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越深入,開放越擴大,文化的重要性便越是突出,文化交流的天地越廣闊。中原文化是華夏文明之根、中華文化之源,其中的根親文化、元典文化、古都文化、漢字文化和功夫文化等,都是華夏文明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和符號,這是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進中原文化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基礎,是河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橋梁紐帶。
近年來,河南在少林武術、太極、雜技以及舞劇、民間藝術等方面的文化資源開發和對外開放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尤其是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國家戰略實施以來,河南文化資源開發開放水平邁上了新台階,打造了一批知名文化品牌,透過實行「中原文化海外行」等活動,向海內外展示了中原文化的悠久厚重和博大精深。但是,相比厚重的文化資源,現有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較低,中原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力遠遠不足,制約河南文化資源發揮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還比較多。
首先,同類文化資源在開發和對外宣傳上沒有形成合力,文化品牌沒有打響 。河南各地市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宣傳開發上主要以地域為主,相同型別的文化資源很少放在一起宣傳和開發。以根親文化資源為例:中華民族的十大始祖——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少昊、堯、舜、禹,他們的出生地、建都地以及活動空間,很大一部份都在中原;河南可以找到很多人文始祖的遺存遺跡,如淮陽的太昊陵、新密的黃帝宮、內黃的顓頊和帝嚳二帝陵等,這些遺址遺跡都是根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但是,各地的根親文化資源開發、宣傳都是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合力。黃帝故裏「拜祖大典」作為國家級的尋根活動,對其他根親文化資源開發整體的帶動效應並不明顯。此外,嵩洛文化圈是中華文化之源,河南五大世界文化遺產有四處分布於此處,珍貴的文物和遺存眾多,但囿於行政區劃,整體的打造、宣傳力度不夠,在海外影響力和知名度都不高,沒有成為海外遊客中國遊的主要目的地。
其次,對外文化管理體制資源缺乏有力的整合,對外文化主導權不清晰,難以滿足新形勢下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的需要 。河南現有的文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較為松散,組織緊密度、協調力相對不足,難以滿足新形勢下主導文化走出去,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的需要。一是從省級層面來看,宣傳部、外僑辦、文旅廳、商務廳、教育廳和廣電局等多部門都開展有對外文化活動,多部門各自活動,缺乏對外文化統籌協調的制度,使得對外文化貿易統計缺乏準確度,沒有應統盡統;二是從政策體系來看,部門單打獨鬥,各類政策、資金「撒胡椒面」似的零碎分布在以上相關業務部門,沒有形成合力;三是從實際作用來看,面對部門鴻溝、資訊壁壘、申報成本,企業有時「千辛萬苦」到手的只是「杯水車薪」的幾萬元外展攤位補貼,以致很多企業對開拓「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缺乏主動性,沒有將國際開發經營納入發展戰略。
再次,河南文化產業國際影響力不足,缺乏文化產業國際話語權,難以充分滿足中原文化國際交流傳播的需要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但是文化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文化產業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沒有形成河南文化國際話語權。一是「走出去」但是沒能「走進去」。當前,河南文化交流仍是以政府主導而非市場為主要形式,在計畫選擇時較為註重「領導可視範圍」和「文化宣示功能」。官方交流成本偏高,交流總量整體偏小,影響力停留在華人圈,武術、雜技、歌舞等的舞台藝術性多於思想性。二是「政強民弱」。民間外交能力比較薄弱,長期缺乏能與各國非政府組織聯合開展計畫和活動的民間組織,中外友好城市締結流於形式,友城大多成「睡城」。三是缺乏國際性文化平台。據不完全統計,河南擁有100多個文化產業園區,但對標競爭對手,全省的文創園區發展層次偏低、同質化嚴重、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國際影響力明顯不足。
