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完王陽明和莊子之後,建議每個人都讀一讀杜甫

2024-03-28文化

杜甫是大家腦海裏那個詩句總是「苦哈哈」的倒黴蛋,也是那個總被津津樂道的「我與偶像天王不得不說的那些事」中的李白的小迷弟。

但除此之外,他還是寫出了無數經典名作的一代詩聖,是為國家百姓殫精竭慮的愛國詩人,是豪情萬丈卻生不逢時的一曲悲歌。

從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到路邊潦倒的老翁,杜甫的一生,到底為何如此戲劇?又是什麽令一個出身富貴的天才少年潦倒落幕?

如我開頭所說,杜甫出生名門,杜氏家族在隋唐時期就是關中六大名門望族之一,人稱「京兆杜氏」,杜甫的母親出自清河崔氏,是當時就連皇室子弟都不一定能娶到的高門望族。

杜甫的少年時期處於唐朝的全盛時期——開元盛世。當時百姓生活比起戰亂時期可謂是滋潤許多,更何況杜甫出生在這樣強強聯合的家庭之下,他所接受的自然也都是高品質教育。當時盛行儒家教育,對於吃喝不愁的杜甫而言,這個世界就是理想的世界。用如今的話來說,杜甫就是一個被養在宮殿裏的王子,沒見過陰暗,滿腦子都是「真善美」,是一個標準的「傻白甜」。

上帝除了給杜甫開啟了一扇富裕的金大門,還給他開了蜂窩式的才華窗。

杜甫天資聰穎,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共情能力強。他所接觸到的繪畫、音樂、表演,都能夠形成獨特的一抹印象存在他的腦海中,而他能夠飽含感情又極有技巧的將這些感受以詩歌的方式表達出來。在杜甫7歲的時候,他就能詠鳳凰詩,在他9歲的時候,就獲得了諸多詩壇大佬的點贊。

當然,一個出生富貴家庭的「神童」,必然對未來有了規劃。在當時的背景中,最能出人頭地的選擇就是走上仕途,加之杜甫祖上也都是當官的,十幾歲的杜甫自然覺得他生來就該是當一名公務員的,以後也將站在帝王身邊為他分憂,於是杜甫的努力方向全都是沖著科舉考試以及結交官場上的人脈去的。

到了二十歲,杜甫學業有成,理應參加科舉考試,去完成自己的人生規劃了。但杜甫卻不太著急,他心想:「世界這麽大,我難道不應該去看看嗎?公務員啥時候都能考,說走就走去旅行的沖動可不是那麽容易有的。」於是絕不肯承認自己有拖延癥的杜甫背上行囊就開始滿世界旅遊了。

當然,杜甫也不僅僅是四處打卡網紅景點這麽簡單,他在路上更多的是在思考人生的意義。他走過了一系列的名勝古跡與山川河流,這個國家在此之前對他而言僅僅只是他生活的地方,而當他看過了更多的風景之後,他油然生出了一份責任感:「祖國的大好山河,將由我來守護!」

之後杜甫還前往了自己崇拜已久的孔子的家鄉,在偶像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杜甫更堅定了自己要成為一個「正直、仁義、心懷天下」的官員,那決心,就差對著孔子的雕像宣誓了。

在偶像的熏陶下,杜甫將該死的拖延癥拋到腦後,大呼一聲「孔夫子!賜予我力量吧」便一股腦沖進了科舉考場。

這是杜甫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惜孔夫子好似沒能聽見他的禱告,最終杜甫沒能考上。但他並沒心灰意冷,而是決定再走走「內推」的門路。因為在唐朝想當官,除了科舉以外,名士們的推薦也是一條很重要的途徑,所以必須要把知名度搞出去!

如今你想出名可能就是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在某音上拿個小吉他唱唱歌啊、在某站上做做人文科普視訊啊、在某手上搖一搖花手啊,最不濟就是當個女裝大佬嘛。

而在唐朝想出名,主要的辦法就是寫詩,這對杜甫來說簡直是再簡單不過了,到了泰山,看著眼前雄偉磅礴的景象,對未來信心滿滿的杜甫當即作詩一首,借著登山的成就感與對祖國壯美山河的感嘆來抒發自己的偉大抱負: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就是被稱為千古絕唱的【望嶽】了。

在外遊歷十年後,杜甫轉眼就三十了,他回到洛陽結了婚,之後又繼續在洛陽混圈子,碰運氣,然而時運不濟,始終沒踏上仕途。

不過在34歲這一年,他卻遇見了一生中最崇拜的男人——天王級偶像巨星李白!李白當時已經是千萬級大網紅了,不僅詩寫的好,還是從當時的政治中心退下來的。

李白

對杜甫而言,自己絞盡腦汁想進去的官場,李白卻輕而易舉的放棄了。這男人真是太灑脫太隨心所欲太令人崇拜了。於是兩人相伴出遊不過兩次,卻令杜甫將李白視為一生知己。

不久後唐玄宗下詔:上欲廣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藝以上皆詣京師!意思就是「快看啊!我們招藝術特長生啦!」

