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不論薪資怎麽漲,都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不論你怎麽拼命打工,就賺那麽多錢,而無法更多了?
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不論你怎麽雞娃,學歷貶值的速度,比紙幣貶值的速度還要快?
......
對於以上這些現象,相信你都感覺到了。這個時候,你就會異常疑惑,為什麽這些現象會出現?
因為市場當中,總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調整市場的供需結構。一旦供需結構被調整,那一切就會發生變化。包括人之命運。
這裏談到的看不見的手,不是什麽奇奇怪怪的東西,而是 亞當·斯密【國富論】裏邊談到的「市場規律」。
02
在談及「看不見的手」之前,我們先來談談大學生就業。
在90年代,大學生可是市場和企業的香餑餑。只要家族裏邊出了一個大學生,相信這個家族就要飛黃騰達了。因為在90年代,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的代名詞。
這就給無數60後和70後造成了心理沖擊——他們會覺得,只要我把孩子培養成大學生,那他們就能帶領家庭改變命運了。
60後和70後的孩子,基本都是90後和00後。 90後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畢業就失業」的問題。大學生,貌似失去以往的光環了。
近幾年,陸續有00後的大學生畢業了。這「畢業就失業」的問題更嚴重了。甚至就業市場還流傳一句話,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在今時今日,大學生已經遍地都是,也已經不再值錢了。在就業市場上,更是毫無競爭力。
對此,不少60後和70後都疑惑,在90年代,為什麽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而在2024年的今天,大學生卻毫無競爭力呢?
03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
「看不見的手」
,也就是
「市場規律」
造成的。
在90年代,大學不多,招生的比例比較小,大學生也數量稀少,自然是 「物以稀為貴」 。
而在今時今日,每一年都有上千萬的大學生畢業。 僅僅2024年,就有1179萬大學生畢業,比大部份已開發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
這就會導致一個 市場現象——物多不值錢。 遍地都是大學生,遍地都是求職的年輕人,那他們就會變得不再值錢。
用「供需關系」來理解就是,以往市場有800萬空缺崗位,而只有400萬大學生畢業。大學生有了選擇的空間,那他們就比較值錢。
如今市場有1000萬空缺崗位,卻出現了1179萬大學生畢業。 大學生缺乏選擇的空間,也沒有選擇的資格,就只能導致嚴重內卷。如此,越卷,越是不值錢。
大學生以為,自己的命運由自己掌控。遺憾的是,他們錯了, 他們的命運,由市場的「供需關系」掌控。
04
談完了大學生,那我們再來談談大家都關註的「薪資」問題。
如果你是搞短視訊的創作者,相信你會感覺到,前幾年搞短視訊確實可以賺錢,而如今搞短視訊,不僅單價變低了,就連錢也賺不到了。
如果你是外賣小哥,相信你會感覺到,以前跑外賣,確實可以日入300+,而如今跑外賣,哪怕累死累活,也只能日入200左右。
如果你是網約車師傅,相信你會感覺到,以前跑網約車,流水可達600左右,而如今跑網約車,哪怕累死累活,流水也就限制在400左右。
這是為什麽?這就是 大數據的「演算法」。
就拿「外賣小哥」舉例子, 後台預設外賣員只能日入200左右,那演算法就會根據日入200的結果,來給外賣小哥選單。
比如你一天跑50單。一開始,會給你6塊的高單價。等你賺到了一定的數額,就會給你2塊,甚至1塊的低單價。這個時候,哪怕你24小時不休息去跑外賣,也無法超過後台設定的限額。
05
什麽是大數據演算法? 在你工作的那一刻開始,大數據就已經把你這一天,或者這個月能賺多少錢,不僅預測好,也設定好了。
比如說,你刷到本文的內容,也是大數據根據你平時的閱讀習慣,而給你推薦的。
比如說,你到電商平台購物,平台給你推薦的商品,也是根據你平時的購買習慣,而給你推薦的。
比如說,你經常看的直播,也是平台根據你的瀏覽痕跡,而給你推播的。
日常的行為如此,賺錢的問題也是如此。你以為,自己可以做到超然物外。問題是,你如今在市場的規則當中,也在大數據的覆蓋當中。
你能賺多少錢,看似是老板給你的,實際上是 市場供需關系 給你的。
你能走到哪一步,看似是運氣使然,實際上是 大數據的演算法 使然。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