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歷代琴式圖:一部簡明的古琴文化簡史,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國寶

2023-12-14文化

琴是古人九雅之一(焚香、品茗、聽雨、撫琴、對弈、酌酒、蒔花、候月、尋幽),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之一,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歷代琴式圖】是一冊紙本水墨畫,也是一部簡明的古琴文化簡史,繪制了歷代傳說的琴制、琴式共三十一種。其中所列的琴人均附有小傳,且多在上古,以傳說居多,應該是從其它古籍中節錄而成。

全冊共十六開,尺寸37.6*27.2厘米,舊傳為宋人繪制,實際繪制時間可能偏晚。目前,此畫冊珍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故畫003140)。

第一開:盤古氏、宓羲之制

盤古氏

誕生於太荒時期,無人知曉其起源。他知曉天地執行的法則,通達陰陽變化的道理。道生陰陽兩極,陰陽化育天、地、人三才,而盤古則被稱為「三才首君」,他隨「道」一同誕生於混沌之中,是三才中的首要存在。於是,宇宙的混沌狀態開始被打破。

在混沌的初期,其形狀如同一個巨大的卵,它隨著日夜更替而向左旋轉一周。在這個巨大的「卵」中,天像卵白,地像卵黃,它們在其中交替升降,從而天地分離。陽氣輕清上浮形成了天,而陰氣重濁下沈形成了地。盤古就在這其中誕生,從而確立了天、地、人三極。

盤古氏

宓羲之制

太昊伏羲氏姓風,他接替了燧人氏的位置而成為領袖。伏羲的形象是蛇身人首。他首次畫出了八卦,並創造了書契,以此來替代結繩記事的政務方式。有一次,他看見一只鳳凰立在梧桐樹上,樹高三尺六寸六分,於是他就模仿鳳凰的形狀,制作了一把琴。這把琴的制作遵循了「六律六呂」的音律法則,體現了時間的周期變化。伏羲還探索了蠶絲作為琴弦的用途。透過修身養性,返璞歸真,自此音樂開始興盛起來。

據【韓詩外傳】記載,伏羲的琴長七尺二寸,與七十二候相應。琴身是用桐木削成的,琴弦是用絲線擰成的,總共有二十七根弦。伏羲給這把琴取名為「離輝」,用它來通達神明的祝福,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他還用桑樹制作了一種有三十六弦的瑟。

【軒轅紀】記載說,伏羲制作了琴,女媧則與之和聲。

宓羲之制

第二開:女媧琴式、神農之制

女媧琴式

女媧氏承襲了伏羲的琴制,她是伏羲的妹妹。在她晚年的時候,水神共工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戰敗後,憤怒地用頭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支撐天的柱子折斷了,系地的繩子也斷了,天塌地陷,天河之水註入人間。女媧不忍生靈受災,於是煉制五色石來修補天空,砍斷神鰲的四肢來支撐四極,聚集蘆葦的灰燼來制止洪水,萬靈始得以安居。

女媧氏也是以風為姓、以木為德,她發明創造了笙簧。

女媧琴式

神農之制

炎帝神農氏姓姜,他的形象是牛頭人身。他繼承了伏羲氏的皇位,因發展火的用途得當(人開始吃熟食)而被人們尊稱為「炎帝」。他教導人們耕種,並嘗試各種草藥。他將桐木削成琴,琴長三尺六寸三分,以符合三光(即日、月、星)的長度。他制定琴的制度,以通達萬物並考察其規律。

神農之制

第三開:黃帝之制、堯帝琴式

黃帝之制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是熊國的國君,少典的兒子。他的母親看到大電光環繞北鬥樞星,有感而懷孕,生下了黃帝。

當時神農氏的統治已經衰落,黃帝就學習並使用幹戈來征討那些不朝貢的諸侯,各個諸侯都歸順了他。蚩尤作亂,他的人頭銅鐵,能制造大霧,黃帝發明了指南車將蚩尤擒拿。於是,黃帝就成為了天子。當時他在西山之中與神靈會面,於是他騎著六條龍,蚩尤在前面開路,風伯為他掃路,雨師為他灑道,鳳凰在西面飛翔。

他召集鬼神,確實有感化和教化的作用。所以他命名他的琴為「遞鐘」。他在位九十年,壽命一百一十又一歲。

黃帝之制

堯帝琴式

堯,以母姓「伊祁」為姓氏,名為放勛,是帝嚳的兒子。由於剛開始被封於陶地,十五歲時又改封到唐地,故又被人稱作「陶唐氏」或「唐堯」。

堯帝的仁德如同天空一樣廣袤無際,他的智慧如同神明一樣高深莫測。接近他,就如同接近太陽一樣溫暖;仰望他,就像仰望雲彩一樣高遠。

他在平陽建都,居住的地方茅草覆蓋,未經修剪,土階只有三尺高。

在他的庭院裏生長著一種奇異的草,這種草從每月初一到十五,每天長出一片新葉;從十六到月終,每天掉落一片葉子。至月尾最後一天剛好落盡。如果當月小月(少一天),最後的那片葉子就只雕零而不落下。這種草叫做「蓂莢」,又名「歷草」。透過觀察歷草的葉子,就能知道日期。

