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朱明:樁功的關節整合與調整【收藏】

2023-12-05健身

寫完這篇文章,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筆者是徐州銅山茅村中學一名普通教師,為學習意拳20年來歷盡艱辛,在欺騙和迷茫中徘徊,當我悟出「只需練好下力」時,那種撥雲見日、醍醐灌頂般的喜悅,浸入骨髓。希望此文能給後學者一點幫助。

——題記

樁功中關節的整合與調整,是樁功學習的重點內容。

對此問題,筆者體認如下。

一、樁功訓練中幾組力的關系

樁功關於「力」的論述,有不少名詞,幹擾了修煉者的視野,弄不清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就抓不住學習的重點。

(一)武術用力(拳勁)和生活用力的區別

生活用力一般是調動局部肌肉;武術用力強調整體運動,每個動作,哪怕是一個極微小動作,都要盡可能多地調動所有肌肉參與。

樁功修煉就是改變生活用力習慣,逐步增加肌肉參與數量,肌肉數量參與運動的多少,是衡量功力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

(二)渾圓力——武術用力的高級層次

渾圓力就是六面力,好比充滿氣的氣球,由上下、前後和左右三對矛盾力構成立體空間,三對矛盾力相生相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合力為零。

如何在樁功中求取和加強六面力,是擺在很多初學者面前的難題,下面三幅圖或有助於習者理解六面力的形成過程。

身體平衡穩定的前提條件是身體所受的力——合力為零。

1、兩面力: 人體直立呈線狀,只受上力和下力兩個方向力的作用(圖1)。

2、四面力: 由於身體初步變形呈面狀,重力(下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上力)不在同一直線上,由於重心在平面上錯位,就衍生出了前力和後力,需要四個方向的力才能保持身體平衡(圖2)。

3、六面力: 身體空間立體變形,重心移動到立體空間,支撐空間的六個方向的力自然形成(圖3)。

上述三圖說明,重心的位置決定力的數量, 上下力是根本,前後力和左右力是上下力衍生的,上下力是練習的重點,樁功中只需加強下力,其它五力自然生成、加強。

練出渾圓力,是每一個修煉者奮鬥的目標。

(三)渾圓力的來源——宇宙力、精神力和筋骨力

宇宙力:指地球重力,人的體重(重力);

筋骨力:指肌肉力,由身體品質決定,修煉回歸嬰兒態,就是指提高身體品質;

精神力:指精神興奮程度,透過影響氣血活和筋骨力來表現。

樁功修煉目標是使三者合力最大化,即:利用永遠指向地心的地球重力(重力),調整精神力和筋骨力兩個力的方向,使之與重力的方向保持一致。

(四)渾圓力的運用技巧——杠桿力、彈簧力、螺旋力、離心力、慣性力和爆炸力

慣性力、螺旋力、杠桿力、離心力、彈簧力和爆炸力是渾圓力在作用(技擊)時的表現形式,是力的運用技巧,不是力的本質;其中慣性力、螺旋力、杠桿力、離心力和彈簧力是引爆力,是形成爆炸力的前提條件。

例如杠桿力作為引爆力,在試力時,身體如杠桿緩慢撬動障礙物時精神突然興奮(如火燒身),身體驟然膨脹,產生驚炸的發力狀態。

(五)渾圓力的執行路線

要了解樁功訓練是怎樣調動全身肌肉參與形成渾圓力的,就要研究力的執行路線。我們透過拍籃球試驗來分析這一問題。

1、籃球靜止(圖4):此時籃球所受重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為零。

2、彈起的籃球(圖5):籃球彈起,是因為外力(拍擊力)加大了反作用力,克服了重力的阻礙。拍擊力從籃球的頂部傳到底部,反作用力從底部上傳至頂部,力兩次透過整個球體,籃球擊打手的力量是透過反作用力實作的。

樁功中力的傳導和拍籃球相似,路線如下(圖6):

勁力在體內反復兩次透過每一塊肌肉。人與籃球的區別是:籃球擊打手的反作用力,需要借助向下的外力(拍擊力)來實作;人是透過精神力和筋骨力向下的作用力來完成(在技擊對抗訓練中可適當借助對方的力)。

內家拳的任何一個動作變化,全身所有肌肉都參與運動,都是反作用力的外在體現,擊打對手的力,本質是反作用力,形意拳彰顯得尤為明顯,太極和八卦則表現得較為含蓄,不易讓人能一下就認清,所以才就有了「太極10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之說。

透過現象看本質,綜合渾圓力的六面結構、三種來源和執行路線,揭示出樁功修煉的核心秘密: 「在合理的樁架下只需加強下力訓練」。

獨立守神、抱圓守一,這個「一」就是「地球重力」。大道至簡,明白這一道理,「松沈勁、力不出尖、縮即發、襠走下弧、身動似山飛、邁步如貓形、腰如車輪、腿似鉆、起身似挑擔、邁步如槐蟲、省力運動」等武術用語的含義和動作要領就迎刃而解,可極大減輕修煉者的思想負擔,清晰思路,使所有調整間架的意念活動(假借)都為加強「下力」服務。

