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文史英華】西秦會館的總建築師——楊學三||宋良曦

2024-10-05文化

西秦會館的總建築師——楊學三

宋良曦

自貢西秦會館現存的建築風貌,實為清道光七年至九年擴建時的形制。當時的設計者和督造人楊學三,是自貢建築業的一代宗師,他不僅給自貢留下了西秦會館這樣精美的建築,宏闊的內江文廟也是他設計並主持修建的。

楊學三,號省齋,又號金花,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生於富順縣廟壩鄉之楊家咀村。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其父楊廷芊,為清乾隆進士,官授四川南溪縣教諭。楊學三少時入私塾,不喜讀書,唯對建房造屋之學入迷,常用香燭之木柄及土木器物搭各類建築,反復把玩。稍長,精通繩墨而無師承。近鄰州縣舉凡有宏偉建築起造,往往越縣界、州界來聘請他去設計和督造。凡他設計和主持修造的建築,無不工巧絕論,奇妙驚人。當地良巧匠師,亦無不折服。據【楊氏三可祠勝利族譜】記載,楊學三步入中年時,已成為川南一帶極負盛名的建築師了。

道光七年,西秦會館年久失修,房屋已傾塌殆盡,面目全非。自流井地區陜西籍鹽商的同鄉會組織西秦大會,在會首張繼儒倡議下,多次籌議決定重修並擴建西秦會館。陜籍鹽商及本地一些商人踴躍捐資,共集資白銀達四萬余兩。此次重修和擴建西秦會館,工程浩繁,設計要求甚高,全館壓卷之作正殿與龍亭均系新建。因此,遴選總設計和督造施工的人選成為舉足輕重之事項。經張繼儒等再三思量,決定聘請當時在川南一帶已屬首屈一指的建築師楊學三總承此舉。

楊學三成竹在胸,慨然應允,擇吉動工,大興土木,開始了為時三年的重修擴建工程。在工程進行時,因在井鹽生產和營運中本地鹽商與陜鹽商積怨頗多,矛盾甚深,故對工程的實施多方幹擾,設定障礙,制造麻煩。如本地鹽商策動當地人不賣石頭與木料與陜商,致使陜商從威遠大量購進煤炭,夯實為地基,又從外地運進大批石材木料,以作立柱、地面、石雕飾件等。本地鹽商還策動本地泥木石工聯名致書楊學三,要求承擔一半工程,自願各效其能,實欲摻雜其間,暗掣其肘。楊學三心中有數,亦欣然同意。就在這樣微妙的關系和本地鹽商的種種厄難中,楊學三指揮若定,從容排程,排除幹擾,使工程有序地進行。

然而就在西秦會館新建正殿舉行上梁儀式的前夕,本地鹽商競指使工匠偷偷地將正梁截短五六寸之多,欲使上梁時讓楊學三當眾丟醜。誰知此一鼠竊狗偷之行為,已被楊學三早已防範的徒弟發現並報告了楊學三。楊學三聞報,悄然將計就計,庚即在另一工棚內造好一根正梁,秘密換下已截短的大梁。並預造四根精美的火把,對徒弟面授了機宜。到舉行正殿上梁典禮之時,富商顯宦,士紳名流,紛紛到場,冠蓋雲集,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當司儀高呼上梁時,只見楊學三的大徒弟出列稟告:「大梁被鋸短一截,不足長度,奈何?」楊學三道:「無妨,無妨,可用旋抽補柱之法矣。」即刻便由楊學三的徒弟,點燃四根火把,高舉手中,沿大梁左旋右跳,楊學三口中念念有詞:「長,長,長!」隨即大喝一聲:「足矣!」徒弟們停止了跳動。緊接著楊學三便指揮上梁,但見絲毫無差,驚得全場人目瞪口呆,以為魯班之再世。而指使工匠鋸短梁的本地鹽商則有口難言,無地自容。西秦會館竣工後,出自對楊學三技藝的由衷敬佩,本地工匠備盛筵招待楊學三。席間,願出重金購買那四只火炬,並向楊請教所謂旋抽補柱法,楊學三笑而不答。

為紀念西秦會館完工,楊學三親手制作了鏤刻精美,玲瓏別致的香筒一對。不久,清庭詔諭各省承辦皇會,征集奇珍異器。西秦會館的會首將此對香筒進獻。道光皇帝見到,愛不釋手,贊嘆不已,特垂禦覽贊曰:「楊金花可入巧聖宮矣!」自此,楊學三的名氣聲譽則更加遠播。西秦會館內,更為他設牌位立祀,奉若神明了。他精心設計,新築的西秦會館,據【重修西秦會館碑記】記載:「壯麗倍前……共費金四萬有奇,殿宇崇閎,體制嚴肅,廊廡整秩,金碧交輝」,成為了自貢地的標誌性建築。

經楊學三匠心獨運修葺和擴建的西秦會館,占地面積為3150平方米。其總體布局采用中國古代建築群沿軸線南北方向縱深發展、對稱布置的形式,總體方正,強調對稱,成為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平面。西秦會館坐南向北,在長86公尺的地基中軸線上,布建主要殿宇廳堂,周圍則用廊、樓、閣、軒以及一些次要建築環繞和銜接,形成有縱深、有層次、有變化的建築群體,這正是中國古代標準的對稱性封閉式建築的主要特征。

建築是立體的畫,無聲的詩;建築是歷史的雕塑,城市的年鑒。在自貢鹽業發展歷史上,西秦會館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在中國古代建築中,西秦會館是耀人眼目的明珠,在中國會館演進中,西秦會館是彌足珍貴的精品。它如同一位歷史的老人,俯覽了鹽都的事象;又如同一部城市的年鑒,記錄了鹽場的盛衰;更如同一塊強力的磁石,吸引著海內外遊人終年如織。

百裏鹽場,曾經是名工巧匠薈萃之地,是他們以自己的心智和技藝,先後在鹽都大顯身手,同其它工匠、鹽工、鹽商一道創造了鹽都的文明,世代人民永遠銘記著他們所做出過的卓越貢獻。

作者:宋良曦

視源:【國寶檔案】

方誌四川部份圖片、音視訊來自互聯網,僅為傳播更多資訊。文章所含圖片、音視訊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