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有一種樹,它不長樹葉,只長枝條和樹幹,猶如枯木,因此當地人叫它「 光棍樹 」。
為適應惡劣的自然環境,保水抗旱,原來枝繁葉茂的光棍樹必須減少水分蒸發,所以它的葉子就漸漸退化了,消失了;
沒有了葉子的光棍樹要想繼續存活下去,必須用樹幹和枝丫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
而綠色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條件,樹幹和枝丫就理所當然地變成了綠色。
這樣,光棍樹就在沙漠中頑強地生存下來了。
植物如此,人也一樣。
曾幾何時,我們以為得到的越多,人生就會越幸福。
經歷得多了,才慢慢明白:
追求越多,負累越重;得到越多,越無安寧。
就像梭羅在【瓦爾登湖】裏寫的那樣:一個人,放下的越多,越富有。
唯有專註內心,退化掉不必要的「葉子」,才是後半生最值得過的人生。
消費降級
常聽老人講,「一個人不能同時追兩只兔子」,生活中,機會無處不在,誘惑無時不有。
但如果不斷放大自身欲望,貪婪過甚,終會墜入物質的陷阱中。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區分「需要」和「欲望」,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消費降級」。
消費降級,曾經用來形容一個人收入銳減後,不得已地降低消費標準與生活品質。
而如今,主動的消費降級,是為了讓我們清晰自己的真實需求,也是一種更理性的消費觀。
記得去年上海市民夜校突然爆火。
大批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在下班之後湧入夜校,學習唱歌、跳舞、樂器、木匠、相聲、書法、皮具、面點、品酒、刺繡、藍染、上海話……
這些課程大多是興趣使然,既沒有考學的壓力,又能讓自己獲得簡單的快樂。
在寫寫畫畫、說說笑笑裏認識一些誌同道合的朋友,不失為一種新型社交方式。
來上課的年輕人說:在這裏,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獲得延續幾個月的快樂和滿足,比逛街、消菲什麽的要劃算多了。
其實很多時候,驅動我們消費的並不是物質需求,而是某種情緒價值。
即使經濟形勢不佳,我們也不想降低生活品質。
這時,選擇更高價效比的快樂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當我們能用更少的錢,得到更精準、更持久的精神快樂。
這種理性選擇帶來的內啡肽,要遠遠大於物質消費能提供的短暫的多巴胺。
所以說,表面上看似乎是「消費降級」,其實背後是精神層面的精準出擊。
工作也是同理。
在面對無可逃避的工作和一地雞毛的生活時,人們有時候會提供給自己短暫的抽離。
在網上看過一個說法: 很多人晚上開車下班後,都會在車裏坐一會,再上樓回家。
這是社會人給自己的最後的體面。
我們很多人都需要這樣短暫的獨處,正如周國平曾說:「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
我們需要將大腦中充斥著的雜亂資訊,分門別類地裝好,哪些留下哪些清理,讓自己得以清明地生活。
哪些消費是必須的,哪些目標是一定要完成的,而哪些是無效的,哪些的是內耗的。
擺脫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隨波逐流地過完一生。
社交降級
這裏要聲明,社交降級不等於切斷與他人的聯系,而是要我們在社交活動中做出更有品質的選擇。
意味著要減少無效社交,避免那些讓我們感到疲憊和壓力的應酬,轉而專註於那些真正有意義、能夠給我們帶來成長和快樂的社交活動。
有句老話叫「多條朋友多條路」,特別是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迷信「人脈」的力量;
經常出席各種社交場合,以為多加一個人的微信,多存一個電話號,多吃一頓飯,就算有了交情,以為這就是「人脈」。
卻不知,等有事打過去的時候,不是打不通就是無人應答,苦心經營不過是他人眼中的路人甲。
仔細想想,這種過度的社交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消耗。
【請停止無效社交】一書裏說:
「你忙於交際,頻於應付,雞同鴨講的尷尬無處不在。
你為了別人的歡笑而奔波,又為了別人的肯定而犧牲自我。」
真正的朋友並不需要刻意維系;需要你費力討好的,日後並不一定能長久。
與其做些應付式的社交,來消耗自己;不如默默提升自己,自會吸引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而社交降級,便是為了讓我們清除無用的關系,放下對過去的留戀,讓我們收回心思,專註自己。
人生越往後走,也越能明白,比起浪費精力經營無關緊要的關系,不如用心對待身邊的三五個知心好友,這才是真正的「人脈」。
情緒降級
余華說:
「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自己內心戲太多了。
言未出,結局已演千萬遍;
身未動,心中已過萬重山;
行未果,假象苦難愁不展;
事已畢,過往仍在腦中演。」
生活中,人們常常困在無盡的精神內耗中而不自知。
這種感覺就好像陷入沼澤,越是掙紮就陷得越深,越是動彈不得。
而在這種情況下,聰明的人都懂得情緒降級,為心態蓄能,擺脫內耗。
網友@大可講過自己的經歷。
大可是一名網頁設計師,有次他接到了一個大計畫。
結果設計稿改了十幾版,對方還是不滿意,每次都是這裏不完善,那裏還要修改。
在一次現場討論中,大可直接就怒了。
他剛想站起來發火,一旁的同事趕緊拉住他,將他拽出了會議室。
一肚子不滿的大可,便去洗手間洗了把臉。
在那待了一會,他原本的滿腔怒火,慢慢地消散了。
他突然想到,如果把這個計畫搞砸了,除了給公司造成損失外,自己的前途也會受到影響。
於是他深呼吸了幾口氣,帶著笑臉回到會議室。
對於客戶的刁難,他不再生氣,而是認真傾聽,並給出專業建議。
排除了情緒的幹擾,最終他解決了各種問題,順利透過方案。
經歷得越多,我們也越能明白,人生從來都不是一路綠燈的,磕磕絆絆是常態。
大事小事都情緒化處理,是對自己最大的 消耗。
給情緒降級也是一種情緒管理的能力,縱使生活有再多煩擾,內心也有從容不迫的定力。
賈平凹在【說舍得】一文中寫道:
「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
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人生懂得取舍,主動給自己降級也會有新的轉機。
跳出物質陷阱,不再淪為物質的奴隸,才能獲得內在的豐盈;
分清人脈的真假,才能汲取積極的能量;
擺脫精神內耗,才能感受幸福的人生。
學會取舍,給自己降級,能讓我們專註於真正重要的事情,專註於生活的本質和意義。
而我們當下的每一份積累,也終將換來命運得厚待。
降級,也是一種
放下
漫畫家蔡誌忠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重要的是要修一顆平常心。」越來越浮躁的社會,讓我們不斷地升級自己的欲望。然而,人生終究要靠平常心去腳踏實地地過活,才是長久之計。
降級,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放下。放下對「欲望」的執念,回歸到平實、平凡,回歸到散個步、喝口茶、曬曬太陽,都是一種享受。
在色彩識人心理學中,我們擁有「放下」的能力;首先運用色彩識人技術看到真實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看到困擾自己的真實情緒;
然後運用色彩療愈技術清理、釋放情緒,讓情緒可以自然流動,允許一切的發生,也就能放下對自己的評判,放下過高的期望,放下一切外在的依賴,感受自己的真實體驗,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把關註點放在當下,找到內心真正的平靜與成長。
如此,我們也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好,感受平淡生活中的快樂,也會享受不一樣的人生。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裏,走進彩虹之門,關註七彩人生,解開人生路上的困惑,我們下期見!(部份圖文來自網路,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