二、供參考的關節訓練法

在上述理論的指導下,在具體的樁功修煉中主要完成:建構渾圓六面力系統,疏通勁力執行通道,加強關節韌帶彈性、提高渾圓力的運用技能等四項任務。通常情況人體關節處於松散狀態,用以滿足局部肢體的活動(圖7),樁功追求整體運動,所以要經過關節取直(圖8)、關節整合固定(圖9)、關節整合體壓縮旋轉運動(圖10)等環節訓練。

(一)取直關節一樁功修煉的準備

具體做法:(圖11)雙腳基本平行,腳內側與肩同寬或稍寬,上肢、下肢和脊柱盡可能放長伸直,上肢的高度以舒適為度,α角度可隨意調整。

取直關節的目的是:初步疏通氣血執行通道,為釘選、壓縮和旋轉關節訓練準備條件。關節取直後再釘選、壓縮彎曲,身體絕大部份關節暢通,個別堵塞關節稍加調整,就能做到舒適得力。目前大多數初學者忽略了這一非常重要的環節,直接大振幅彎曲肢體,擺出所謂的標準間架,由於關節彎曲度過大,必然造成較多關節松散、斷勁、僵硬堵塞氣路;再加上初學要克服肢體酸痛,沒有精力和技巧調整關節,很難形成整體;如此修煉不僅功力進步緩慢,還會傷害身體健康,常表現出氣血上浮、胸部憋氣、膝關節疼痛等現象。筆者就深受其害,等到弄明白其中道理,已是三五年之後,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所以筆者建議樁功修煉應在取直關節的基礎上,從大架樁開始,隨著功力進展逐步縮小;在試力初級階段主要是透過樁架的大小轉換,來訓練關節韌帶的伸縮。王薌齋先生僅存的提抱樁照片,關節的彎曲度就很小,值得後人深入思考。

(二)釘選關節—樁功入門的關鍵

釘選關節的任務是:初步構建樁架彈性橢球體。生活用力是作用力,表現為肢體局部運動,樁功要求整體運動,用的是反作用力。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生活用力習慣,就要釘選松散的關節,使全身關節組成統一整體(外三合),限制關節個別活動。

釘選關節是學習樁功的第一道門檻,只有進入這扇門才能看到樁功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我們身邊有很多愛好者被擋在這扇門外,練的是操不是拳,雖堅持數年,但收效甚微。如何釘選關節,我們從吊機抓吊重物現象探索訓練方法。

讀(圖12),向上的拉力⑥和物體重力把松散的機械臂①②③④⑤合成一體,拉力⑥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根據吊機抓吊重物原理,在樁功中重點是尋找「拉力⑥」來完成軀幹與四肢的整合。

第一步。在(圖11)基礎上壓縮肢體做渾圓抱球樁(圖13)編號與(圖12)對應),關鍵是尋找⑥力,⑥力要整合其它五個力抱起氣球,胯的動作表現為上提下坐,這就是王薌齋先生「吸胯」的內涵,在⑥力作用下五力聚於重心,初步完成「五心朝源」「五弓合一」的六面渾圓力系統。

第二步。假借氣球縮放大小變形,調整樁架,形成靜態彈性橢球體。

第三步。用「吸」(或縮)意調整五弓。

(1)意感微吸(縮)之力由百匯、頸椎、胸椎、腰椎至重心,完成「拔背」。

(2)意感雙手微縮之力由手指關節、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兩力聯通匯於胸椎,沿腰椎至重心。

(3)意感足趾抓地回縮至膝關節,膝蓋上提回縮至胯,雙胯相合歸於重心。足趾抓地是透過下肢、胯向上抽提實作的。

第四步。假借氣球飄起,身體隨球微微起伏,恰似王薌齋先生形容的「放風箏」,控制風箏的線為⑥力,透過⑥力變化,調整腳後跟的提踩之意和五趾抓地的力度。此法能使修煉者感到練功如遊戲,心曠神怡,余味無窮,在不知不覺中練出一觸即發、立感即應,徹底克服「單雙重」的毛病。

(三)調整關節—樁功修煉的核心內容

調整關節的目的是:修復薄弱關節,加強整體關節的彈性和協排程,提高樁架彈性橢球的品質。關節訓練主要有兩端拉伸(圖14)、擠壓拉伸(圖15)和螺旋拉伸(圖16)三種手段,訓練的強度和難度逐級加大。

在放「放風箏」意念的基礎上。

1、兩端拉伸脊椎。首先頭頂、項豎(如枕枕頭)固定頭部,然後調節吸胯力度,加大⑥力(圖13)大小變化,兩端拉伸脊椎,把後天形成的s彎曲(在頭胸和腰臀結合部形成兩大彎曲),慢慢調整成先天的豎直狀態。站樁的過程也就是脊椎骨逐漸拉伸調整的過程,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自覺的調整坐姿和站姿身形,「力由脊發」就是透過脊椎骨豎直上下的伸縮震蕩瞬間爆發出的力,透過骨骼肌肉的傳遞行於手指。

