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莊子:藏好自己

2024-06-29文化

深藏不露是一種卓越的才能。

作者:洞見CC

【莊子·繕性】篇裏寫道: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深根寧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意思是說,在時運不濟的時候,應向下紮根,藏好自己,以待時運的到來,這才是保全自身的方法。

在莊子看來, 人立身處世,安身立命,必須懂得一個「藏」字。

他曾不止一次勸誡世人,應當光華內斂,低調藏鋒。

否則,木秀於林風必摧,行高於人眾必非。

凡事太過外露,必然招致災禍,唯有藏好自己,隱而不顯,方可行穩致遠。

1

藏言

【莊子·知北遊】中講過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智先生的人想搞清楚,什麽是道。

於是他一路向北,逢人便請教。

途中,他遇到一個叫「無為謂」的人,便向其請教:先生,如何才能知道,安道,得道呢?

可「無為謂」卻始終一言不發,只是面帶微笑地看著他。

智先生感覺自己受到了戲耍,拂袖而去。

走了不久,他遇到一個叫狂屈的人,於是,他又提出了那三個問題。

狂屈說:這個不難,我且給你細細道來。

可當智先生準備洗耳恭聽時,對方卻憋紅了臉,半天吐不出一個字來。

智先生大失所望,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後來,他見到了黃帝,張口就抱怨,「無為謂」和「狂屈」是兩個騙子。

黃帝卻說: 彼無為謂真是也,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也。

在黃帝看來,無為謂是真懂道,狂屈只是裝懂道。懂道者不談論道,談論道者不懂道。而我們這些在背後高談闊論的人,差得就更遠了。

莊子借黃帝之口告訴世人一個道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很多時候,不說,比能說,會說,要高明得多。

就像古人所說的: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說得越多,越容易凸顯出一個人的淺薄。

真正高境界的人,都喜歡沈默。

所以,與其毫無分寸的直言不諱,事無巨細地表達自己,不如保持沈默。

學會閉口不言,才是一個人開智的開始。

2

藏器

【周易】中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在局勢不明朗,或實力不足的情況下,欲成大事的人,必然會經歷一段長時間的蟄伏。

這個過程,既是藏器,也是蓄勢。

【莊子·逍遙遊】的開篇,就講到一只大鵬鳥。

它想飛上九萬裏的高空,可平時的風太小,根本不足以支撐它飛往那麽高的地方。

為此,它只能在低調中保存實力,在蟄伏中修煉自己。

期間,還總有一些寒蟬和小灰雀,嘲笑它不知天高地厚。

大鵬鳥卻充耳不聞,直到六月刮起大風時,它才張開雙翼,乘風翺翔,直至九天之上。

天地之氣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

在時機不成熟時,唯有潛蓄力量,你才能抵達你想去的地方。

昔日,楚莊王少年登基,朝政混亂,他力量太弱,根本無法改變什麽。

為了穩住朝局,他三年不發政令,不理朝政,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幾年之後,他在一幫賢才的輔佐下,清除奸佞,革新吏治。

很快,楚國上下為之一新,國力蒸蒸日上。

而他也在不久後問鼎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曾以鳥比喻自己: 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

在這復雜的世間,只有一個能藏住本事的人,才能躲過所有暗害,等來自己的時機。

【菜根譚】也說: 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恃才彰顯,只會為你引來非議和攻擊;

鋒芒畢露,甚至還可能為你招來殺身之禍。

只有藏器於身,韜光養晦,你才能保全自己,而後暗處發力,謀得長遠的發展。

3

藏鋒

【莊子】裏有個故事,叫呆若木雞。

講的是,周宣王酷愛鬥雞,便請鬥雞高手紀渻子來給自己訓練鬥雞。

訓了十來天,周宣王去詢問訓練成果。

紀渻子說:現在不行,他們還太驕傲了,出去必打敗仗。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去詢問。

紀渻子說:還是不行,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太過浮躁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周宣王又去詢問。

紀渻子說:差不多了。

「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意思是,這只雞雖不會鳴叫,看上去像木雞一樣,但這樣的雞才厲害,別的雞根本不敢迎戰。

其實,不論是鬥雞也好,人也罷,一開始就鋒芒畢露,結局一定會很悲慘。

知收斂、懂藏鋒,才能於不動聲色中逆風翻盤,占得上風。

三國時期,魏明帝駕崩,司馬懿和曹爽一同輔政。

當時,魏國的兵權由曹爽一人把持。司馬懿自知敵不過,為了暫時保存實力,他謊稱生病回家休養。

期間,曹爽還經常派人來探他虛實,他也是積極配合著裝糊塗。

漸漸的,曹爽放松了警惕。

見時機成熟,司馬懿果斷發動兵變,誅殺了曹爽以及黨羽,獨攬朝中大權。

曾國藩曾說: 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愚蠢的人,沒有多少實力,卻總是示人以強,結果遭人忌憚,被人打壓。

而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即使胸有激雷,也依然面如平湖。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於示弱中,擊垮他人的防備,一舉定乾坤。

4

藏念

【莊子·漁父】裏講過一個故事。

有個人在路上行走,無意間看見自己的影子和足跡,以為是鬼怪,非常害怕。

他嚇得飛快跑起來,不料跑得越快,足跡就越多,影子追得越緊。

於是他更加拼命狂奔,最後筋疲力盡而死。

殺死這個人的,並非所謂的鬼怪,而是他的念頭。

正如【新唐書】裏所說:有心者有所累。

莊子早在幾千年前就看穿了,這世上最消耗人的東西,其實就是人的心念。

他在【達生】篇裏也說過類似的故事。

有一次,齊桓公乘坐馬車去山林打獵。

在半途中,他突然感覺眼前一花,好像有什麽東西閃過。

他以為遇見了鬼,心中慌亂不已,連忙讓車停下來,然後詢問身旁的管仲:

仲父,你剛剛有看到奇怪的東西嗎?

管仲搖了搖頭:我什麽都沒看見。

聽了這話,齊桓公更加深信自己遇見了邪祟,不然為何他人見不到,自己卻看見了呢?

回到宮中後,他越想越不安,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

很快,他就病倒了,還整日失魂囈語,如同草叢裏受驚的走兔一般。

莊子說: 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

凡事思得太多,慮得太過,就如同給自己的精神上刑,必然會傷及自身。

唯有藏起多余的念頭,擺脫過重的心緒,我們才能逃離精神苦役,讓內心回歸平胡。

林清玄也說: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人生諸多煩惱,你將它藏在意識深處,不去看,不去想,盡量把思緒轉移到身邊一些美好的人和事。

時間久了,你自然就會將它們遺忘。

【箴言集】裏有言:深藏不露是一種卓越的才能。

見識過的人越多,我們就越會發現: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唯有謙虛低調者,才能謀得高遠,享得長久。

在往後的日子裏,請藏好自己的底,也藏好自己的心。

不論人生境遇如何,願你我都能持心自守,穩中取勝,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棋。

點個 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