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當我們談跑步時,我們談些什麽?丨睡前聊一會兒

2024-08-29健身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晚上好。

無論螢幕前的你平時關不關註跑步,或許都有留意到最近的一則新聞: 120余名中國大眾跑者跑進巴黎奧運會馬拉松賽,來自雲南昭通、在廈門工作的女程式設計師黃雪梅第一個沖線,奪得大眾女子組冠軍。作為業余選手,黃雪梅成績甚至超過中國兩位專業運動員的奧運紀錄,這樣的敘事不可謂不熱血。 但對更多普通人而言,是什麽吸引她們步履不停、一路奔跑,背後的故事或許更值得挖掘和書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因熱愛而堅持,因堅持而動人。 這些大眾跑者中,還有來自京東的跑得最快的快遞小哥欒玉帥,有受所在城市公共設施條件所限、把公路當做訓練場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陳為芬,有堅持長跑超過10年的95後徐藝銘……他們的成長軌跡、生活環境天差地別,接觸長跑的原因也不盡相同,有偶然被報名比賽的,有健康亮紅燈想強身健體的,有想在工作與家庭的時間夾縫中找回自我的,諸如此類。各行各業普通跑者的故事不斷被媒體發掘報道,一次次印證,長跑離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並不遙遠。

參賽選手在全民馬拉松比賽的起點巴黎市政廳前出發。 圖片來源: 新華社

顯而易見,相對其它挑戰人體極限的體育運動,或是對場地、裝備有要求的貴族運動,長跑的門檻是很低的,想入門不一定需要教練的指引,也不必因為囊中羞澀望而卻步。跑步機、公園、路邊人行道都可以成為跑道。只要衣著舒適、鞋子趁腳,邁開腿隨時可以起跑,甚至每年新聞都會有赤腳大仙跑完馬拉松的報道。它對想參與其中的人們一視同仁,花費豐儉由人,唯一的阻礙,恐怕只在於人們自身。而這,也正是長跑運動的魅力所在。正如跑進巴黎奧運會的大眾跑者采訪時不約而同講述的那樣, 不斷奔跑,不僅僅是為了重新整理更遠的距離、更快的配速,更是為了在看似孤獨、堅忍的跋涉路上放空思想,以近乎真空的精神世界不斷越過耐力極限,獲得重塑自我身心的能力

長跑,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身心健康的自救良藥。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釋出的一項跟蹤了23萬人的調查研究顯示,每周慢跑50分鐘可有效降低27%的過早死亡風險、30%的心臟病風險和23%的癌癥風險。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也表明,跑步訓練在治療抑郁癥方面不僅有著和抗抑郁藥物旗鼓相當的作用,還能改善治療物件身體健康指標,優勢一目了然。

對此,筆者有著切身感受。 3年前入坑跑步時純屬自救。輕度脂肪肝、焦慮性脫發、長期失眠、手指晨僵……越來越多的亞健康標簽,推著我邁出第一步。從跑跑停停的2公裏,到一氣呵成的10公裏,配速從7分多鐘跑進5分多鐘,日復一日,前述標簽被悉數摘去,身體狀況明顯好轉,精神也在一次次長跑後產生的內啡肽和多巴胺中得到療愈。盡管數據水平在跑步愛好者中實屬一般,但我已然收獲了比每一個昨天都更好的自己。相信,有著相似經歷的不在少數。

在路上,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態度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的統計數據,全國跑團數量已超過12萬個,常年參與跑團活動的總人次超過1000萬,2023年全國路跑賽事總參賽規模605.19萬人次,過去40年間增長了200多倍。時下,反焦慮、反內卷、反內耗成為普遍情緒,牽引著不少人在休息間隙、工作之余踏上跑道、將紛擾暫拋腦後。正如40多年來每天堅持長跑的村上春樹所描述的,跑步的一小時只需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即可。將意識只集中到如何輪流把兩條腿甩到前方去。除此之外,眼下不再有迫在眉睫的事兒。

這正是:

晨曦微露步輕揚,世間紛擾皆相忘。

腳下生風非競逐,惟願每日更自強。

大家晚安!

(文丨馮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