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不能把「書墻」僅僅當成一種裝飾

2024-06-28文化

「10公尺高的巨型書墻,千萬不要錯過打卡」「店內有映像書墻的獨特設計」「16公尺高的書墻給你帶來【哈瑞·波特】中霍格沃茨魔法城堡的那種體驗」……近年來,不少實體書店和圖書館等為吸引讀者,在室內裝潢上煞費苦心,設計出各種形式的「書墻」,比如「映像書墻」「巨型書墻」「通天書墻」……

「書墻」矮的有八九米,高的有30多米。「書墻」上設有大量嵌入式的格子,格子內擺放著各種圖書。每次進入書店或圖書館看到那些又高又大的「書墻」,一方面驚嘆於它營造出的那種整個空間被圖書充斥著的氛圍感,另一方面又心生疑問:放置於「書墻」高處的那些圖書如何取閱?

帶著這個疑問,筆者不止一次在不同的書店和圖書館仔細觀察。結果發現,很多「書墻」上的圖書並非供人取閱之用,因為通往「書墻」高處並無樓梯或電梯,如果要到「書墻」高處取書非得借助消防雲梯之類的器具不可,有的「書墻」放置圖書的格子外面甚至已用玻璃封死——格子裏的書放進去就沒打算再拿出來。那些「書墻」及「書墻」格子裏的圖書,不過是書店及圖書館的裝飾物。

視覺中國供圖

近年來,實體書店的銷售額不斷下降,很多書店陷入經營困境,而圖書館紙質書的借閱量也呈下降趨勢,比如大學圖書館紙質書目前的借閱量大概是10年前的13%。實體書店和圖書館都面臨著如何吸引讀者、留住讀者的難題。一些書店和圖書館或許希望透過打造各種又高又大又美的「書墻」來吸引讀者。事實上,一些「書墻」也確實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拍照打卡。可是,人們走進書店和圖書館的目的不是打卡拍照而是閱讀圖書。那些高高「書墻」之上的圖書,人們連摸都摸不到,又如何去閱讀?建得又高又大的各種「書墻」表面看是吸引人氣的「網紅墻」,實際上卻成為阻擋人們走近圖書的「障礙墻」。

各種又高又大的「書墻」不斷出現,恐怕跟一些地方在閱讀空間建設上「重硬體、輕軟體」的思維有關。近年來,各地為推廣全民閱讀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投資興建了一大批圖書館、實體書店。但如何用好這些場館設施,如何提升服務效能,各地思考得卻不夠。比如,在各種「最美圖書館」「最美書店」評選中,申報者無不強調自己的館(店)建築有多美,但鮮少提及自己的服務做得如何。為了吸引人,各大圖書館和書店爭先恐後在建築的「顏值」上下功夫,在爭相「變美」的內卷中越走越遠,所以各種「書墻」隨之也就越來越高、花樣越來越多。

以北京為例,某家號稱「來京必逛」的書店,書墻高達10多米,從一層一直延伸到5層,但上方數層幾乎成了擺設,上面的大多數格子只有一本書陳列其中,封面朝外作觀賞用,有的格子則成了孤零零的空格;天津某書店,以「書山」為立意進行設計,中庭的巨型白色「書墻」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雖然能給人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但也給讀者取閱圖書帶來了障礙;海南某書店以縹緲的雲朵作為設計元素,其「書墻」被設計成觸及天花板的弧形雲朵,「雲端」的書籍便成了高高在上、讀者完全夠不著的「天書」。

有人說,在圖書館和書店建那些又高又大的「書墻」是搞形式主義。這話說得可能重了些,但從實際效果看,「書墻」的確形式大於內容,因為它除了好看外,並未給讀者的閱讀活動帶來多少便利,也並未幫書店和圖書館吸引更多讀者。

公共文化建設切忌搞形式主義和面子工程,而要從實際出發,從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出發,從地區的特點出發,提供真正適應人民群眾真實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具體到閱讀這件事,書店也好,圖書館也罷,場館(店鋪)的外在建築形式和內部裝潢布局,可以好看,但更應實用;可以吸引人前來打卡,但更應留住人坐下閱讀。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很多書店和圖書館,我們經常看到因為座椅太少,很多讀者只能站著、蹲著或坐在地上閱讀。與其投資不菲去建占很大空間的「書墻」,不如多提供一些座椅給讀者來得實在。即便建書墻,也不能建那種把書放進去再也取不出來的「景觀書墻」,而應將圖書的展陳、儲存、取閱等結合起來,讓「書墻」發揮出最大價值。

第21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3年中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位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1.9%,較2022年的81.8%提升了0.1個百分點。這說明,當下人們閱讀的需求依然是旺盛的。既然如此,書店也好,圖書館也罷,都應回歸閱讀活動本身,秉承一切為讀者服務的理念,讓又高又大的「書墻」回到它原本應該有的高度,讓「書墻」及上面的圖書不再只是書店和圖書館的裝飾物,打造一個能讓人隨手可取圖書、方便進行閱讀的環境,那樣的書店和圖書館才是讀者心中渴望看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