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輝城:「我們能對付」

2024-03-24文化

老斯通納夫妻所說的「對付」,看似輕描淡寫,卻有著千鈞重量。

前段時間,我重讀了知名作家約翰·威廉士的經典小說【斯通納】。第一次閱讀時,我的註意力完全被小說主人公威廉·斯通納所吸引,關註他平淡而充滿失敗況味的人生,關註他表面和諧卻又充滿內在沖突的婚姻,關註他平凡卻又閃耀著光芒的事業。然而,此次閱讀卻讓我將註意力轉移到斯通納父母的身上。斯通納的父母,是極為平凡的普通人,沒有多少高深的知識,一生堅守在自己的農場裏,以種植農作物過活。

農場主的日子並不好過,斯通納一家都被束縛在土地上。斯通納十七歲時,因為農活的繁重,導致他過早地駝背。老斯通納夫妻則更不用說了,臉上早就被生活刻滿了褶皺。然而,他們的一個決定,卻徹底改變了斯通納的命運。他們決定送十七歲的斯通納去上學。要知道,斯通納已經是家裏重要的勞動力了,而且上大學的費用不菲。老斯通納夫妻送兒子上學的目的,其實並沒有非常長遠的計劃,只是想孩子多學點農業知識,畢業後能更好地幫忙家裏幹活。在斯通納前往學校的前夕,斯通納問父母,家裏的農活你們能應付得過來嗎?老斯通納答道:「你媽和我能應付下來。」

乍看起來,這個細節並沒有多大的感染力。最令人泫然的情節,還在後面。斯通納在大三時,告別了農學,毅然轉到英文系。而這個決定,並未告知老斯通納夫妻。畢業前夕,老斯通納夫妻借了一輛輕便馬車,連夜趕了四十裏路,前去學校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然而,畢業典禮後,等待他們的不只是驕傲的瞬間,還有略顯殘酷的「決定」。斯通納告訴他們,他不想再回到農場了,還需要再讀幾年書。起初,老斯通納並不理解兒子的決定,因為縣裏告訴他,農學院只用學四年。他下意識地認為兒子遭遇了什麽麻煩。當斯通納向他解釋自己的決定時,他的聲音變得疲憊、沙啞,但仍然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於是,他對斯通納說:「如果你覺得應該待在這裏,讀你的書,那你就你應該這樣做。你媽和我能對付。」

老斯通納夫妻明確地知道,兒子將與他們漸行漸遠。他們所要應付的,不只是農場裏繁重的農活,事實上還有對孩子的思念、牽掛,以及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因此,讀到此時,我雙眼濕潤,情緒一時不能自已。老斯通納夫妻的一生,極為平凡,情感亦極為樸素,他竭盡全力地幫助孩子,並想為他謀取一份安全、有所保障的未來。在他們的認知中,從事農場工作,或已是最好的選擇。斯通納所選擇的文學,顯然超乎他們的認知。因此,他們所要「對付」的,其實還有對孩子未來的擔憂。當孩子的未來縹緲不定時,他們在多少個夜晚裏會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一個周日晚上,我按照常例給家裏打視訊電話,跟母親閑聊時,不經意間聊到工作。對於她來說,我所從事的工作,已經超出認知範疇。讓我意外的是,母親曾透露,在我大學畢業那年,她和父親曾為我的工作焦慮。與其他學技術的人相比,我身無長物,而憑借他們的經驗,卻又無法提供更有效的幫助。這種焦慮,他們從未跟我提起過,只默默地對付著。現在我回過頭來想想,他們對我未來的焦慮,確也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說,在我畢業那年,他們頻頻地找人「算」我在哪座城市發展會比較好,應該註意什麽,等等。我曾一度視他們的行為滑稽,然而事實上等我的工作穩定下來後,他們就未曾找人幫我「算」過。現在想想,這只是對付焦慮的一種方式,他們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個確切的未來。因此,老斯通納夫妻口中所說的「對付」,雖看似輕描淡寫,卻有著千鈞重量。(王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