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建築設計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2024-02-22文化

過去的11月,建築設計圈又發生了哪些「大事」?

01

北京建院帶貨

說起北京建院,建築師應該都不陌生,就是那家在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4】裏逆襲無數小鮮肉的北京建院,這次他們不搞設計,而是在小紅書上搞起了直播帶貨文創產品,引來網路圍觀。

這不禁讓人想到去年的新東方, 憑借董宇輝直播間帶貨拯救了公司,獲得巨大成功。

英語老師能帶貨,建築師為什麽不能呢?事實上,去年開始,轉行帶貨的建築師越來越多。

但是作為一家國企設計院,行業標桿,北京建院的入局多少還是讓人有些意外。大家紛紛猜測,這是業務量不夠,還是品牌輸出,還是企業增收?

或許都有吧。

文創產品的直播帶貨,有助於公司在業務上實作多元化經營。這種策略有望打破傳統建築設計行業的單一盈利模式,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同時,直播帶貨可以帶來更多的曝光,提升品牌知名度。透過在文創領域展示自身設計的獨特理念,建築師也可以將品牌形象延伸至更廣泛的領域。

然而,文創產業在直播帶貨領域裏本身就是小品類,產品是否有競爭力,建築師主播能否憑借實力創造流量,都是最終決定成敗的關鍵。這樣的嘗試,最終會不會是草草收場呢?

總之,在行業下行期,擁抱新媒體,拓寬傳播途徑、提升行業知名度。已經成為部份建築設計公司新的發展方向。

網友熱評:

網友 長源 :

帶貨茶具可太經典了

網友回復:太杯具了。

網友lll:

挺好的,設計人又多一條出路,我可以當直播小助理

網友f ever:

還以為拍賣設計師

我想就走到這兒:

宇宙的盡頭是電商是吧?行業病急亂投醫。

網友miko 鐘

這個比那些個搔首弄姿的直播好的多 好物值得分享

02

蓋裏不做中國計畫

美國建築大師蓋裏,最近又在中國建築設計圈火了一把。

「我們只接可以全額支付設計費的計畫」

「我在中國的計畫經歷都不太好,以後不會在中國做計畫了」

「我們沒有業務開發團隊,都是靠甲方找上門」

三句話,解釋了為什麽不會再接中國計畫,同時也揭示了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的真實面貌。

他說:「 我的很多朋友沒有把註意力集中到經營上,所以他們活的很掙紮,他們不斷的在中國找工作,但其實在中國你很難得到全額的設計費。」

同時他分享了兩段在中國不太好的經歷:

2012年北京美術館投標,他認為努維爾受他作品的啟發,以玻璃塊方案贏得比賽。

2013年,蓋裏在泉州設計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因被當地媒體稱為「10個億堆成的洋垃圾」,最終無疾而終。

北京美術館蓋裏第一輪入圍方案

泉州當代藝術博物館方案模型

讓人惋惜中國錯失了一位解構主義大師的作品。

網友熱評:

網友0.1噸:

最好都別來,你們做一個的設計費夠一個甲級院一年的產值了。

網友雲翔:

如果沒有契約精神和開放包容的心態,怎麽實作建設一個更開放的中國?缺少的是頂尖領域的交流學習和公平競爭的環境

網友東寅:

蓋裏確實是個很有個性的建築師藝術家。全文下來,他確實很厲害,能夠為了便於方案的落地,研發契合自己的工程軟體,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次需要這樣的建築師存在,在大時代背景下,他是有建築學貢獻的。實質上他的計畫體驗也不是大家說的如此不堪,路易威登基金會和洛約拉法學院就是很棒的建築。

網友Shaw:

蓋裏的建築和畢加索的畫一樣算藝術品領域,有人花幾個億買畢加索的畫,找蓋裏做設計也是一樣的道理,就是有錢人認可他的藝術價值,如果不認可那就不是他的客戶,就這麽簡單,沒必要上綱上線。

網友碧水藍天:

這麽些年,概念式建築充斥各城市。它們特點是:占地多、造價昂貴,造型奇特,不符合幾千年中華的哲理與文化內涵。建築大多醜、怪,與當地建築格式反差大,特突兀。能耗高,實用性不強。這類建築不會有人文沈甸,這種建築連雞筋不如。

03

桂林理工停招建築學,老師下崗?

近日,桂林理工一則通知,將「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改為土木工程學院」,拿掉「建築」兩字,確認了之前建築學專業停招的傳聞,同時,城規專業也要並入旅遊與風景園林學院。看來建築老師也要下崗了。

此訊息讓人唏噓的同時,大多數人也覺得理所當然。早在去年,作為建築學老八校的同濟大學,都把建築設計專業作為調劑選項了。

在「僧多粥少」的建築設計行業,畢業生就業給學校帶來壓力,根據社會需求調節專業招生計劃,無可厚非。同時,它傳遞了一個明確的訊號:建築學前景堪憂。

行業需要更多真正對建築充滿熱愛的人才。薪資不再是吸引點,而是行業本身的魅力、創造力和人文關懷成為更為重要的因素。

桂林理工大學停招建築專業的舉措或許只是一個開始,更多的高校可能會迎來類似的決策。這也許是一個機會,讓建築設計行業走出競爭的怪圈,真正回歸到對設計的熱愛和創造的追求。

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或許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更為精耕細作的建築設計行業嶄露頭角。我們或許會看到一批更具創造力、更有激情的建築師嶄露頭角。

網友熱評:

網友:

是建築沒了,土木還在,從中可以看出土木工科之王的地位穩如老狗。

網友奈葉kki:

再也找不到新的畫圖狗了,中年畫圖狗要一直待在底層畫圖了。沒有新的韭菜當接盤俠,在座的各位都是最後一棒

網友 哄哄 :

建築學停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網友:

報其他學校建築土木專業氣,快,跑步前進,再不報就沒了。

網友:

很正常,大學要和社會節奏跟上,這行業不行了,大學還招那麽多人是讓大家都去失業嗎?

網友 CHLORIS:

在德國,建築學有研究型和技術型兩類學校。技術型就是在校期間與市場緊密結合的課程安排- 高級技術建造師- 不需要太多創新或者理論,而是學習更關註於實際建造過程出現的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當下中國必須要面對的不是大量建造新建築,而是面對已經建造的建築做永續性更新。這就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術型建造師。市場和大學教育的不配位會給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帶來更大的阻力。

建築設計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行業發展越來越像一部劇集,每個月都有新的情節發生。這些貌似無關的事件串聯在一起,行業的現狀便浮現眼前。

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能堅持做設計的建築師越來越少了?他們去了哪裏?

或許不是建築師的路越走越窄,只是之前的路太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