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追溯6500年的文化與歷史,武陵酒還有很多故事

2024-07-25美食
【桃花源記】和武陵酒樣品
紅網時刻新聞7月24日訊 (記者 楊淑華)常德的釀酒文化可以追溯到城頭山遺址,6500年前,先民們在這片土地上用富余的糧食開始釀酒。到了3000年前的商周時期,常德已經出現了精美的青銅酒器,顯示出當時釀酒技藝的高度發展。東晉時期,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的世外桃源,使常德的美酒文化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向往的精神家園。北宋時期,武陵桃源酒法便記錄在【北山酒經】中,展現了武陵酒的悠久歷史和釀造技藝。
7月23日,以「桃花源裏 美好武陵「為主題的千年釀酒史桃花源文化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在在桃花源旅遊管理區桃花源酒店舉行。全國第五屆評酒會原評委及行業專家、學者齊聚桃花源景區,溯源湖南、常德釀造歷史,探討酒文化,共同品味桃花源裏的詩酒生活,為武陵酒的文化戰略發展註入了更多力量。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萬建中在探討中國民俗文化、節日文化與白酒文化的淵源中以兩句古詩開場,分別是「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武陵城裏崔家酒,地上應無天上有」。他認為:「從兩句古詩來看,古武陵的酒要比歷史中杏花春的酒更有名氣,武陵酒還有很多故事可講,還可以講得更生動!」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曲雲華和中國文聯文藝中心原副主任、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研究員劉德偉從文化遺產賦能武陵酒傳承與發展的方向對武陵酒表達了期許。他們認為,武陵酒作為中國傳統釀酒技藝的代表之一,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具有較高的非遺價值。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口感和品質已經得到了市場廣泛認可,成為與茅台、郎酒並列的醬香型白酒代表。
「武陵酒的發展歷程和釀造技藝,是中國白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他們建議,武陵酒的傳統生產技藝要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計畫走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計畫,未來產品開發、文化定位要更多聚焦中青年群體,推動文旅加非遺高品質發展。
常德地區的釀酒文化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從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到現代的武陵酒等名酒,常德釀酒技藝不斷推陳出新,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釀酒文化。
國家文物局原黨組副書記、副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原理事長張柏從文物、歷史角度解讀湖南、常德地域文化及釀酒文化;湖南博物院研究館員,博士後合作導師舒莉莉,從湖南博物院鎮館之寶 「皿方罍」的前世今生,來看常德地區的釀酒史。他們從考古的角度,以常德地區實地出土文物為例生動講解了歷史中常德城的璀璨酒文化。
武陵酒,作為一個承載中華歷史的文化符號,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載體,體現著中國白酒釀造工藝、歷史底蘊和厚重文化。「醬酒未來的競爭一定是模式轉型。大消費時代,像武陵酒這樣的中國名酒,在產區、產能、全價位、全渠道、新零售以及大單品等方面均面臨機遇,應當努力去把握。」企業戰略咨詢專家、中國酒文化典籍收藏家、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收藏與專委會副秘書長田卓鵬,中國酒史學家、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分時別對湖南酒史、文化與行銷開展討論,他們認為,在白酒品類大繁榮的時代,以武陵酒為代表的老名酒正走在復興與崛起的道路上,證明了這個產業強勁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市場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