杜甫的詩歌很好,可惜科舉考的是文章,和我們如今的高考作文「文體自選,詩歌除外」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杜甫之前的科舉考試才會失利。

而這次的政策對於杜甫來說,則是個難得的好機會。

杜甫當然準備繼續往自己的仕途進發,而他的偶像李白則苦口婆心的勸他:「子美啊,哥哥我好不容易才從逃出那個火坑,你為啥還要往裏跳?當今皇上貪圖享樂,朝廷腐敗透頂,這樣的昏君不值得你去效忠,就算你考上了也是個八九品的小官,有甚意思?還不如跟著哥哥繼續遊山玩水,以詩賦為業,你放心,哥罩著你!」

但是杜甫的理想和李白不同,他從小受的是儒家的教育,誓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哪怕偶像畫的大餅再令人心動,也不能阻止杜甫完成他畢生的夢想,於是傻白甜杜甫又又去趕考了。可是他卻沒能註意到,曾經英明果斷,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唐玄宗在這麽多年的捧殺之下早已膨脹,而他身邊親近的官員也都是善於拍馬的馬屁精。其中最狗腿的當屬宰相李林甫。

可以猜到,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倒黴蛋杜甫這次肯定依舊沒能考上,原因也很簡單,當朝把政的李林甫害怕底下的精英們步步高升,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幹脆把上升的口子給堵死了,這一批參加考試的生員一個也沒錄取。

這家夥還厚顏無恥的對唐玄宗說:「老板啊,我們是全國最強企業,所有人才擠破腦袋都要來我們這裏工作的。現在好的人才都被我們招完了,外面能幹的是一個都沒有了。」

令人可笑的是,此時的唐玄宗還真的被他忽悠了。

唐玄宗

到了這時,杜甫身上那股年輕時的豪情萬丈與一往無前的沖勁已經被漸漸磨滅了。本來富裕的家庭從父親死後就逐漸落敗,如今他為了養活自己都只能靠給一些貴族做賓客,靠寫詩甚至賣藥過日子。

苦熬了十年,杜甫終於等到了官職,卻是做從九品的河西尉。

這個職位相當於縣裏面的辦公室副主任,每天管點收糧催租的雜務。

杜甫的誌向,是要陪伴聖君,做宰相一樣的股肱之臣,然而現在年近半百,卻只混了個從九品,他感覺人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並沒有去就職,而是托朋友的關系從中協調,終於在年底的時候,又被換了個工作,改任右衛率府胄曹參軍。

這個職務相當於太子府的儀仗隊倉庫管理員,正八品下。

此一刻的杜甫,已經陷入了窮困潦倒的極限,沒得選,只能上任。

當上官以後的杜甫是否得償所願了呢?並沒有,他希望成為輔助明君的賢臣,所以他認為自己應當先努力上位,起碼要能在皇帝面前說得上話才行。可是在如今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只有這麽一個小小官職的自己想爬上去就要先成為一個圓滑世故會來事能討好領導的人。

而這與他從小就堅定的理想是相悖的。我想當一個能夠指導皇帝成為明君的好官,我就得先變成貪官?這著實令杜甫有些煎熬。

然而更煎熬的事情很快發生了。這兩年唐朝前線戰事吃緊,國家提高賦稅,而百姓的生活也苦不堪言,這兩年又是水災又是旱災的,大家連飯都吃不飽了。杜甫在這年冬天準備去奉先探望家人,而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令一直單純追夢的他夢碎一地。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幹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這兩句是杜甫對於自己在官場上的思考與糾結:

(黑化小杜在左邊說:)大家都巴結權貴,你清高,你了不起,我看下一個餓死的就是你!

(君子小杜在右邊說)雖然我窮困潦倒,但是我相信在未來,君主一定能看見發光的我的!

(黑化小杜在左邊說)國家的君主能不能看見發光的你我不知道,但是閻王爺一定能看見餓死的你!

(君子小杜在右邊說)雖然我不能像許由、巢父那樣飄然世外,但我一定要堅守底線!做一個正直的人!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這段是杜甫對國家現狀的痛心:那朱門裏啊,富人家的酒肉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大路上啊,凍餓死的窮人有誰去埋葬!相隔才幾步,就是苦樂不同的兩種世界,人間的不平事,使我悲憤填胸,不能再講!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一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這段就更慘了,回家省親的杜甫到家後才發現自己的兒子已經被餓死了,身為做父親的人,卻沒本事養活自己的孩子。心中著實慚愧至極。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最後這段,杜甫更是悲從中來,一向繁華強大的國家怎麽竟成了這個樣子?我一個當官的,都免不了這麽悲慘的遭遇。那那些還需要服兵役還需要交租納稅的平民百姓該是多麽的水深火熱啊!

