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許多網友因為一則飛機延誤的新聞,在網上吵翻了天。
事情起因很簡單,某航空公司的航班在起飛前接到地面空管要求原地等待,有十幾位澳洲乘客要晚三個小時登機;
這讓機上的乘客炸了鍋,對機組人員給出的解釋極為不滿,表達抗議。
事後航空公司給出說明,事情並非如網上所言,是正常的流量管控延誤,這類機場流量管制也不會因為乘客不滿就給什麽補償。
其實,類似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畢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嘛。
作家田維曾在【花田半畝】中寫道:「遺憾是常常的,孤獨是常常的,生來是品嘗苦味,生來便是看盡無常變幻。」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我們常常會遇到不如意之事,還會因為執著於遺憾裏,被「不如意」所困擾,埋怨、抱怨……
但做這些除了能消耗自己,還能改變什麽嗎?
於事無補!
「人生無常事」,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將會發生什麽。
真正厲害的人,會選擇不死磕、不內耗、不較勁,允許一切發生。
01
允許「事與願違」
羅翔曾說:
「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然後接受它的事與願違。」
是啊,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若是能與事與願違和平相處,未嘗不是大智慧。
在電影【觸不可及】中,菲利普是一位事業有成的富豪。
卻不曾想,他的後半生會毀在自己最熱愛的極限運動跳傘上。
這一場事故,讓他深愛的妻子永遠離去。而自己,也因為重傷,將永久性地癱瘓在床。
一個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成功人士,就這樣因為一場事故,而成了連生活都無法自理的殘疾人。
在電影【實習醫生格雷】中,出現過這樣一位病人:
她幾十年堅持健康飲食,酷愛做瑜伽。 為了健康,她極度自律,放棄了生活中的很多樂趣。
可是之後,她依然得了癌癥。
拿到報告的那一刻,這位病人徹底崩潰了。
真正給她打擊的,其實不是癌癥本身,而是這些年為了不生病所做的堅持和努力。
你看,人生便是這樣,無論我們身處什麽年齡、什麽地位,無論擁有多少金錢、多少權力,無論付出多少努力,堅持多少時間,都有可能陷入事與願違的當中。
所以,事與願違才是人生常態。
而我們之所以會覺得時時事與願違,也不過只因內心的執念。
執則迷,迷則不悟,便有了「執迷不悟」。
若是能放下執念,也許便能擺脫事與願違的詛咒,活出自在。
傳說唐代有位蜀僧,素日以打漁為生。
有一次,他出海捕魚,辛苦勞作了幾日,卻一無所獲。
這換做是別人,必定怨聲載道。
可蜀僧卻在垂釣中領悟到了禪機,於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禪詩: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是啊,船內一魚沒有,可月光灑滿船艙,這不也是另一種滿載而歸嗎?
原來,只要換一種思維方式,事與願違和得償所願,不過只在一念之間。
所以,面對生命中的變幻無常,逃避無用,抗拒無用,我們唯一能決定的,就是自己的心。
接納並允許所有的事與願違,從容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變化,方能平穩駛過人生的風風雨雨。
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年少聰慧,小小年紀便立誌做聖賢。
長大後,王陽明憑借其過人的才學考中進士,入朝為官。
可正當王陽明準備大展拳腳時,他卻因得罪宦官,被貶至貴州龍場當驛丞。
當時的龍場是真正的蠻荒之地,疫瘴遍野、蛇蟲橫行,當地的居民也多為不通漢語、文明不開化的苗裔。
據說,有一位京城來的小吏,帶著兒子和仆人路過龍場,可後來兩天,小吏一行三人便曝屍荒野。足見當時的龍場環境有多惡劣了。
王陽明到龍場時,就因為水土不服而生病,身邊的小廝也紛紛病倒。
不僅如此,他連像樣的住處都沒有,只能住在山洞裏。
但這人生的最低谷,沒有打倒王陽明,反而成了他聖賢之路的轉折點。
經歷了人生種種磨難後,在龍場的山洞裏,王陽明日夜思考,終於頓悟,明白了「 心即理 」的道理,自此創立了陽明心學。
有句話這樣說:「你所經歷的一切,造就了現在的你。」
人生,從來沒有白走的路,經歷得越多,成長得也就越多。那些路上遇見的福也好,禍也好,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
所以,生命中的所有遇見,都是禮物。
與其在遇見挫折與打擊時抱怨「為什麽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不如轉變思維,把它們當作命運給予的禮物。
例如,
感情的挫折,讓我更加清楚自己適合怎樣的伴侶;
事業的受阻,讓我有了停下來反思過去的機會;
疾病的來襲,讓我意識到以往生活習慣的問題。
經歷的意義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我們自己詮釋的。
不必畏懼任何事情,凡事發生皆有利於我。
