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認知覺醒】:3個方法讓你學會讀書,愛上讀書,享受讀書

2024-04-23文化

大家都知道多讀書肯定是好的,因為讀書可以讓人改變命運,一想到人生的希望就在眼前,然後就迫不及待地跟風去買很多別人推薦的好書,結果翻開書籍後,完全沒了興趣。

深奧的理論、抽象的邏輯、枯燥的案例、黑白的色調……閱讀體驗和想象中相差懸殊,遠不如刷手機來得輕松有趣。

沒過幾天,書本就被丟在一旁再也沒翻過。

也有一些人能堅持閱讀,且讀得很多,也讀得很快,一年讀上百本書,可惜還是不能讓他們滿意,因為讀了那麽多書卻沒有任何改變,甚至感到更迷茫。

金克木曾說:「讀書是一件樂事而不是苦事。」

可為什麽到了我們這裏,閱讀就像是一件苦差事呢?

【認知覺醒】這本書中說,很多時候我們都處於「假閱讀」狀態,想要擺脫這個困擾,有3個方法能讓我們真正愛上閱讀。

01

換個角度看閱讀

未來學家凱文•凱利說,想要快速成為一個行業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與這個領域內的頂尖專家交流,直接向他們請教。

而普通人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和資源,唯一的辦法就是閱讀。

因為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傳承思想的最好介質,頂級的思想都能從書籍中找到,只要選對書,就能以極低的成本找到行業裏頂級的思想。

而我們只要花上幾十元就可以直接獲得,從這個角度看,讀書不再是掃視白紙黑字的重復動作,每讀一本實際上就是在進行名人訪談,在與智者聊天。

這種交流既不用花費昂貴的路費,也不用受時間的限制,更不用擔心對方缺乏耐心。

我們隨時就能接觸到頂級的思想,只要自己願意,沒比這更舒服的事情了。

可以說讀書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獲取最高級的成長策略。

不讀書,只能呆在自己狹小的圈子裏,你的所見所聞皆來自自己眼睛所能看到的;

而讀書、持續地讀書,持續地讀好書,則相當於和古今中外的頂級思想家處在一個朋友圈。

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書籍都是智者看待事物、做選擇、做決策的過程。

看多了之後,我們就能借助他們高明的視角來提升自己的選擇能力,而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正是這些各種選擇的結果。

所以,讀書改變命運,就是從改變我們的認知和選擇開始的。

閱讀,無疑是所有人提升認知的最好方法。

如果我們不想做某件事情時,不妨換個角度看看,轉變一下思維,說不定就能發現這件事情背後的美好與意義。

02

閱讀,可以讓人擁有高密度的思考

我們的大腦是這樣執行的:思考一次,記住,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只要呼叫原來的記憶就好了,不需要重新思考。

因為思考這件事對大腦來講是非常緩慢和耗能的。大腦很聰明,能巧妙地化繁為簡,但後遺癥是,我們越來越依賴透過呼叫記憶或者說是利用習慣來做決策。

人,生來追求簡單舒適,在無覺知的情況下能偷懶就一定不會費力,這使得大多數人天生抵觸思考。

卡羅爾·德韋克說:「決定人與人之間差異的,不是天賦,不是勤奮程度,而是思維模式。」

所以,目光長遠的人都會主動、刻意地磨練自己,盡力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查理•芒格曾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

再看看自己,思考能力其實是很低的,比如待人接物、安排日程、組織活動、開車、用手機等,絕大多數時候只是呼叫原有的記憶模組,順著習慣做出反應而已,真正的思考並不多。

如果想要提高每天的思考能力,讓自己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

閱讀可以讓我們的思維能隨時與頂級的思想交鋒,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度全面的理解,並與自己的實際充分關聯。

這種思維狀態在平時生活中是很少有的,但是只要拿起書本就可以馬上擁有。

每天花費在閱讀上的時間越多,我們的思維密度就會越來越強大。

因為思考就像鍛煉肌肉一樣,越用越強。

透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堅持閱讀思考的人與不思考的人會產生巨大的差距,這正是我們現在要仰望智者的原因。

所以,透過閱讀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新的知識,理解不同的觀點,接觸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還能幫助我們拓寬視野,來增強我們思考的深度與廣度。

03

閱讀是一個技術活

讀書雖然是成本最低的投資,但這並不意味著讀書這件事門檻就低。

事實正好相反,讀書是個技術活,如果技術不好,就會陷入低效的努力。

若想讓自己真正愛上閱讀,最好擦亮眼睛避免走進以下幾個誤區:

