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本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讀物

2024-07-02文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如何入門?

這本書就是我們學習中國古代文化的一根拐杖、一個錨點。

它是北京大學 王力 教授(1900-1986,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主編的【古代漢語】教材中「通論」的一部份,經多位名家學者執筆和審校而成。

全書用圖文並茂的方式,給我們勾勒了華夏古代文化生活的圖景。包含天文、歷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名、禮俗、宗法、衣、食、住、行等十四個領域。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古人的天文學知識相當豐富。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生活的國家之一,農業生產需要有準確的農事季節,所以古人常觀天象,並創立了歷法。用以指導農事、戰事、國事。

二十八星宿、十二次、二十四節氣、天幹地支、陰歷陽歷、閏月……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部份歷法至今還在指導著農業生產。

中國的樂律知識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非常精微。古人把「宮商角徵羽」五聲和「春夏秋冬」四季,「東南中西北」五方,「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配。

同時,這樣的思維傳統也已融入文人的著書與詩詞歌賦中。比如【禮記】,歐陽修的【秋聲賦】,杜甫的【小至】,韓愈的【憶昨行】等。

古代「婚姻」包含兩個意思:一是指男娶女嫁結為夫妻這件事情,二是指結婚男女雙方父母。【說文】說「婦家為婚,婿家為姻。」約為婚姻,就是結為兒女親家。

結婚共要經過六道手續,叫作六禮。六禮之中,納征和迎親最為重要。

書中還精選了中國考古的成果和文物圖片,作為歷史的佐證,讓今人更為清晰和完整地看到歷史的風貌,同時還能獲得延伸的知識點。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晚唐【宮樂圖】中,可以看到當時的桌子與今天桌子的高度接近。

然而,晚唐的桌子主要還是放置物品的。桌凳相配、人坐在桌旁寫字是到北宋才興起。

故,唐以前的人寫字都是坐在席或者矮床上,左手執卷成筒狀的紙(或者竹簡、木片等),右手執筆。

這也就意味著,唐和唐以前的毛筆運筆法與後世迥異,獨樹一幟——「轉筆」:

一個字的每個筆劃,在書寫時都需要不斷搓撚轉動筆桿。

王羲之、歐陽詢、劉墉這些書法大家都深諳「轉筆」之道。

我們今日的風俗禮儀、衣食住行看似與古人相去甚遠,實則早已雕刻進了華夏民族的基因之中。

文化自信,來自於世代對於中華文化的學習和傳承,這也是每個中國人肩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