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水滸傳】的精髓在前七十回,畢竟後五十回可能壓根就不是施耐庵寫的,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故事性,乃至劇情邏輯都遠不如前七十回。
但各路好漢齊聚一堂的場面還是足以讓人熱血沸騰,因此後五十回也值得一讀,只是群雄齊聚忠義堂的場面,其實並沒有那麽和諧,畢竟就「是否招安」一事,群雄並沒有達成一致,但終歸這事還是讓宋江辦成了。
所以那些不願意接受招安的好漢為何沒有堅持己見?這事關他們的前途,甚至是性命,他們為何選擇了妥協?
一、群雄聚義
當原著劇情發展至第七十回,此時的梁山已經集齊了一百零八位頭領,這不免讓人想到作者在開篇提到的「洪太尉誤走妖魔」,那太尉放走的正是一百零八個魔君,毋庸置疑,梁山好漢們正是對應的那一百零八個魔君。
(水滸傳劇照)
既然是魔君,便多半不是好人了,事實也確實如此,除了魯智深、朱仝、裴宣這三人幾乎沒有汙點之外,其余好漢都或多或少做過惡,不過這並非重點,重點是此時恰好出現了一塊石碣。
那石碣之上便刻著一百零八位頭領該如何排座次。
只道是:「方才取過石碣看時,上面乃是龍章鳳篆蝌蚪之書,人皆不識……宋江聽了大喜,連忙捧過石碣,教何道士看了,良久說道:‘此石都是義士大名,鐫在上面。側首一邊是‘替天行道’四字,一邊是‘忠義雙全’四字。頂上皆有星辰南北二鬥,下面卻是尊號。若不見責,當以從頭一一敷宣。’」
「眾皆不識」,也就是說在場的兄弟都看不懂那石碣上的文字,而宋江卻大喜,說那是刻著眾兄弟的座次,就這樣,群雄紛紛被列入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
(武松劇照)
若你是那些天罡地煞之中的一員,是否會覺得不可思議?仿佛一切都是天註定一般。
而「宋江要招安」的決定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提出的,似乎給人一種「天命不可違」之感。
但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期間還是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但那聲音卻不夠響亮。
二、殺雞儆猴
群雄排了座次並分了職位之後,宋江便借著宴會的大喜氛圍讓樂和唱了一首【滿江紅】。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統豺虎,禦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其中這「望天王降詔早招安」這一句是格外刺耳,武松和李逵率先坐不住了。
(李逵劇照)
書中只道:「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武松是典型的刺頭,遇上不公之事,或者是令他不爽之事,一定不會憋著,他是有啥意見都直說了,李逵也一樣,比起武松而言,這家夥又更為莽撞一些,此時他們會站出來反對,也實屬正常。
但宋江的反應值得玩味。
說是:「宋江大喝道:‘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禮!左右與我推去,斬訖報來!’眾人都跪下告道:‘這人酒後發狂。哥哥寬恕!’宋江答道:‘眾賢弟且起,把這廝推搶監下。’眾人皆喜。有幾個當刑小校,向前來請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掙紮?哥哥剮我也不怨,殺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說了,便隨著小校去監房裏睡。」
明明是武松帶的頭,宋江卻只責罰李逵,而且也只是嘴上說說,眾兄弟給他個台階,他就順勢下了,仿佛這不過是他們兄弟之間上演的一出苦肉計,只是為了讓眾人閉嘴一般。
而武松在這件事後,也再沒反對過宋江,只有魯智深還碎碎念過幾句,但也僅僅只是念叨,並沒有做出實質性的反對宋江的舉動。
(宋江、李逵劇照)
這是為何?這幫哥們上梁山之前可都是我行我素的,此時誌向不同,他們大可脫離梁山,自尋出路,他們為何沒這麽做?
很簡單,正是因為「三十六天罡」與「七十二地煞」這身份的加持,給了他們束縛,讓原本只是「綠林好漢聚義」的事情,變成了有幾分「天定」的意思。
事實上宋江背後的高人也確實不是凡人,那人正是九天玄女。
三、背後靠山
多數人可能有所不知,電視劇版的【水滸傳】中是刻意刪減了不少帶有魔幻色彩的設定,而原著中卻隨處可見那些魔幻元素,比如公孫勝、樊瑞會法術之類都算小事,那宋江得九天玄女傳授【天書】的橋段才真是魔幻至極。
而九天玄女賜他【天書】時就交代過一句:「宋江拜受看時,可長五寸,闊三寸,厚三寸。不敢開看,再拜祗受,藏於袖中。娘娘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他日功成果滿,作為上卿。吾有四句天言,汝當記取,終身佩受,勿忘於心,勿泄於世。’宋江再拜:‘願受天言,臣不敢輕泄於世人。’娘娘法旨道:
‘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北幽南至睦,兩處見奇功。’」
(替天行道劇照)
九天玄女強調的正是要宋江效忠朝廷,其中「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這句中的「宿」和「高」指的便是宿太尉與高太尉。
等於說梁山好漢的前路都已經是註定的,誰敢違抗,就是與九天玄女作對。
正是這種「天命既定」之感讓眾兄弟不得不服從宋江的安排,只能接受被招安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