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真正強大的女人,骨子裏都有這個特征

2024-10-25情感

托爾斯泰曾經提到過這麽一句話:

"真正的愛情並非就是那種瞬間燃起的火花,而是那些歷經風雨之後依然能夠相愛如初的那份心意。"

情感這檔子事兒,實際上並不完全都是浪漫甜蜜的畫面。其中還包含了許多的痛苦、困惑以及我們需要付出的努力。

說到親密關系這個話題,我們常常用愛來形容。然而,恰恰是在這裏,我們常常會受到傷害。

那麽,為什麽會這樣呢?

親密關系這個東西,好比一面明晃晃的鏡子,它可以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之處。

我有一位朋友,她與男友相戀已經三年有余。她告訴我,這段戀情對於她來說,如同一面現實的鏡子,粉碎了她對恩愛美好生活的幻想。

在他們相識之初,這位朋友覺得自己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對待事情認真負責,工作努力。

的確,她的積極向上的態度為男友帶來了不少歡樂。

但是,她的這種積極也像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反而會讓人感到無法忍受的壓力。

例如,當男友在工作日忙碌了一整天,周末回到家中時,他總是喜歡懶洋洋地躺在床上,什麽也不想幹。

他既不願意洗漱,也不願意吃飯,甚至連窗簾都懶得拉開,燈光也懶得開啟,只是一味地沈浸在手機的世界裏。

每當她回家看到這樣的男友,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感到厭惡,甚至想要逃離這個環境。

昏暗的房間,空氣中彌漫著的異味,這些都讓她感到十分沮喪。

盡管她心裏明白男友工作確實很辛苦,應該給予關心和體諒。

但是,她就是忍不住想要督促男友盡快振作起來。

其實,她並不是真的希望男友做出什麽改變,只是單純地擔心看到他頹廢的樣子。

正是因為這樣,她對自己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表面上看,她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但在她所謂的積極背後,隱藏著她對無力感和虛弱感的深深恐懼。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那些習慣於勝利的人,往往最缺乏的就是失敗的勇氣;

那些凡事都喜歡提前規劃的人,往往最缺乏的就是應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

一個人的優點,有時候也可能會成為他的致命缺陷。

有些人之所以選擇結束一段感情,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再愛了,而是他們無法接受那個在感情中失魂落魄的自己。

但是,有時候,導致人們在感情中陷入困境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這段感情本身,更多的是因為親密關系在不斷地提醒我們,去正視自己的不足。

它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脆弱、恐懼和不安,看到自己真實的面貌。

歸根結底,親密關系到最後,我們所看到的,其實都是自己。

只有當你真正了解自己,

你才能夠妥善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說過:

"愛情就像一種傷害,但只要你能夠勇敢地面對,那麽這將是你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成長。"

很多人在面對親密關系的困擾時,往往會選擇逃避,然後匆忙地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之中。

然而,問題在於,下一段感情是否就能一帆風順?下一個人是否就會比現在的更好?

我有一位朋友,他最近剛剛結束了一段戀情。

盡管他當初選擇開始這段感情的時候,是真心實意地想要追求真愛,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他卻感到無比痛苦。

他甚至無法分辨出自己究竟是愛她,還是想要掌控她。

他唯一明確的是,他實在無法忍受這段感情中所帶來的脆弱感,他無法承受這種折磨。

對於某些感情問題,解決的方法並不一定是改變現有的關系,而是首先要透過這段關系來了解自己。

婚後的麥麥,有時總覺得自己的努力付出被忽視得不到尊重,這個問題困擾了她一段時間。

這個問題使得她一度很失落,但是她進一步深入探索,才發現原來自己才是那個造成這段痛苦經歷的罪魁禍首。

她尤其愛幹凈,整理東西也是一流,因此婚後和丈夫相處的日子裏,她經常盡職盡責地點亮丈夫的衣物,努力將它們歸於類別並有序地放置在不同的位置。

每次開啟衣櫃,都像是進到了一個大型圖書館的資料室一樣,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

然而,盡管她如此盡心盡力,丈夫的反應卻讓她感到非常失望。

丈夫只是禮貌性地微笑著說了句「謝謝」,然後繼續隨意地挑選衣物,既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喜悅之情,也沒有主動去維護這些整潔的環境。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沮喪之後,有一天,她突然意識到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幹凈、整潔其實是她個人的需求,而非丈夫的需求。

