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味兒在美國飄,美國味兒不能在中國有,極端民粹不可取

2024-06-07文化

老胡又被罵了,因為老胡又讓中國人反思了。比爾蓋茲與馬斯克為春節發祝福,老胡提問:我們的企業家如果祝福聖誕節會不會被罵慘?

這個提問,老胡當然是有肯定答案的,他只不過是以問的形式表達觀點,即中國企業家如果祝福聖誕節,是肯定要被罵慘的。這種判斷有現實依據。

現在的中國社會,由於互聯網的普及,草根的聲音起來了,專家、學者乃至官員的聲音,不再具有高高在上的權威性,而且由於流量法則的作用,「反權威」甚至成為一種思維慣性,屢試不爽。

而在「反權威」上, 只要是高舉愛國與反文化入侵的大旗,幾乎是無往而不勝的 ,可以說是振臂一呼,天下雲集,唇為槍,辱罵是子彈;舌為劍,怒斥作霜鋒。這陣仗,沒有厚顏作甲,架不住。

老胡把這個稱為「激進的反對聲」,他應該是沒敢用「民粹主義」這個詞。而儲殷教授看得很清楚,指出這就是極端民粹,而且指出是反智的,把互聯網搞得烏煙瘴氣,令很多人選擇了沈默。

民族主義本是合理的,但走向極端民粹,的確會出現反智現象。這在戰馬行動身上已經有了驗證。但這是明顯的,還有更多不明顯的。比如 盲目排外,就相對很隱秘。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盲目排外,而認為是愛國

比如,在中國某些地方或者某些方面,出現了外國的東西,或者有人稱贊外國的東西,尤其是曾經的侵華國家的東西,就會被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律斥為文化入侵、思想入侵,而誰敢反對,誰就是崇洋媚外,甚至是間諜,是賣國賊。

但是實際上,許多東西其實只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與傳播。 文化交流中,會不可避免地引進外國文化 ,尤其是那些曾經的侵華國家,因為誰也否認不了,那裏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東西。 而文化傳播伴隨著人員的流動,更是不可控的。

反觀一些美西方國家,在對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上,卻是持開放態度。他們國家社會上出現的許多中國元素,能令民粹們自豪,卻不能讓民粹們頭腦變得開放。

比如,在美西方國家,大街上華人可以自由地拿著中國國旗,也可以唱國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再比如,目前美國已經有五個地方把春節設定為法定假日。

就拿春節來說,春節期間,美國許多地方都洋溢著濃濃的中國年味兒。就比如上圖,美國的一個小鎮馬斯卡廷,中美兩國人民共同慶祝中國春節。

這如果反過來,在中國,尤其是今天的中國,可能是無法想象的,估計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抵制,將其斥為文化入侵,憂慮長此以往中華文化根基會動搖。

然而事實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實正是因為相容並蓄。 文化交流與文化融合,從來只會讓一個國家更加進步,而不會動搖本國文化的根基。

如果一個國家懼怕文化交流與外國文化的傳播,甚至輕易就被外國文化動搖,那麽只能說這個國家嚴重缺乏文化自信,甚至說沒有自己的文化傳承。

而我們也更應該看到, 美國對中國文化的開放與包容,明顯是更加有利於美國,並且對中國其實有一種潛在的危害,那就是他們吸引並留住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及人民幣 。此長彼消,美國得到的,正是中國失去的。

所以, 文化上開放包容,好處是很大的,然而這一點,反智的民粹們是看不到的。 他們高舉愛國的大旗,盲目排外, 這種激進的民主主義情緒,令外國人對中國望而去步,已經來的也開始憂心忡忡。 這個到底是愛國還是害國?

中國現在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候,而且當此全球經濟低迷與戰爭多發之時,國內特別需要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警惕極端民粹的副作用,以免影響發展大局。

民粹們應該認識到,要有自信, 中華文化幾千年,根深蒂固,生命力之強,絕不是外國文化可以動搖的。 外國的歌曲、小說、電影、節日等,皆可批判性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