1、要先學會選書

我在開始決定讀書的時候,不知道要讀什麽書,就去看一些博主發的書單,但買回來之後,卻發現根本讀不進去。

這也是所有初讀者都會走的彎路,其實別人認為的好書,未必適合自己。

作者周嶺則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先向自己提問:「什麽是自己當前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畢竟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如果選的書不貼合自己的需求,那就很容易陷入為讀而讀的境地,會讀得很痛苦。

但如果讀完之後能立即解決自己最迫切的現實問題,自己就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與好處,這就會激勵我們自己繼續讀下去。

所以,書單可以參考,但不要把它視為唯一的選擇標準。

另外,我們盡量選一些讀起來有一點困難,但剛好能讀懂的書。

如果一本書讓你讀起來很困難,也沒什麽興趣,就算這本書再好,也不要硬著頭皮去讀。

強行去讀,不僅自己會很痛苦,還會失去對讀書的興致。

建議在初讀的時候, 一定要讓興趣、難度、需求三者盡可能匹配。

選書比讀書本身更重要。 書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我們汲取的養分會在我們身上顯現出來。

讀一本好書勝過讀一百本書。如果不分好壞見書就讀,那還不如不讀。

好書的另一個名字叫「經典」,它們是經過時間的沈澱和一代代讀者的考驗,從眾多書籍中脫穎而出。

因此在挑選書籍的時候,盡量選一些經典的好書準沒錯。

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心境下,閱讀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感悟,常讀常新。

閱讀經典,才能遠離平庸,生命的格局也會更加遼闊。

正如羅翔所說:「讀經典,就是和人類偉大的靈魂對話,他會帶領我們走出淺薄。」

2、閱讀是為了改變

很多人認為一本書只要讀完就結束了,以為這樣就掌握書中的全部知識。

其實閱讀只是過程的開始,閱讀之後的思考,思考之後的實踐比閱讀本身更加重要。

很多人的閱讀只停留在表面,讀得時候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那句話也很有道理,讀完之後就不聞不問,然後迅速轉移到下一本書中。

這種只滿足於輸入的閱讀,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一合上書就忘了,要用時提取不出來,在現實生活中也用不上。

真正讀一本好書,往往需要花費數倍於閱讀的時間去思考和實踐,並輸出自己的東西,比如寫成文章或者養成一個習慣,這個過程比閱讀本身要費力得多。

閱讀僅僅是最表層的行為,最終的目的是透過思考和行動改變自己。

好比你讀了一本關於冥想的書,懂得了冥想的百種好處和百種方法,但從來不練習,遠不如只懂得一種好處和方法但每天能持續冥想10分鐘。

由此可見,閱讀的深度比速度重要,閱讀的品質比數量重要。

讀得多、讀得快並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沒有真正理解,根本沒什麽效率可言。

如果閱讀只是知道了一些道理,而自己又沒有發生任何實質的改變,也沒有什麽意義。

讀書慢不要緊,關鍵是要理解、讀透,並產生巨大的改變。

只要緊緊盯住「改變」這個根本目標,很多閱讀障礙就會立即消失。

我們不用在意自己讀後能記住多少,即使整本書記不起來也沒關系,只要有一個點觸動了自己,並讓自己發生改變,這本書就沒有白讀。

正如麥可 • 桑德爾所說:「學習的本質,不在於記住哪些知識,而在於它觸發了你的思考。」

3、高階讀書法

想要讓閱讀更有深度,還有兩個建議值得關註。

第一、要特別註意自己在閱讀時產生的關聯

如果一個知識點讓你想起了其他的知識,引發了關聯,一定要留意,並把它記錄下來。

知識產生關聯說明知識體系正在形成或加固,這樣還可能創造新知識,這正是學習的核心方法之一。

閱讀時能與過去的知識或經驗連結,才能真正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從而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第二、讀寫不分家

如果在閱讀後還能把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重新復述,甚至將它們教授給他人,那這個知識將在你腦中變得非常牢固。

當我們想要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思維模式的時候,就需要將其進行思考與整合,而輸出就是最好的方法,透過輸出使我們能更深入的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知識。

所以,閱讀思考的深度,決定了輸出的深度。

有輸入就要有輸出,因為輸出是最有效的輸入,彼此相結合。

04

寫在最後

閱讀的樂趣,就在於字裏行間發現不期而遇的驚喜與共鳴。

開啟一本書,就像是開啟了一個奇妙的世界,我們可以在書中看到世界,透過這個世界看到自己。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無法看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閱讀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平等、希望和機會,如果你希望自己變得越來越好,那就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