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摔傷破皮,怎樣護理才能不留疤?

2024-07-16健身

*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疼死了

註意,此篇科普僅針對 傷及表皮層和部份真皮層 的傷口居家護理作為參考,比如 擦傷、摔傷 等,較深的傷口或者感染嚴重的,建議就醫處理。

設定一個前提,小亮在球場不甚摔倒,膝蓋有輕微擦傷,想用濕性愈合,首先要 👇

清潔

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推薦用小支裝,能減少大瓶裝開封後用不完過期浪費的情況。

小支裝的開口較小,可以擠壓瓶身使液體保持一定的低壓沖洗傷口上的異物和細菌,有註射器的也可以借助註射器, 沖洗至傷口沒有肉眼可見的異物為止。

如果沒有生理鹽水,也可以 自來水替代 ;或者身邊只有少量生理鹽水,不保證能夠完全清潔傷口的,可以先用自來水沖洗一遍,把肉眼可見的異物沖洗幹凈,再用少量生理鹽水沖洗。

生理鹽水沖洗後可以自然晾幹,也可以用紗布輕壓吸幹,如果接著就是塗軟膏。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麽沒有消毒?

咱們這裏舉例是小亮在球場摔倒,傷口沒有太大汙染的情況下可以不消毒,而且 消毒劑某些成分可能阻礙傷口愈合。

如果你摔倒的地方比較臟,比如在沙灘上,判斷傷口已經感染或有感染風險,可以用 碘伏 葡萄糖酸氯己啶 等消毒劑消毒。

在傷口和消毒劑充分接觸後靜待幾十秒至幾分鐘, 再用生理鹽水沖洗掉粘附的消毒液 ,這有助於將殘留消毒液對傷口細胞造成的損害降至最低。

塗軟膏

可分兩大類,一類是 抗生素軟膏 ,如 紅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 等;另一類是 油性軟膏 ,如 凡士林、濕潤燒傷膏 等。

比較常用濕潤燒傷膏和紅黴素軟膏,選其一種使用即可。(避免使用抗生素軟膏≥兩周,否則可能會誘導耐藥菌出現)

用棉簽蘸取軟膏在傷口處 薄薄塗一層 ,其目的是為了便於後續清潔,避免厚痂形成,同時也便於時刻觀察傷口情況;

不建議厚塗,主要是沒有必要,也不便於二次清潔和觀察傷口情況。

貼敷料

敷料的首要目的是維持創面環境的濕度,包括 傷口敷料、薄膜敷料、泡沫敷料、藻酸鹽敷料、水膠體敷料、水凝膠敷料、水活性敷料 等。

(圖源文獻2)

沒有一種敷料適合所有傷口型別 ,而且隨著傷口愈合的和滲出液量的減少,一種敷料可能不適合不同的愈合階段。

(圖源文獻1)

咱們這裏舉例是摔傷,推薦用 傷口敷料 水膠體敷料

傷口敷料可以保持傷口濕潤的愈合環境,同時 吸收滲液速度快 ,最主要是便宜,價效比高,前期滲液比較多時推薦用傷口敷料,塗抹藥物後就貼上。

在傷口愈合中後期滲液逐漸減少時,可以用水膠體敷料,這種敷料的膠質成分吸收滲出物,形成濕潤的環境,適用於 少到中等滲液量的傷口

其他敷貼要麽使用方法比較專業,不太適合大眾居家處理,要麽價格相對昂貴,輕微摔傷用不上它們,這麽就不多介紹了。

換藥

每天清潔 ,尤其前2-3日可能會有黃白色滲出,需及時清潔,一日1~2次,或者觀察敷貼上滲液較多時也可以更換。

換藥的步驟跟第一次差不多,用生理鹽水或者幹凈流動自來水清潔,把殘留的藥膏和分泌物沖洗幹凈,再薄塗藥膏,然後貼上傷口敷貼。

換藥過程中觀察傷口情況, 避免形成厚痂 ,一旦形成厚痂,可能會出現持久紅斑,也可能會形成痂皮下創面愈合,留下凹陷瘢痕。

觀察傷口及創面周邊,如果 傷口基底和周圍紅腫伴有疼痛 ,或者有異常分泌物出現,可能需要考慮創面合並感染,建議盡早到醫院處理。

通常3-4日滲液減少後可以改用水膠體敷料。使用水膠體時可以不用塗抹藥膏,或者薄薄塗一層,可以 一天一換或者兩天一換 ,具體根據滲液情況。

大多數小傷口可在 7-10 日內愈合,但創面如果兩周還沒好,建議就醫處理。

Q&A

1

生長因子要不要塗?

可以塗,但小傷口沒必要,而且它的價格相對較高,從價效比考慮,其實不太推薦。

2

滲液/化膿怎麽分辨/怎麽辦?

滲液是傷口愈合過程一種正常現象,富含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對傷口再生是有用的,一般呈 淡黃色 透明色 ,質地較清, 無異味

而化膿則是傷口感染的標誌,由白血球、細菌、壞死組織等混合而成,呈 黃色、綠色或棕色 ,可能伴有 腥臭 腐臭味 ,還能導致 傷口周圍紅腫、疼痛加劇 ,甚至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

滲液可以在換藥時用生理鹽水沖洗,化膿則需要用消毒液沖洗,如果化膿情況嚴重或範圍較大,建議就醫處理。

3

傷口怎麽算長好了呢?

新生的肉芽組織長出來了,就是傷口覆蓋了一層淡粉色表皮,就算好了。

濕性愈合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從沒聽過的、新奇的傷口護理方法,居家嘗試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從小傷口開始嘗試,慢慢摸索經驗;如果傷口情況不好把握,還是建議就醫處理。

更多皮膚前沿內容


快來「 醫生站網 頁版 」瞧一瞧 👇

或點選閱讀原文

精彩資訊等你來

參考文獻:

[1]David G Armstrong, DPM, MD, PhDAndrew J Meyr, DPM,Basic principles of wound management,UpToDate

[2]Nuutila K, Eriksson E. Moist Wound Healing with Commonly Available Dressings. Adv Wound Care (New Rochelle). 2021 Dec;10(12):685-698.

[3]Wound Care 101:Nursing2023 - LWW

[4]John C Brancato, MD, FAAP, FACEP,Minor wound evaluation and preparation for closure,UpToDate

[5]Wound, pressure ulcer and burn guidelines - 1: Guidelines for wounds in general, second edition. J Dermatol. 2020 Aug;47(8):807-833.

[6]塗倩,姜麗萍,張靜偉,等.傷口敷料選擇及其套用現狀[J].護理學雜誌,2010,25(04):87-90.

[7]楊興秀.濕性愈合理論及敷料的選擇在傷口護理中的套用[J].世界最新醫學資訊文摘,2015,15(70):200.

[8]蔣琪霞,耿廣莉,蔣菁,等.傷口護理的方法及其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誌,2000,(03):6-9+16.

本文來源: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責任編輯:劉思思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