最後,缺乏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載體,國際性和全國性的節會較少,文藝作品市場化程度不高 。河南要實作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但是河南整體的文化氛圍都不高,國際性和全國性的藝術節很少,「走出去」的不多,「請進來」的更少。除「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的規模和影響力比較大以外,其他國際性節會規模和影響力都較小,藝術類的國際性節會近年來幾乎沒有舉辦過,與發達省市相比,差距明顯。上海每年都舉辦「旅遊、藝術、電影、音樂」四大國際節,極大地提升了上海的文創水平。如上海歌舞團的藝術家們以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灘為背景,創作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中斬獲「文華大獎」,而且,在每一次的演出中都一票難求,真正實作了藝術和市場的雙贏。相比之下,河南近年來重金打造的舞台藝術精品在獲獎後卻難以進行市場化的巡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中原文化是誕生在中原大地上的文化,同時也是與世界各國交流互鑒後形成的文化。因此,要采取多種措施,深度開發中原文化資源,為推動河南高水平對外開放搭建橋梁和紐帶。
第一,展現合作精神,打響「中原文化」和「黃河文化」品牌 。一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和黃河的指示,聯合沿黃九省區共同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加強黃河文化的研究和交流,在國際上打響「黃河文化」品牌。黃河橫貫東西九個省區,歷經多個朝代,在上、中、下遊分別形成了河湟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岱文化,這些文化豐富多彩又各具特色,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組成部份;認識和理解黃河歷史和文化是認知中華文化的最重要的基礎,因此,要高起點規劃和統籌,加強黃河文化與旅遊融合,打造「中華母親河」旅遊品牌,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使其成為中華文化傳播的符號和載體。二要聯合相關省市共同打造「中原文化」品牌。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一項國家戰略賦予河南,是賦予了河南最大的文化自信,因此,在文化發展方面,必須緊緊抓住這一使命不動搖。圍繞中華文化的總源頭發聲發力,透過對夏商文化包括文化遺址、都城發掘展示、文物保護、博物館建設等多種途徑的宣傳,力爭使中華文明的源頭歷史及表達更豐富;對博大精深的河南根親文化,從更高層面上進行定位,將河南打造為中華文化聖地。
第二,要充分利用各類優勢和平台,推動中原文化的國際傳播 。一是充分利用名人政要效應,加大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少林寺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充分得益於名人政要效應,是中原文化對外交流的示範性藍本。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俄羅斯總統普亭等都曾先後到訪嵩山少林寺,觀摩少林武術表演。名人政要對少林功夫的喜愛和贊美,隨著媒體的渲染廣泛傳播到全世界。二是積極爭取和打造國家級的峰會,向全世界展示中原文化的魅力。杭州「G20峰會」對杭州城市國際形象的提升和江南文化的國際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應充分借鑒這些發達城市的經驗。三是積極推進與國際友城的實質交流合作。截至2018年,河南省已與世界上49個國家建立了115對友城關系,友城數量居中西部之首、全國第5位,因此,要分類、分層、分次推進與國際友城的實質交流合作,大力扶持發展各類民間對外交流組織,大幅提升河南民間對外交流的能力,透過官方和民間多渠道把友城變成文化交流的樞紐。
第三,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完善文化對外開放管理體制和機制 。按照深度參與國際競爭的要求,以全球視野、國際思維推進文化對外開放管理體制機制嬗變。一是在體制架構上要體現改革的「力度」。由省委宣傳部牽頭,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原文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工作體制機制。省外宣、文化、外僑、商務、教育、新聞出版廣電、體育、旅遊、民宗、財稅、金融、海關、文聯、僑聯等部門協同參與,形成定期會商制度。由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完善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全面建立起科學、統一、全面的文化對外開放數據統計系統。二是要制訂綜合性的政策,提升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建議全面梳理,系統出台【河南省文化開放系列專項政策】,透過出口退稅、財政補貼、政府擔保、優惠利率等讓企業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綜合性政策,提升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三是開放站位既要有「高度」,更要註重政策的落實。建議省政府專題制定【河南文化資源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規劃】,明確文化資源開發開放的具體目標和任務。比如,上海市制定了【「上海文化」品牌建設重點計畫150例工作目標及具體任務表】, 並針對每個計畫的目標和舉措進行了具體闡述,以指導工作更好推進,整個「上海文化」品牌建設的各項任務將由65個責任單位按照分工同步推進。