他提倡以理養情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所謂的「俗化」。他順應四季的更叠,遵從天地的法則;他洞察五行的生克變化,合乎自然造化的奧秘。可以說他已經達到了人生的至善境界。他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歲。

堯帝琴式

第四開:帝舜之琴、夏禹之制

帝舜之琴

帝舜,有虞氏,姓姚,也有說法稱他名叫重華。他是瞽叟的兒子,顓頊的六世孫。

他的父親因為聽信後妻的讒言,想要殺害他,但他卻盡心盡力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他以孝悌之道感化身邊的人,使他們不至於走向奸邪之路。

堯聽說了他的聰明才智,便讓他擔任各種官職,並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舜在媯汭河畔輔佐堯治理國家。

他善於彈奏五弦琴和吟唱【南風】之歌,歌中唱道:「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表達了南風可以帶來溫暖和豐饒,給人民帶來歡樂和幸福的美好願望。每當此時,祥瑞的景星就會出現,百官們互相唱和道:「卿雲爛兮,禮漫漫兮,日月光華,千古不泯。」他的孝道和悌道感動了天地,使國家充滿了祥瑞之氣。

帝舜之琴

夏禹之制

夏禹,姓姒,名文命,鯀的兒子,黃帝的玄孫。他因治水有功被推舉為天子。他勞心勞力,苦思焦慮,在外面辛勤工作了十三年,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時間進去看一眼。

在取得了治水成功之後,他制作了琴用來陶冶性情,他統率百官去處理政務,代替舜行使天子的職權。他擔任天子二十七年,壽命一百歲。

夏禹之制

第五開:成湯之制、文王之制

成湯之制

商湯,姓子,名履,號成湯。他出生時有玄鳥的祥瑞之兆,長大後成為唐堯、虞舜的司徒。他常常在簡樸寧靜的環境中,整理絲桐等樂器,與自然造化相融合,推行他的德行。

成湯之制

文王之制

周文王姬昌,是季歷的兒子。他在位期間實施仁政,深受百姓愛戴。他還創作了一首卦辭,寓意深遠,這首卦辭流傳後世,成為教育世人的經典。他將這首卦辭寄托在絲桐制作的樂器之上,透過演奏樂曲來修煉自身的品德。這首卦辭經過代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其精神內涵歷久彌新,永不消失。

文王之制

第六開:武王之制、周公之制

武王之制

周武王姬發,是周文王的第二個兒子。他討伐商紂王並取得了天下。他通達神明並得到了絲桐之妙。傳說他披上戎衣就得到了天下。他在位三年,壽命九十七歲。

武王之制

周公之制

周公旦具有聖德和多才多藝的才華,他制定了禮樂制度,在明堂朝見諸侯,演奏音樂,使得音樂因此而更加優美動聽。

周公之制

第七開:老聃之制、孔子之制

老聃之制

老子制作了琴,琴頸很直,音槽很深,以紛亂的紋理來彰顯其特色。當時他制作了七十二個調,創作了八百九十首曲子,成為了孔子的老師。

老聃之制

孔子之制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顏氏在尼山祈禱後生下了孔子。孔子還未出生時,他的母親夢見麒麟送給她一卷玉書,並在闕裏吐了出來。她覺得這個夢很奇怪,就用繡帕系在麒麟的角上,過了兩夜麒麟才離開。她懷孕十二個月後生下了孔子。

在孔子小時候,他常常把祭祀用的禮器擺成各種陣勢,學習禮儀。長大後成為季氏的史官,向老子請教過周禮之後,他的弟子逐漸增多。他推崇周朝的禮樂制度,制作了一張琴,長度為三尺六寸四分,也是用周朝的尺寸來量的。

孔子之制

第八開:列子之制、閔子之制

列子之制

列子創作了音樂作品。其中有兩首具有高山峻嶺的雄偉氣勢。他常常遊覽泰山,有一次見到雷電擊中了桐樹,便取來桐木制成了琴。這把琴彈出的聲音仿佛有風雲雷雨之聲。他在鄭國中生活了四十年,外界很少有人了解他。在這期間,他創作了【襄陵】、【枯魚】兩首曲子,並附帶了七十二小調。

