明將使人類走向徹底淪陷。

羅素認為,西方文明是有缺陷的文明,雖然在科學領域占有優勢,而在人生的終極目標和意義的洞察方面,遠不如中國深刻,老子的「道論」便是明證。中國人只追求正義和自由,嫻靜而優雅。在服務人類幸福方面,中華文明比歐洲文明更出色。中國當時正發生著年輕改革家們的強勁運動,如果再給他們點時間,將能使中國返老還童。比起西歐人標榜的、像已經磨損的、研磨機那樣的機械文明,中華將創造出不可預測的更為偉大的文明。他認為西方文化並不比中國文化優異,他寫道:「中國的不幸在於,中國文化缺失科學這一面。在藝術文學、禮儀風俗方面,中國至少可以同歐洲等量齊觀……是科學才讓西方人與中國知識分子在知識觀念的比較中顯現出有所區別。」

*世界的重心將先美國後中國,黑格爾對中國「一無所知」

羅素認為,老子這種中華文明的傳統智慧,能夠救贖西方文明,因為西方早已染上了「信仰進步」和「產業主義」的病毒。百年前,羅素離開中國時,給當時中國的救世藥方是,一是防止全盤西化,不要陷入西方浮躁好鬥的漩渦,因為工業化和軍事化正折磨著這個不幸的星球;二防止丟棄自己的文化,對外來的可以借鑒、吸收而不能放棄原有。百年前的羅素認為,中國的未來發展將會受到美國阻撓,因為美國人相信自己的文明才是最完美的。羅素提醒中國要警惕日本的野心,日本保守而激進,喜爭而好陰,須處理好對日關系。羅素訪華後一個世紀所發生的史實,已經充分證明了他預言的正確性,正在發生的新世紀大變局,也進一步證明了其預言的準確性。

羅素認為,中華文明以「寬容與友好」為基本特性,西方文明以「占有、主張自我、支配」為基本特性。羅素相信,未來的一兩個世紀,美國會變得更重要,但隨後將轉至中國。「我認為,這將是美國非常擔心的」,「中華若要保持自己的文化獨立,服務於人類的福祉,就一定將建成與近代西方的物質文明不同的全新文明」。羅素堅信,1000年後的未來人類,求真的智慧和悲憫的大愛將大行其道,生命應該像河水一樣流過,世界充滿了活力與幸福。他的觀點與老子的「上善若水」,非常吻合。

百年前的羅素訪華,他對老子的崇拜、對中華的過去和未來及人類未來的認知,對當代的我們充滿了啟迪意義。他堅信老子的睿智將救贖西方文明,人類的希望在中國。此外,羅素評價黑格爾對中國的認識:「對於中國,他(黑格爾)除了知道有這個國家之外一無所知」。

湯因比:「天人合一」道家思想促進人類文明永續發展

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975年10月),歷史學家,湯因比堅信研究歷史可以增長智慧,他用27年時間寫作出版了十二卷巨著【歷史研究】,覆蓋人類六千年的二十一個文明的起源、生長、衰落、解體和滅亡。他批判「種族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反對宿命論,湯因比被譽為「近世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學家」。他1929年,1967年曾兩次存取中國,對中國有著極高的評價。

在中國國力孱弱和混亂內亂之時,他預言中華文明將引領世界。當時他能作出這樣的預言,可見其膽略和眼光獨特。他從紛擾復雜漫長的歷史圖卷中提煉總結出的規律是:分裂終將滅亡,統一才能長存,西方國家一直走在分裂的路上。他甚至認為西方經濟繁榮是「一夜暴富」,並透過戰爭的不斷擴張而實作,其可以一時處於領先,但這種繁榮缺乏文化底蘊的支持,最終將被中國超越。

湯因比極其推崇中國的文化。他反對「西歐中心論」,他把「中國模式」與「希臘模式」並列,認為這兩者是理解一切人類文明的關鍵。希望將兩種模式的重要特征融合,以創造出 「中國模式」和「希臘模式」為基礎的通用標準普適性文明模式。希臘模式符合各大文明的早期階段,中國模式符合各大文明的後期階段。人類社會在起源、生長、衰落和解體的過程中,其中最基本的節奏就是「陰陽交替」。湯因比極其贊賞中國太極陰陽之說,稱其是「充滿了智慧的形象」。