對於她而言,保持整潔有序能夠帶給她極大的滿足感,使她心情愉快。

然而,在丈夫看來,可能並未產生太多的共鳴。

也就是說,她傾註全力付出的成果,在丈夫那裏,可能只得到了七八成的認可,但她卻期望他能夠表達百分之百的感激之情。

這種自以為是的照顧行為,不但給丈夫憑空增添了壓力,同時也是她自己憋屈得厲害。

她陡然醒悟過來。

從此以後,她開始放棄期待丈夫報答她的付出,反而采用了更為輕松自然的態度來打理家務。

她根據丈夫的使用習慣,特意準備了幾個抽屜,分別存放他的衣服和褲子,無需再費勁地折疊;

她還買了20雙完全相同的襪子,放在同一個地方,方便丈夫隨時取用。

相反,由於了解到丈夫喜歡一回到家就能感受到溫馨的氛圍。

每當聽到門鎖發出的聲音,她都會帶著燦爛的笑容出現在門口,給丈夫一個深情的擁抱。

或者,她會頑皮地藏匿在角落,趁丈夫走過時突然出現,給他一個驚喜。

麥麥的主動調整,不僅讓她自己擺脫了束縛,也使得兩人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她改變策略之後,丈夫竟然也學會了回饋她的關愛:

他開始每天早晨起床後主動承擔家務,把餐桌整理得井井有條,認真打掃房間。

而這,恰恰就是麥麥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術語叫作「投射效應」。

它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差,指的是人們常常會以自身的想法和觀念去揣測他人,將自己的喜好和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

當麥麥將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投射到丈夫身上時,她便會誤以為丈夫也應當如同她一樣重視整潔有序,並且對她的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謝。

然而,當丈夫的反應未能達到她的預期時,這種心理落差無疑會引發她內心深處的失望和不滿。

隨著婚姻生活的延續,投射效應就如同一面失真的鏡子,使得夫妻間的隔閡與分歧日益加深。

在失望情緒的累積和推動之下,配偶的不足之處被無限放大,從而導致矛盾糾紛頻發,爭吵不斷,甚至最終導致離婚撕破臉的局面。

婚姻生活裏,讓我們感到受委屈的事情,往往是因為沒能得到期望中的認可或者報酬。

心裏總是希望另一半能夠看到自己為了家庭所作出的努力,渴望另一半能報酬我們為這個家付出的辛勞。然而,事實卻常常不是這樣。

隨之而來的便是心中的不滿,有時候會責備另一半,有時候又希望他們能有所改變。

此刻,好像自己無辜地承受了許多冤枉和痛苦,仿佛只有當另一半的行為和看法發生變化時,我們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

然而,實際上,這是一種相當幼稚的想法。

因為我們把掌握生活方向的鑰匙,交到了別人手裏,而不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一個人是否真的長大了,關鍵在於他如何看待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被動的受害者,還是積極的創造者呢?

將責任全部推給外部環境或者他人,雖然看似輕松,但是真正的幸福之道,恰恰在於我們能否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人生責任。

如果一個人足夠成熟,他應該明白:

真正的幸福,並不是消極地等待它來臨,而是積極地去創造它;

是我想要什麽,我會直接去努力爭取,爭取不到的話,我也願意接受現實。

具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通常不會感到缺錢或者缺少愛,因為他懂得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去奮鬥和創造。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裏曾經說過: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

期待從另一半那裏獲取快樂和親密感,本來就是很合情合理的。

但要是把自己所有的幸福、尊嚴和安全感等一切都依賴別人來實作,那可真是大錯特錯了。

因為到最後你可能會發現,真正能給你這些東西的,只有你自己而已。

一個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永遠期待別人來救贖自己,永遠等待別人賜予幸福。

然而,雞蛋從外面打破只是食物,只有從裏面打破才能孵化出新的生命。

與其總是向外尋找答案,倒不如試著向內心深處探尋。

歸根結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沒有誰能代替你去經歷,沒有誰能代替你去成長,更沒有誰能代替你去感受幸福。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修行,在父母面前要學會盡孝道,在孩子面前要學會控制情緒,在伴侶面前要學會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