第四,重塑文化發展新語境,提升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 。文化和經濟是一體兩翼,文化經濟一體化已日益成為全球化背景下新的文化語境。跨國公司和國際市場對文化的擴張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一是要充分利用文化的「市場內容」,全力打造文化航母企業。全面提供資金、技術、平台、渠道、推廣等支持,透過打造文化航母企業形成廣泛的分銷行銷網路和跨國業務。在自貿區內引進跨國文化企業,降低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壁壘。二是要打造影視精品,提升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市場價值。少林文化早年就是透過電影【少林寺】家喻戶曉的,隨後的【太極張三豐】、【臥虎藏龍】等一批武打類影視作品將少林文化與太極文化進行了更廣範圍的傳播,在觀眾中掀起了關註功夫文化的熱潮。未來,要圍繞始祖文化、大宋文化、大唐文化、商都文化等開發具有代表性的影視作品,提升這幾大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要用世界語言表達中國聲音,不斷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精準定位受眾,推出一批能夠反映時代風貌,又被國際廣泛接受的精品力作。三要大力支持發展能夠代表中國高度的文化產品,尋找打造中原文化的核心競爭力,探索實踐非遺等優秀傳統文化「產業化、產品化、品牌化」之路。全面推進河南的書法、瓷器、茶葉、汴繡、玉器等能夠代表中華文化強基因及中原文化核心競爭力的優秀傳統文化產品,與遊戲、動漫、網文、影視等新興優勢文化產業跨界融合,在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全面形成上下遊產業鏈、價值鏈和文化鏈。
第五,要打造文化新連結,提升河南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 。在自媒體時代,每個個體都代表一個與不同國家文化連結的傳播點。要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優勢,推動中原文化從「走出去」到「走進去」轉變。一是將線上宣傳與線下活動緊密結合,打造系列文化國際性開放大平台。要探索利用嵩山「天地之中」、龍門石窟、殷墟以及清明上河園等歷史和現代文化載體,借助重大節會,多層次、多形式舉辦國際化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透過各類媒體的傳播,最大程度地擴大國內外民眾的參與度和覆蓋面,力圖使「百萬人在現場、千萬人線上上」,推動提升鄭、汴、洛等主要城市的文化國際影響力。二是推動河南媒體進一步融合,全力打造「河南之聲」。推動報業集團、省廣播電視集團、省出版集團等傳統文化傳媒類集團兼並重組,透過「做大做強」全面打造最具權威的「河南之聲」;深化同境內國際頻道、境外BBC等主串流媒體、海外華文媒體和新媒體在內容和渠道方面的合作。三是充分發揮自媒體的作用。建設「河南國際傳播人脈資料庫」,把豫僑、外貿進出口企業、海外發展企業、出境遊客分類打造為中原文化輸出的「自媒體」,成為中原文化二次、三次傳播的「中繼」和「橋梁」;學習浙江關於深化「萬家海外中餐館·同講浙江好故事」活動的經驗,把海外中餐館、華人店鋪等打造成中原文化傳播的新型平台。
第六,推動實行多種措施和政策,切實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歷史文化資源需要好的創意和策劃來推廣。一要充分發揮媒體和自媒體的宣傳作用,開發有吸重力的特色城市文化IP。河南的城市宣傳部門應學習上海、重慶等城市的宣傳經驗,發動市民來「發現城市」,打造一批屬於每個城市的獨特的「微信打卡地」,推出一批網紅景點,如重慶的洪崖洞、穿樓輕軌和上海的「馬勒別墅」等,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重力。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實支持中小文化創意企業發展。文化企業多數都是輕資產,最大的問題是融資難。杭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創發展,其中最有力的支持就是成立專門的文創支行,透過專業的評估給予文化中小企業金融支持。河南應鼓勵地方銀行成立專門的文創支行來支持中小文化企業發展。三要抓住網路新興產業發展的機遇,培育城市文化產業新業態。電競業是文化產業中的新興行業,具有極強的潛在發展優勢。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電競業的發展將是未來最大的體育產業,電競觀看人數已經超過了世界杯。作為年輕一代最喜愛的體育計畫,河南尤其是鄭州應抓住電競發展的機遇,打造全國或中西部電競中心,建立電競運動員訓練基地和賽事轉播中心,贏得電競產業發展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