列子之制

閔子之制

閔子模仿孔子的風格,他的兩肩仿佛有遮蔽容顏的姿態,給人一種神秘、深沈的感覺。孔子曾向上卿推薦他。後來,閔子創作了【離洞雲朝天鶴】這首曲子獻給孔子。孔子察覺到閔子有隱退之心,後來閔子果然辭別歸隱了。

註:這裏的「離洞雲朝天鶴」可能是古代的一種樂曲或者詩歌,具有高雅、超脫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孔子的敬仰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而「孔子知其有退誌」則是說孔子敏銳地察覺到了閔子內心的隱逸之情。

閔子之制

第九開:伯牙之琴、月琴之式

伯牙之琴

伯牙一天晚上停船靠岸,看到月色明朗,風清雲淡,於是取出琴來彈奏。

忽然聽到岸上有人的行走聲,那聲音充滿了殺伐之氣。子期說:「我是懂音樂的人,您這位君子應該不是盜賊吧。聽說您的琴聲出於廣武,所以我特意來這裏傾聽。」伯牙整理好衣服出來迎接,再次焚香彈琴。伯牙當時心裏想著高山,鐘子期說:「您喜歡山嗎?」伯牙不覺中想著流水,鐘子期又說:「您喜歡水嗎?」伯牙起身拜道:「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從此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同跟隨成連先生學習,掌握了二十種曲調。

後來鐘子期死了,伯牙嘆息道:「知音已去,我的精神也無所依托了,從此再也沒有人能理解我的琴聲了。」於是便將琴丟棄,從此不再彈琴。

伯牙之琴

月琴之式

晉國的師曠制作了月琴,中間做成一個月形,腹部雕刻有山水圖案。孟子說:師曠的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六律這樣的音律就不能校正五音。堯舜的治國之道,如果沒有仁政就不能治理好天下。

孟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師曠的才智不僅僅局限於音樂領域,他也能夠在其他領域有所建樹;同理,堯舜的治國之道也不僅僅局限於仁政,他們也能夠運用其他方法來治理天下。這也表明了在一個領域內擁有卓越才能的人,往往也能夠在其他領域中有所成就。

月琴之式

第十開:龍腰琴式、龍額之制

龍腰琴式

魯涓子創作了一種琴,這種琴的腰間呈半月形,雖然只有三根弦,但發出的聲音卻像七弦琴一樣豐富。魯涓子常常帶著這把琴在江淮地區旅行,彈奏出非同尋常的音樂。

有一次,當他在江淮地區漫遊時,遇到一個女子抱著綠綺琴彈奏。她彈奏的曲調優美動聽,仿佛神仙下凡一般。魯涓子被她的琴聲所吸引,走過去與她交談。

女子告訴魯涓子,她是毗陵(今江蘇常州)人,經常彈奏的曲目是【清江引】。魯涓子對她表示敬意,並邀請她與自己一同演奏。兩人合奏了一曲,琴聲和諧悠揚,引人入勝。

龍腰琴式

龍額之制

衛泰玨善於彈琴,每當他坐在雪中彈琴時,琴聲溫和悠揚,仿佛能驅散寒冷。即使在盛夏時節,當他彈奏時,西邊天空也會湧起雲朵。一曲終了,雪已經積了三尺深。

這段故事展示了衛泰玨高超的琴藝和音樂感召力,以及自然環境與音樂的奇妙互動。透過衛泰玨的琴聲,人們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魅力。

龍額之制

第十一開:雙月琴式、趙合之制

雙月琴式

榮啟期制作的琴,在琴腰間設計有兩個小月形,發出的聲音深沈而結實。這種設計不僅美觀,還能夠增強琴的音質,使得琴聲更加悠揚動聽。

榮啟期是一位具有創新精神和卓越才能的琴師,他的琴聲也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而倍受贊譽。

雙月琴式

.

趙合之制

趙合擁有一把珍貴的琴,名為「鳳凰」。這把琴采用了金聲玉振的材料制作而成,發出的聲音像龍吟虎嘯般激昂高亢。古代的烈女也曾作過「歸鳳」的曲子,而趙合的這把「鳳凰」琴正好與之相配,能夠完美地演繹出曲中的神韻。

趙合之制

第十二開:革子之式、相如之制

革子之式

革子制作了一把琴,在琴額部份呈現出兩個月牙形狀,能夠發出清濁風雨般的聲音。革子常常在淮泗地區夜深人靜時彈奏此琴。

有一次,忽然有三個人來到這裏,他們說:「我們是商代三賢,曾經葬在這裏。先生您的琴聲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您已經領悟到了我們音樂中的精髓。」

這段描述展示了革子作為一位傑出的琴師,他的琴聲能夠感動歷史和傳說中的人物。革子的琴聲不僅美妙動聽,還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同時,這段描述也運用了想象和誇張的手法,透過描述商代三賢的現身和贊美,來強調革子琴技的高超和琴聲的感染力。

