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五十歲以後,要過「五不」生活(深度好文)

2024-07-14情感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光匆匆,不經意間就已到了半百之年。

五十歲,確實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更是重新審視和規劃生活的絕佳時機。

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透過踐行「五不」原則,讓未來的歲月更加從容、自在和幸福。

不執著功名利祿,心寧自悠然

【增廣賢文】中有言:「名利是韁鎖,牽纏時,逆則生憎,順則生愛。」

五十歲過後,不應再被功名利祿所羈絆,執著於功名利祿,猶如背負沈重的枷鎖。

或許多數人在此時,會回望職業生涯中的榮辱起伏。然而,一旦過度執著,內心便會承受難以想象的重壓,疲憊不堪。

甚至可能走上違法犯罪之路,既損害國家和人民利益,也讓自己身陷囹圄。

唐代宗時期的宰相元載,為官期間貪汙受賄,五十歲以後瘋狂斂財。抄家時,家中金銀堆積如山,竟還有八百石胡椒。

其貪腐之舉,既損國家人民之利,也令自己身敗名裂,家族受牽連。

功名利祿雖能滿足欲望需求,卻無法觸及內心渴望,不能帶來內心真正的幸福。

東晉時期的文學家陶淵明,前半生經歷了官場的黑暗和虛偽;後半生歸隱山野,淡名泊利。

於是寫下了千古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五十歲以後淡泊名利,是智慧的體現,也是對生命深度的探索,讓人在寧靜中發現生活的真諦。

放下對功名利祿的執著,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轉向更有意義的生活目標,如家庭、健康、友情等,這些才是支撐我們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石。

不糾結過往,釋然心自安

古話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過去的歲月,不管是輝煌還是遺憾,已經無法挽回;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補救。

五十歲之人,應當學會釋然,跟過去達成和解。

昔日的榮耀,已隨風而逝,我們無需沈溺於過去的光輝;過往的挫折,不過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磨煉,我們只需從中吸取教訓,繼續前行。

蘇軾一生命運多舛,屢次被貶;五十多歲時,他不再糾結官場失意。

雖因烏台詩案受挫,卻能放下過往,寄情山水與文學,留下眾多傳世佳作,其豁達成就文學輝煌。

無獨有偶,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經歷也同樣令人深思。

劉禹錫,早年因變革之舉失敗屢遭貶謫。

五十歲時,他不再糾結過往遭遇,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寫下「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盡顯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五十歲之後,放下過往的糾結,是對生活的一種深刻理解,也是對自我的一種尊重。

釋然過往,不僅能夠減輕心靈的負擔,還能讓我們以更開闊的視野和更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不盲目攀比,知足常樂悠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十歲以後,要明白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特的,盲目攀比只會帶來無盡的煩惱。

有人家纏萬貫,但可能失去了健康;有人位高權重,但可能缺少家庭的溫暖。

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不僅技藝高超,對書法藝術有著深厚的熱愛和專註。

各界文人雅士常慕名而來,渴望與王羲之交流書法之道。

然而,王羲之總是婉言謝絕,他謙遜地表示:「我的書法與鐘繇相提並論,可並肩前行;與張芝的草書相比,尚需努力追隨。」

王羲之自信謙虛,不與他人盲目攀比,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書法藝術的精進之中,力求在書法的道路上獨樹一幟,成就自己的風格與境界。

這種超然物外、追求卓越的精神,至今仍為世人所推崇和學習。

正所謂「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知足常樂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它讓人們珍視已有的,不過分奢求未得的。

越是經歷過人世滄桑的人,越是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不羨慕他人,知足常樂,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好。

不依賴他人,獨立方自由

孔子在【論語】說道:「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到了五十歲之後,人們往往會面臨更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挑戰。這時候,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無論是經濟上的自給自足,還是精神上的自我支撐,都是確保我們能夠自由地安排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關鍵。

歷史上,王寶釧的故事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作為唐代名將薛仁貴的妻子,她在丈夫出征多年未歸的情況下,堅守寒窯,忠誠等待,展現了古代婦女獨立自主的精神。

在元代,黃道婆的故事也激勵著我們。

作為一位棉紡織技術革新家,她在晚年發明了「攪車」,極大地提高了棉紡織的生產效率。

黃道婆的獨立精神和創新能力,不僅改變了當時的棉紡織業,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半身已過,我們更應當學會保持獨立。獨立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狀態,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它使我們能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追求內心真正渴望的事物。

無論是面對生活的挑戰,還是追求個人的夢想,獨立自主都是我們最堅實的支柱。

不停止學習,進步葆活力

「活到老,學到老。」五十歲並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它能夠讓我們的思維始終保持活躍,如同源頭活水般不斷湧出新的靈感和智慧,也能讓我們的生活擺脫單調與枯燥,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北宋政治家司馬光編寫了【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是他晚年的傑出成就。

據說,作家吳承恩,72歲高齡時才開始正式撰寫【西遊記】這部名著。

走在五十歲的人生,一切都才剛開始,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不為迎合他人,只取悅自己。

學習書法、繪畫,讓心靈在藝術的熏陶中得到凈化,陶冶情操;學習新的語言,打破交流的界限,開拓視野;

學習養生知識,更好地關愛自己的健康,為未來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十歲不應是人生學習與進步的終點,正如司馬光和司馬光等所展現的那樣,持續學習、培養愛好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活力與可能。

無論何時,只要我們不停止學習的腳步,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進步,讓生命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論語】中有言:「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五十歲以後,過「五不」生活,以平胡、坦然、知足、獨立、進取的心態面對人生下半場,定能書寫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讓我們在歲月的沈澱中,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作者 | 幕燈·唄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