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斷舍離】:一場與物欲和執念的告別

2024-02-19文化

你是不是經常一邊感嘆家裏東西太多,難以收拾,另一邊又在「優惠打折」下沖動帶回各種商品。

每次看到打折的東西,首先想的不是「這東西需不需要」,而是「這東西能不能用」。於是,家裏的東西越來越多。你也就經常陷入「找不到東西」「家太小了」的埋怨之中。

在當今社會,如何擺脫物質的束縛,尋找內心的寧靜與自由,成為許多人渴望解決的問題。而日本知名作家山下英子,恰如其分地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山下英子在她的【斷舍離】這本書中,以其獨特的洞察力和表達力,將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困境與問題生動地呈現出來,引導讀者去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在書中,山下英子透過大量例項和感悟,從「斬斷物欲」、「舍棄廢物」和「脫離執念」三個層面,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與物品、環境及內心的關系,從而尋找到生活中的平衡與寧靜。


一、斬「斷」物欲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永無止境的購物迴圈。廣告、品牌、潮流,還有內在的空虛,這些無時不在刺激著我們買買買。

購物似乎成了我們的情感需要。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見得是真的需要某種物品,而僅僅只是享受購物的快感。所以才會出現很多東西買來之後,長時間放在那裏連包裝都沒有拆,到了最後甚至連自己買了啥都不記得,就直接扔了。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提出,對於物質的追求並非問題所在,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地對待它。她提倡透過審視自己的真實需求,重新定義與物品的關系。這不僅是對物質的重新審視,更是對自我認知的深入挖掘。

所以,當我們在購物時,首先需要分清想要、需要和必要,再來決定是否購買。


二、「舍」棄廢物


除了物質欲望上的束縛,我們生活中還充斥著許多無價值的廢物。這些廢物可能是衣櫃裏那些十幾年都沒有穿過的衣服,廢棄角落裏堆積的瓶瓶罐罐、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一段記憶,等等。

山下英子指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實則對我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壓力,成了我們物質上和精神上的負擔,致使我們在瑣碎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所以,為了擺脫這些廢物,我們需要勇敢地進行清理。這不僅僅是對環境的整理,更是對心靈的洗禮。它帶有讓人煥然一新的力量。

舍棄廢物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面臨許多不舍和痛苦。有些物品可能承載著我們的記憶和情感,舍棄它們如同割舍過去的自己。但事實上,這種依戀往往阻礙了我們前行的步伐。

正如書中所說,「物品是人生的見證,但並非必須全部留下。」只有當我們勇敢地面對自己與物品的關系,才能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事物,並真正地放下心中的包袱,走向更加自由的生活。


三、脫「離」執念


執念是生活中最難以擺脫的枷鎖。這些執念可能源於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想舍棄的東西卻又沒有舍棄,等等。這些執念不僅限制了我們的自由,還可能導致心理上的困擾。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只是因為心中的執念讓我們想著去占有。看到好的東西就想要擁有;看到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想要擁有,看到便宜的東西就更想要擁有,有便宜不占是傻瓜。對於已經擁有的東西,什麽時候都舍不得放棄。

可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別人需要的東西不見得就是你需要的,好的東西也並非要全部握在手上才會幸福。學會欣賞,比想要占有,更讓人幸福。更何況,便宜的東西如果是你所不需要的,買了它就不是占便宜了,而是虧得更大。

而對於那些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已經沒有價值了,或者已經不適合你了,就更應該果斷處理掉。

看起來,我們斷的是物品,可實際上,我們真正放下的是執念。唯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更輕盈。

斷舍離說白了就是「生活的新陳代謝」 ,不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需要流動起來,只進不出的空間,會讓我們的生活停滯不前。只有不斷地進行「使用所有物,清除無用之物」的迴圈,才能讓我們的人生真正充滿流動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