無論好的、壞的,經歷必將使我們有所收獲。
02
允許「被討厭」
允許一切發生,不僅要允許無常的事,還要能容忍無常的人。
比如:允許別人對自己有看法。
人生的很多痛苦,也源於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這麽久都不回微信,是不是我剛才說錯了什麽話,惹她不高興了;
他的觀點我不太贊同,但還是算了,說出來他會對我有意見;
雖然很忙,但還是不好意思拒絕她,萬一下次她不幫我了……
長時間處於糾結與內耗的狀態下,生活被一步步拖垮。
在【被討厭的勇氣】裏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都想毫不討人嫌地活著,但八面玲瓏地討好所有人,是不可能實作的事。
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價,而在人際關系中,自由的代價就是被別人討厭。
允許自己「被討厭」,我們便不再苛求他人的理解與認同,也不再強求他人按自己的想法生活。
這也正如書中提到的一個概念——「 課題分離 」。
簡單理解是:分清楚這件事屬於誰的事情,就誰去負責。
例如,「不想被人討厭」是我的課題,但「別人是否討厭我」卻是別人的課題。
我們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同樣,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期待而活。
允許你愛的人不愛你,允許有人在背後算計你,允許付出不一定有報酬,只要你自己覺得值就好。
如此,我們是自由的,別人也是自由的。
03
允許一切的發生
弘一法師說:
「允許一切發生,它不是讓你躺平,而是告訴你順其自然。
不必強求,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讓自己成為自己,也允許別人成為別人。」
道出了人生的智慧,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允許一切發生,這並非意味著我們就此躺平,放棄努力。
而是學會放下執念,接受現實的安排;學會順其自然,接受生活的起伏。
正如一棵樹的成長,它不強迫自己成為一座山峰,但它可以努力成為一顆參天大樹。
我們亦如此,不必強求生活按照我們的設想發展,而是要順應生活的潮流,努力成長;
也如一朵花的綻放,它並非勉強自己成為一朵玫瑰,而是遵循自然的規律,慢慢成長,最終成為自己最美的樣子。
我們更是如此,不必強求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而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遵循內心的聲音,成為自己。
回首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偉大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允許一切發生。
陶淵明吟唱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名利的看淡;
莊子講述著「逍遙遊」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順應自然,不做無謂的掙紮;
弘一法師本人,也曾經歷了從繁華到寧靜的轉變,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信仰。
所以,允許一切發生,並非讓我們無所作為。
而是在面對生活的無常時,學會調整心態,接受遺憾與挫敗。
正如那句古老的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
生活中的每一個挫折,都是我們成長的契機。
只要我們在無法改變時,順其自然;能夠把握時,全力以赴。
不強求,不抱怨,讓生活按照它應有的節奏前行,我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做好自己,成為最好的我們。
允許一切發生,
生活無非見招拆招
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的詩中寫道:在每一個當下時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許,全然地經歷,全然地享受。讓過去過去,讓未來能來。
所以,真正的強大不是對抗,而是允許與接受。
在色彩識人心理學中,我們可以擁有「允許」和「接納」的能力。首先透過色彩識人技術「向內看」,看見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真實的情緒狀態和內心沖突的根源;
然後運用色彩療愈技術清理、釋放情緒,感受真實的體驗,面對任何人和事物也不再評判和排斥,將內心的緊張、恐懼、自卑等低頻情緒轉化為喜悅、寬容、愛等高頻情緒,接納一切的發生,允許一切的如其所是。
很多事情一旦被允許、被接納,才會真正的過去,那些事情也會把能量還給我們,用心去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裏,走進彩虹之門,關註七彩人生,解開人生路上的困惑,我們下期見!(部份圖文來自網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