2、擠壓拉伸胯、肩、肘和手等關節。

原理是:(圖17)假借擠壓氣球,首先尋找擠壓力①②,然後使④力與身體重心連成一線與重力相合,再透過變化重心牽動④力調整擠壓力①②的強度;根據相應關節確定球的大小,由大關節到小關節,依次進行。

手臂和軀幹的連線處是肩,腿和軀幹的連線處是胯;肩、胯這兩大關節要特別關註。

(1)胯關節。兩大腿夾球,吸胯。體認:谷道上提,尾閭下墜,大腿內裹四個力,然後延伸到雙膝內扣前縱,再到腳跟提踩五趾抓地,用尾閭下墜(④力)調節松緊力度,騎羊樁和夾馬樁的內涵就是如此。

(2)肩關節。兩大臂擠球,吸胯。體認:胸肌向兩大臂拉伸勁,胸骨、肋骨的上提勁和肩的下沈勁四個力,肩的下沈勁匯與重心(④力),然後體認肘橫、腕挺、指扣的感覺,用肩的下沈勁調節松緊力度。不少初學者被含胸拔背誤導,不明白含胸的成因,盲目的含胸,胸腹部肌肉緊抱一團,橫膈膜發緊,極不利呼吸肺活量的增加,此為拳法之大忌。胸腹部肌肉拉開了,胸自然就含了。

(3)肘關節。用前臂和後臂擠球,肘是最容易體認到爭力的關節,也是最易犯錯誤的關節,很多初學者滿足與局部的功感,忽視了爭力大小調節是透過,④力(吸胯、沈肩)實作的。

(4)指關節。樁功上身容易,上手難,上手的技巧是:五指自然張開,有抓握小球之意,體認掌心內扣,掌背隆起,抓握之意側重在大拇指和小指之間,用④力(吸胯、沈肩、橫肘、腕挺)調節火候。堅持一段時間,手背五條筋腱自然膨起,小指的勾力,拇指的掛力和整體的刺、撩、挖等力逐漸增加,做到扶鐘無聲,指過留痕。

4、旋轉關節一提高樁功品質的法門

以上訓練主要滿足樁功「虛靈」的要求,在「虛靈」中求「渾厚」,使修煉者的動態如上山猛虎、下海蛟龍,修煉的法門就是意拳的不傳之秘「重心向下搖旋」。其原理是:脊椎向下360度旋轉(圖18),關節間齒輪聯動,大關節帶動小關節(圖19),全身肌群統一螺旋(圖20)。具體修煉方法拙作【「吸胯」勁力迴圈系統訓練】(載【武魂】2012年第4期)有述,此處不贅。

(四)在訓練中要註意的三個問題。

1、關節的松緊問題。樁功要「求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懈」指過軟,「僵」又太硬,其實質是保持關節的彈性,使身體能克服外界阻力自由變化。人類絕大多數疾病是由氣血迴圈不暢造成的,關節彈性好壞直接影響氣血迴圈的品質,樁功健身主要就是透過提高關節彈性系數實作的。關節松緊調整要因人而異,因時制宜:在自己練習時,在關節的彈性系數內有目的調整,「緊」是手段,「松」是目的,沒有力的作用,僵硬的關節是不會松下來的;在技擊訓練中,關節的彈性強度必須隨著對手的變化而變化,無論對手感覺你的肢體(主要指手臂「)有多硬,只要你能自如的變化,就是正確的。

2、關節訓練的木桶效應(圖21)。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裝水的高度只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要多裝水就要修補加高最低的木板。修煉者功力的高低也取決於身體最薄弱的關節,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絕招,過度加強某一動作訓練,造成個別關節彈性過強,關節問彈性差異加大,更難形成統一整體。

3、「單雙重」問題。「單雙重」困擾筆者兩年之久,一腳著地是「單重」,兩腳著地成「雙重」,怎樣才能「不重」,後來才明白「重」指固定,沒法移動,不能變化,在搏擊時只有挨打的份。 無所謂幾只腳著地,只要時刻保持腳隨機應變,得勢得力,就是「不重」。

拳經雲「拳法不如身法,身法不如腳法;五趾抓地,腳如碾蟲。」要碾死蟲,又要五趾抓地,只能用腳前掌,腳前掌觸地面積小是站不穩的,站樁表面看似不動,實質如「放風箏」,時刻在調整。樁架彈性橢球體與地面接觸面積越小,越虛靈,彈性變形的空間越大,反作用力越強。另外「放風箏」比「飄氣球」假借高級,「飄氣球」只有上升,「放風箏」上升和下降隨時在變化,修煉者的註意力要時刻保持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高度集中狀態。

上述訓練法,由大球到小球又到大球,自大關節至小關節,從虛靈到渾厚,先整體後局部再到整體,訓練過程反復迴圈螺旋上升,不斷完善每一個細節,使身體五弓的張力(膨勁)逐步從陰面向陽面擴充套件,直至達到「肌肉如一」的境界。

PS: 本平台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姓名標示,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 溫馨提示: 網路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征,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地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