他認為,西方不能引領人類未來文明。西方歷史發展的主線是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思想狹隘,利益沖突導致災難與滅亡。從羅馬帝國分裂後,一直並一再四分五裂,就再也沒形成過永久和平整合模式的「天下主義」國家。過去的幾百年間,西方列強獨立或聯合對世界進行武力征服,西方價值淩駕於各方之上。西方用經濟和技術影響征服了全球,卻留下政治上民族國家林立的超級難題。因利益追求造成的人類社會災難與滅亡在所難免。他甚至認為:僅依靠國家間、地區間、社會間的民主協調去解決問題,只能導致人類社會陷入無盡的爭端中,並最終走向衰落,雅典就是例項。要解決這一災難,唯有走向「世界國家」,而這一使命是西方社會無法完成的。這個真空將由中華文明來補足。盡管中國歷史漫長,也有過混亂和解體,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總體完整地守護了一個超級文明,透過文化、文明、情感的紐帶,融合成一個天下主義的文明型國家。

湯因比強調:人類必須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努力適應宇宙萬物的自然性,將自我奉獻給宇宙萬物,實作自我與「終極存在」合體為一。「終極存在」不是宗教的人格神,而是自然存在,中國稱其為「道」;這也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湯因比認為,中國道家思想對宇宙和人類的深刻、前瞻的認識,超越其他任何民族,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卓越偉大理念,為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提供了節制性與合理性發展的哲學基礎,符合新世紀人類社會整合的需求。他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評價[3]: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老子的道家哲學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如此的人文主義價值觀,與新世紀人類社會的整合需求不謀而合。

有關人類的明天會怎樣?湯因比在其回憶錄中講了一句話:人類和量子一樣,擁有同樣的任性與不穩定性。湯因比認為,創造了「道」的老子,具有一種「奇妙的智慧」。所謂「一」非常強烈地表現於政治理論和道家形而上學中,湯因比稱中國古代尋求統一的思想,是博大精深之「道」。湯因比甚至把世界的希望寄托於中國。

李約瑟:四訪中國,取老子之姓,道家蘊含科學民主精神

李約瑟(Joseph Needham,1900年12月—1995年3月),生物化學和科學史學家,劍橋大學教授。先後四次存取中國。他可以說是繼馬可·波羅和利瑪竇之後,又一位全面探路中華的拓荒者,從而讓20世紀的西方對中華文明和科技有了深刻了解和全新解讀。他逝世時,聯合國為他降半旗以示哀悼。

他第二任妻子是中國學者魯桂珍,李約瑟受到她的影響極大。抗日戰爭中,魯桂珍家鄉南京的淪陷和她的哭泣,深深地感染了李約瑟。1942年,他親自押送英國公益組織善款物資到中國前線。1943年李約瑟查訪了戰亂中不斷搬遷的河南大學圖書館,初識5485卷的【道藏】浩繁經典,其包含有大量從公元4世紀以來的煉丹術等道家著作,令他驚嘆不已,大加贊賞。從而更深入地沈醉於道家學說。河南大學李俊甫教授向他介紹了【道藏】,給李約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促使他轉向中國古代文化研究:「這些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

他自取譯名並姓李,因為老子姓李。他給自己取了一個道味十足的名字「丹耀」,別號十宿道人、勝冗子。他發覺道家「無為」的思想,與他的看法與認識非常相似。許多當時的科學萌芽都能在道家思想中找到影子。他的胚胎學研究也在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找到了契合點。李約瑟驚訝,早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就認知到了宇宙的無限,只是用不同於西方數理幾何的方式去描述,而當時的西方竟然認為宇宙是個水晶球。古中國無數材料、醫藥的貢獻超出了他的想象,強大的沖擊促使他放棄生物化學研究而轉向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及其歷史。8年後,他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於1954年著成,一經發表便獲得巨大反響。到1986年11月為止,他曾經先後四次訪華。

李約瑟在研究中明確了道家在中國科技史上的主要地位,發現了其思想的世界意義,高度贊揚其思想,極力宣揚其科學民主精神,對道家文化的世界傳播起到重大作用。因此,他於1968 年獲得國際科學學史授予的「喬治·薩頓獎章」,1973年獲得法蘭西文學院「儒蓮獎」,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愛因史坦金獎」,1995年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王園編摘自【老子思維】前言、第一章和後記部份,原文約1.4萬字)

文:錢旭紅

圖:首圖設計林曉彤 其余網路

編輯: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