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黑格爾哲學】讀書心得(第二編第三部份 概念論3——理念)

2023-12-06文化

理念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

科學與哲學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能夠超越本質範疇到達理念。

無反思式的普通意識把主體與客體、思與有設想為完全分離的。它看到它們的差別,卻不懷疑它們的同一性。這是因為普通意識是被知性範疇所統治,從未超過本質論所達到的觀點。科學同樣主要是運用本質的諸範疇作為它的工具,也以同樣的方式來看待事物。只要我們僅用存在與本質的諸範疇來看待宇宙,認識著的主體與被認知的客體之間的分離就一定會被看作是絕對的。只有哲學,它超越本質進入理念,並以理念的諸範疇來看待宇宙,才能看出思想的客體自身也是思想,也是主體,因為整個宇宙無非是思想,而思想則超越了它自己和它的客體的差別並包含著客體在自己的統一性之中。

理念有三個階段:(1)生命,(2)認識,(3)絕對理念。

我認識世界意味著,第一,有一個外在於我的世界,第二,這個世界又以呈現的形式在我之中,在我的意識中。

一方面,主體可以被認為是被動的,它接納外部世界於自身之內,這是認識本身。在這裏,是客體改變了意識,而不是意識改變了客體。知識的目的(認識本身)就是按照世界的本來面目去認知它,認識不謀求去改變世界,而是被動地接納它。另一方面,主體也可以看作是主動的並謀求去改變世界使之與主體相一致,這就是意誌,與知識相區別的行動的原則。行與知不同,它不是被動地接納世界,它謀求改變世界,使之與其自己的目的或目標相一致。認識,如黑格爾這裏所規定的,一般說來,意味著主體與世界之間的不一致和分離被取消了,於是二者合而為一。這種不一致可以由於主體使其自身與世界相一致而被取消,這就是知識,也可以由於主體使世界與其自身相一致而被取消,這就是在意誌支配下的行動。

認識本身相當於意識,是思維和感知的基礎,是關於知覺和主觀體驗的,它只有一種想法,並不關心是否或怎樣達到行動的目的;意誌是指個體的意願、決定和選擇的能力,與自主性、決策和行動相關,不僅是想,它一定包含著行動,因為在思想中設定了目標。

康德認為分析方法是說明性的,沒有擴充套件出新的東西,而綜合的方法則是擴充套件性的,在主語以外增加了新的東西,因此哲學的重心在於綜合方法。然而,在黑格爾看來,無論是分析方法或綜合方法都不適用於哲學。因為二者都是有限認識的方法,它們假定客體是某種給予的東西(這是康德認識論的前提)從而缺少必然性,因為預先假定的東西都是缺少必然性的。真正的哲學方法是辯證方法,也叫作絕對方法。它沒有預先假定,因為它的開始即「有」的範疇,不單純是一開始,而在終結即最後的範疇絕對理念中又回到自己。辯證方法在其每一步中既是分析的又是綜合的。它是兩種方法的合題。由於它從抽象普遍開始,透過逐步的特殊化,而達到具體的個別,所以它是綜合的。而由於它從直接性開始,透過中介而達到涵攝著以前的直接性的具體普遍,所以是分析的。

隨著必然性因素的出現,我們超出了認識本身的範圍,這種必然性不是外在地呈現給主體的,相反地,它是主體的自發的活動。因此我們就從被動的主體接納外在世界的觀念前進到主動的主體改變世界使之與其自身相一致的觀念。而作為主動地鑄造、改變世界使之與自己相一致的主體,這就是意誌。這樣,我們就從理論的理念過渡到實踐的理念。如同認識本身以真為其物件一樣,意誌以善為其目的。

意誌和認識本身一樣,並由於同樣的原因,是有限的。由於意誌的這種有限性,由於主體與客體之間,手段與目的之間、現實與應當之間依然存在的絕對分離,它仍然認為善是未實作的、有待於在世界中完成的。「已經實作的」是存在的因素、客體,「應當是的」是概念的因素、主體。有限的認識包括意誌,還沒有達到主體與客體的絕對同一的觀點,這一點只有在絕對理念中才能達到。

因此,現實地是什麽與應當是什麽仍作為完全不相同的東西而出現,而意誌的活動采取了向著善不斷努力的無窮系列的形式,然而它是絕不能完成的。可是,真理,如我們在絕對理念的範疇中將要看到的,在於客體或現實地是什麽,與主體或應當是什麽同時既同一又區別。換句話說,善既是完成了的又是未完成的,「世界的最後目的已經完成,並且正不斷地在完成中」。

考慮到現實世界中惡雖然似乎並不占據上風,但仍然在某些地方、某些時刻,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甚至驚濤駭浪駭人聽聞,我們難以理解「完成又是未完成」這種吊詭的說法。

因為我們這種無反思的意識不能透過世界的表面而深入到它的內在本質,運用的是低階的範疇。但哲學的心靈則上升到絕對理念的範疇的觀點。它於是就看到一切事物都是絕對理念,世界的真實不是別的,只是絕對理念。從這樣的真理的高度來看世界,那麽,世界的手段與目的、客體與主體、現實之所是與應當所是之間,就沒有差別了。世界在本質上不是別的而就是善,因此,善是已經完成並永恒地完成了的。只有有限的智識、知性,才在主體與客體「「是」與「應當」之間劃下一條鴻溝,並認為善只是一遙遠的、蒼自無力的理想,它可望而不可即或存在於某一另外的世界中。

絕對理念是絕對真理。它是絕對或上帝和宇宙的最後的、完成了的、充分的規定。當我們把世界看作「物」的系列,為種種「力」和原因等所支配時,我們是在其非真理性中來看待它,是在不充分的和片面的範疇的燭照下來看待它。這裏所達到完全的真理是,第一,世界是思想(主觀概念),最後,它是思想的思想(絕對理念)或人格。

絕對理念是絕對的無限。因為它克服了一切對立。普通意識有一個外在的物件,一所房子、一棵樹、一顆星等限制著它。哲學認識則知道它的客體,不管是房子、樹木或星辰,不過是它自身,因此,它是唯一自我決定的、無限的。通常所說人們心界是有限的是不對的,因為哲學認識是無限思想,因而它可以把握無限,而它所把握的無限就是它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