從這首【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開始,傻白甜杜甫已經死了,活著的,是鈕祜祿杜甫!這份憂國憂民的愁緒,令杜甫徹底拋開浪漫情懷,走向了現實主義。

孩子的餓死還只是災難的開頭,很快杜甫又迎來了人生更大的打擊,安史之亂爆發了!

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唐玄宗逃到了四川,杜甫一家往北逃,一路上顛沛流離忍饑受凍,小女兒餓的哇哇大哭,直咬他的手。

好不容易把家人安頓在了鄜州,聽聞唐肅宗在靈武繼位了,已經44歲高齡的杜甫又馬不停蹄的去投奔新皇帝,然而人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他在半路上被叛軍抓住,押解回了長安,這一關就是一年的時間,和他一起被俘虜的,還有另一個倒黴蛋王維。千古名篇【春望】也正是在這期間創作的。

不知杜甫該開心還是該流淚,因為他不是什麽大官,並且在文壇也沒什麽影響力,叛軍對他的看押並不嚴,最後讓他找了個機會,從長安城金光門逃了出來。

因為「太沒地位」而逃過一劫的杜甫出來後的第一件事是做什麽呢?是繼續去投奔此刻正在鳳翔的唐肅宗。

是的,哪怕杜甫深知自己的國家不再歌舞升平,許多官員都準備告老還鄉遠離是非之地的時候,他卻比之前還要堅定自己的理想——「國家這麽苦難,更需要我了!」

這一次,當他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見到唐肅宗時,唐肅宗為了表彰杜甫的忠心,給他安排了一個左拾遺的官。

「左拾遺」雖然也不是什麽大官,依舊是正八品下,但比起以前的什麽「河西尉」、「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要好一些,畢竟成為了皇帝的近臣,可以有再往上升的可能。

所謂拾遺二字,指的是撿起(皇上)遺漏的東西(政策決策失誤)。說句不好聽的話,像什麽諫議大夫、拾遺、補闕、正言、司諫之類的,在此時,差不多快成擺設了。

然而杜甫顯然沒能擺清自己的位置,他剛直不阿的替打了敗仗的宰相房綰辯護,結果直接被肅宗貶出了中央。杜甫想不到,他一生為之奮鬥的地方,竟然就這樣不顧情面得將他的理想扼殺了。

許是終於認清了理想的破滅,許是在南墻上撞的頭破血流之後,面對飯都吃不飽的家人,杜甫妥協了。他最終辭去了所謂的八品小官。

晚年的杜甫只能投奔朋友親戚,四處流離。可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杜甫的生活過的十分潦倒。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杜甫

從一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我們就能感受到杜甫晚年的窘迫。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哪怕在這個時候,他依舊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的一生,仿佛是國家的剪影。他幼年時感受到的美好,令他對這個國家充滿了熱愛,他的內心也無比富足。我想童年時他所擁有的,其實不僅僅是實質上的財富,更多的是心靈的財富。

他的富足,體現在一生不改的純粹與正直,他的富足,體現在哪怕身處逆境,自己都倒黴透頂,卻依舊在推己及人的關心其他人。不管世態怎麽炎涼,人情如何冷暖,杜甫的心,永遠是最柔軟,最細膩,最真誠的!

當然,也有人感嘆杜甫的高開走低,是因為他的愚忠。

作為醇儒的杜甫,他想的是國家縱然有各種缺點,各種不好,我們讀書人的使命不就是改變它,讓它變得更好嗎?

這並不是愚忠的思想,而是一種心系天下的高度使命感,一種對家國的大愛。

其實這種情感也並非中國人獨有,前幾年就曾經有一位烏克蘭的女留學生,在烏克蘭發生戰爭的時候毅然選擇回國參戰,她對中國的朋友說,我知道我的國家有各種不好,但她是我的祖國,我願意為她去死!

這是一種不計自身得失的偉大情懷,是一種對家國,對民族最真摯的大愛。

現在人們一提起儒家,總會以負面的保守、迂腐之類的詞語評價。

但儒家的偉大和美,卻被人們給忽視了!

儒家是有極偉大和極感人的一面的!

就像韓愈為了家國天下人,願意冒死身赴賊窩勸降,更願意冒著被殺頭的風險頂撞皇上不要迎佛骨。

杜甫在擔任左拾遺時,也冒死願意維護正義,糾偏皇帝的過失。

這種精神是我們民族文化中非常寶貴的一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國家出現問題時,不是去抱怨,去譏諷,去嘲笑,而是想想自己能夠做些什麽?為了家國變得更美好,自己該怎麽努力?

這一點對於當今的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如果把這份精神給缺失了,那是非常可悲且可怕的。

杜甫一生的詩歌,有忠,有仁,有情,有義,可以說淋漓盡致的把孔孟的思想展現了出來,故而被後世稱為詩聖可謂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