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為得到父母認可,我瘋狂較勁的前半生

2024-10-20情感

為得到父母認可,我瘋狂較勁的前半生

碩士畢業後,我沒有按照父母的期望為進入體制內工作而努力,而是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雖然時常加班,但這份工作的收入尚可,所在的城市也深受我喜愛。畢業一年多,我實作了經濟獨立,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還算有聲有色,也有了回饋親人的能力,屬於「累並快樂著」。但在有「編制執念」的父母看來,選擇這樣一份離家不近又不夠穩定的工作,我無疑是極不明智的。

前幾天視訊通話時,媽媽又一次用同齡人的經歷來質疑我的決策:「你堂姐那時候一畢業就考了公務員,還有你表妹,回老家當高中老師,都很穩定又體面……」 視訊那頭,媽媽細數著「別人家孩子」的清醒與懂事,臉上寫滿了恨鐵不成鋼。

【承歡記 】劇照

這熟悉的話語和表情與我記憶中的畫面完全重合了,因為從小到大,父母曾無數次用「別人家的孩子怎麽就……」這樣的句式來教育我。對此,我已經徹底「免疫」,內心波瀾不驚。因為如今的我堅信,別人選擇了怎樣的職業道路與我無關,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要做的是專註地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今年25歲的我在一個熱鬧的小鎮上長大,光是我家所在的那條街上,就有十幾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孩子,我與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從小的玩伴。而我的父母有一雙極其擅長發現孩子身上閃光點的眼睛, 但不幸的是,我並不是其中的一員,恰恰相反,成長過程中,我很少得到他們的表揚。

我家屬於高期待家庭,尤其是對我的學業表現,父母一直寄予厚望。由於鎮上的小學和初中教學口碑很好,我與玩伴們基本都就讀於此。從我踏入校門的第一天起,父母就開始將我與他們做對比,從寫作業與背書的速度,到期末的成績單與獎狀。但凡有一個人表現得比我好,父母便會嚴肅地對我說:「別人能做到的,你為什麽不行呢?一定是沒有用心,要不然就是你比他們笨。」

【第九部的檢察官】劇照

現在想來,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發我的鬥誌是他們「雞娃」最主要的方式,這對我非常有效。 被狠狠訓斥了幾次之後,自尊心極強的我很不服氣,很快就變成了一個「自雞娃」 ,每天不完成作業以及復習、預習任務絕不休息,寒暑假就把接下來一學期的背誦內容全部背熟,上課時也始終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我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報酬,成了街區捧回獎狀最多的孩子,並且在此後的求學生涯中總是名列前茅,是一名典型的「小鎮做題家」。

本以為,這下父母一定沒有理由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訓我了,可他們將註意力從學業轉移到了其他方面,總是對我強調:「只有學習成績好有什麽用?」在他們眼裏,鄰居家的姐姐非常體貼父母,總是主動做各種家務,懂事程度遠勝於我;表姐很有藝術天賦,「隨手」一畫就能在全市的繪畫比賽中得獎;街頭小賣部老板家的孩子口才讓我望塵莫及,小小年紀就能幫父母迎來送往…… 在他們的口中,我的木訥與笨拙仿佛嚴重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每回聽到這些話,我內心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挫敗感:「難道我就沒有獨特的閃光點嗎?」很多次,我向父母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為什麽總是拿我和別人比?」他們的回答總是:「人要有上進心,當然要和優秀的人比。」我無從反駁。

【請回答1988】劇照

希望得到父母認可的我決定采取「逐個擊破」的戰略,他們誇獎誰,我就向誰看齊,努力做得和他們一樣好。鄰居姐姐積極分擔家務,每天寫完作業我也把家裏打掃一遍,把洗碗晾衣的任務攬下來。學校組織的演講、繪畫、征文、體育各種比賽,我全部都要參加,力求拿到名次,如果沒有,我就會陷入懊惱和自我懷疑,即使我對繪畫和演講完全不感興趣,甚至有些抵觸。

記得我讀小學五年級時,家對面搬來了一戶新鄰居。這家有一對雙胞胎女兒,比我高一個年級。她們的父母也很嚴格,要求她們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早讀。目睹這一情況的父母自然毫不吝嗇對她們的表揚,並表達了對我的不滿:「每天你起來的時候,對面的孩子都學習多長時間了,你怎麽就沒有人家的那份毅力?」

於是,很不服氣的我也開始早起。每天一睜開眼,如果發現時間已經超過六點半,我的瞌睡蟲就會瞬間消失,麻利地起床早讀。寒假時,天氣滴水成冰,我非常不想離開溫暖的被窩,但一想到父母可能又會念叨我不如她們有毅力,起床的動力立刻就滿了。直到有一次,我們的父母聚在一起閑聊, 我才得知,在她們家,我也是「別人家的孩子」,總被她們的父母拿來鞭策她們。

【媽媽朋友的兒子】劇照

後來,這對姐妹轉到了市裏讀初中。做了長達一年多的鄰居,我們也並沒有說過幾句話,而是在父母的比較之下把對方當作假想敵,互相較勁,看向彼此的眼神總是很復雜。我還有一位非常要好的玩伴,也是因為她的父母總誇獎我而貶低她,逐漸地與我疏遠了。 這些經歷讓我更加明白,不僅被父母拿來與「更優秀」的人作比較讓人難過,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很多時候也並不是一件令人驕傲和愉快的事 它同樣會讓我們感到尷尬和苦惱。

這些年來,關心我的老師和好朋友們對我的評價高度一致:非常要強、力爭上遊、總是焦慮。升入高中以後,我所在的重點班優等生很多,有些偏科的我經歷了好幾次考試失利。每次看到成績單,父母的目光都會集中在前幾名的身上,感嘆他們的聰明與努力。這讓我心裏很不是滋味,開始急躁和懷疑自己,甚至對成績優於我的同學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敵意。

被這種情緒困擾的我意識到,自己不能再保持這種不健康的心態,於是下定決心改變。復盤這些年的經歷,我發現,父母的比較是永無止境的,而我根本無法成為一個十項全能的人,完美契合他們對我的期望。我理解他們「望女成鳳」的心理,也知道為了我的成長,他們付出了很多心血。 但人生不是一場競技比賽,如果永遠活在與別人的比較中,我會過得非常疲憊。

【媽媽朋友的兒子】劇照

父母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激勵我,初衷自然是希望我能蛻變成更好的自己。養育孩子這件事十分復雜,他們在摸索中選擇了對我最「有效」的一種教育方式。的確,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為了超越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求得他們的認可,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勇於嘗試了很多新技能。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次次被否定的失望和委屈讓我覺得,自己是不被父母接納的,與他們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其實,如果他們能夠用更加平胡與積極的方式表達對我的期望,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好在,想清楚了以後,我再也沒有和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較勁過,而是專註於自己的成長。前者對我來說好像在攀一座沒有頂峰的山,一心只想著往上走,無暇停下來觀賞沿途的風景,後者卻像養一株花、種一棵樹,耐心施肥澆水等待花繁葉茂的過程,比任何人的認可都讓我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