革子之式

相如之制

司馬相如制作了一把琴,命名為「綠綺」,並創作了琴曲【鳳求凰】。琴曲中唱道:「鳳兮,鳳兮,歸故鄉。翺遊四海求其凰。」

這段描述展示了司馬相如作為一位傑出的音樂家和創作人的才華和創造力。同時,這段琴曲也表達了司馬相如對鳳凰這一神話生物的崇敬和追求,以及對自由和愛情的向往。

相如之制

第十三開:伯偕之制、雲泉之琴

伯偕之制

吳地有個人正在燒桐木做飯,蔡邕聽到火烈之聲,知道這是一塊好木材,於是請求那個人把桐木給他制成一把琴。這把琴果然發出了優美的聲音,因此被命名為「焦尾」。現在有些琴的尾部會貼上其他木材,就是以「焦尾」為名的。在琴上刻上龍須,是為了取其變化之意。

這段描述展示了蔡邕對音樂的敏銳和對良材的鑒賞能力。他能夠從火烈聲中聽出這是一塊適合制作琴的好木材,並成功地將其制成了一把優美的琴。同時,這段描述也展示了古代人們對音樂的追求和對琴的珍視,他們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尋找好的材料來制作琴,以期望獲得更好的音樂效果。

伯偕之制

雲泉之琴

晉代的劉安制作了一把琴,這把琴有著昂藏之勢,顯得氣勢磅礴。

有一天,劉安遇到了一個鬼女,鬼女傳授給他【江南春】和【塞上曲】兩首曲子。這兩首曲子風格迥異,【江南春】婉轉動聽,如春風拂面;【塞上曲】則激昂高亢,如北風呼嘯。劉安用這把琴演奏這兩首曲子,琴聲悠揚,令人陶醉。

雲泉之琴

第十四開:雲和之琴、正合之琴

雲和之琴

雲和之琴,在冬至那天在圓丘上演奏,琴聲悠揚,與天地之和相應。空桑之琴,在夏至那天在澤中方丘上演奏,琴聲空曠,與萬物生長之聲相合。龍門之琴,則在宗廟中演奏,琴聲莊重,與祖先之靈相通。這三把琴分別對應著天地鬼神之道,因此被制作為三種不同的樣式。

雲和之琴

正合之琴

正合是南宋文帝元嘉年間的琴,其名稱「正合」意味著與天地之氣相合,體現了古代人們對音樂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

怡神則是謝莊的琴。謝莊是一個天才兒童,七歲就能寫文章,被譽為「江東獨步」,他的琴藝也十分高超,深受人們推崇。這兩把琴都代表了古代音樂文化的傑出成就和人們對音樂的追求和創造力。

正合之琴

第十五開:連珠琴式、檀閣之制

連珠琴式

隋朝的李疑制作了一把琴,琴腰部份呈連珠狀,使用彩弦,彈奏時會發出清亮的聲音,因此被稱為「連珠」。

李疑還創作了【草蟲子】、【規山樂】等琴曲及三十六小調,三十六小調可能是指多首通俗小曲。這些曲目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韻味,展現了李疑卓越的音樂才華和創作能力。

連珠琴式

檀閣之制

蕃叱利制作了一把琴,這把琴在龍池上方寬二寸。在唐肅宗時期,蕃叱利將這把琴進獻給朝廷,並附上了文王和昭君的譜序。這些都是古代音樂文化中的珍貴遺產。

註:龍池是琴身中部的開孔,一般位於琴面的中央或稍偏上部位,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在古代文獻中,龍池也被稱為「龍唇」、「鳳池」等。另外,文王即周文王姬昌,是古代中國的聖君之一;昭君即王昭君,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宮女和畫家,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檀閣之制

第十六開:霹靂之琴

柳子厚記載,陵湘之西有一種枯桐樹,其生長的地方有蛟龍潛伏。有一天晚上,雷聲大作,枯桐樹被雷擊起火,最終被燒毀。超道人得知後,取其殘木制成了三把琴,世人稱贊不已。柳子厚還為這些琴寫了一篇贊詞:「惟湘之崖,惟石之危,龍之靈而伏竅,木之奇而火焚。既良且異,爰合其實。超瑤為之,贊者柳子。」

這段描述中,提到了陵湘之西的枯桐、蛟龍、雷電和火等自然元素,以及超道人制琴的事跡。這些都是充滿神秘和浪漫色彩的元素,透過這段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代人們對自然和音樂的敬畏和追求。同時,這段描述也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透過描繪枯桐生長的環境、被火焚燒的情景以及制琴的過程,來展現古代音樂的神奇和美妙。

霹靂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