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醬酒不再是春糖主角,清香白酒漸起勢|直擊糖酒會

2024-03-24美食

(來源:鈦媒體APP拍攝)

3月22日,第110屆全國糖酒會在成都落幕。

今年春糖期間,行業最大的一個感受是,醬酒不再熱門。具體表現為,以往糖酒會上處處是醬酒酒廠、醬酒開發商貼牌商等,但今年醬酒參展商的數量大幅減少。除常規的頭部醬酒企業外,部份中小醬酒企業展區內人流量遠不如其他香型酒企。

另一個明顯現象是,本屆糖酒會上以產區為單位的展館備受關註。鈦媒體APP註意到,各地酒企「抱團」參展的氛圍愈發濃厚,這背後是白酒產區競合發展的趨勢在強化。這當中,以山西汾酒(600809.SH)為代表的清香白酒,近年來增長非常明顯。在政企聯動下,此次糖酒會上,清香品類迎來「大清香時代」的聲音不絕於耳。

醬酒回歸理性

2018年至2021年下半年間,醬酒熱潮翻湧,彼時的糖酒會上,醬酒是當之無愧的絕對主角,各類「醬酒黑馬」在糖酒會上大顯身手。

反觀近兩年,醬酒持續降溫,其聲量也逐漸從糖酒會上淡去。尤其本屆糖酒會上,不僅醬酒參展商大幅下降,就連相關行業活動、論壇等都鮮有聲音。

鈦媒體APP走訪發現,錦江賓館內,一些不知名醬酒小酒廠展位面積小,工作人員少,參觀者更少。其他酒店展情況大致相似。

相比之下,來自仁懷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20余家醬酒企業,如仁懷醬香酒、酣客君豐、遠明酒業、唐莊酒業、國壇老窖等,選擇了「抱團」亮相「醬酒之心」主題展。據悉,該展是唯一一個醬酒品類的專題展。

現場交流中,一位醬酒展商告訴鈦媒體APP,「一方面是因為醬酒降溫,這是行業趨勢決定的。另一方面,現在糖酒會招商不理想,一些小酒廠為了節約成本,不來參加糖酒會了。」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醬酒不再是春糖主角,並不代表醬酒行業完全淡出。相反,醬酒行業同樣呈現出集中、分化趨勢,「降溫」意味著行業正走向規範化發展。

以貴州為例,上一輪醬酒熱爆發,吸引了一批醬酒大軍進入茅台鎮生產醬酒,後果是當地醬酒產能嚴重過剩。而近兩年來,政府加大了對當地貼牌酒的整頓,一大批不合格的中小醬酒廠、貼牌商,以及實力低微的小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

另一邊,頭部醬酒則吃到了產業繁榮期的絕對紅利,在產業調整期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由此頭部醬酒依然能夠保持穩定增長。權圖醬酒工作室釋出的2023-2024年度中國醬酒產業和市場相關觀察就提出,2023年中國醬酒產能約75萬千升,實作銷售收入2300億元。

其認為,醬酒產業仍是中國白酒產業的戰略級機會,未來20年仍具備很好的成長性。中國醬酒產業仍處於成長期,無論是從供給端,還是從需求端來看,都還未達到產業飽和和市場飽和,當前醬酒產業仍處於品類整體增長和品牌強分化共存的發展階段。

清香起勢

越來越多的白酒以產區抱團形式,出現在糖酒會上。

鈦媒體APP註意到,以產區為單位的展館吸引了不少觀眾參觀拍照。除仁懷醬酒產區抱團外,典型的還有川酒成都邛崍產區、德陽綿竹特色產區、崇州產區、江西白酒主題展館等。

(來源:鈦媒體APP拍攝)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清香產區白酒企業抱團參展是會期一大看點。除龍頭山西汾酒外,「山西派」還有汾陽王、晉善晉美、龐泉、神泉等企業。此外,一同亮相春糖的還有以北京二鍋頭為代表的「京酒軍團」。

事實上,相比醬酒的熱度下降,近年來清香白酒迎來發展機遇成為行業共識。作為中國白酒三大主流香型之一,清香白酒曾因出酒率高、周期短、產量大,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香型,20世紀70年代占據市場70%以上份額。

遺憾的是,由於集中度低,品牌分散,逐漸被濃香白酒超越。直至目前,清香品類依然存在明顯的分散問題,該賽道僅山西汾酒具備規模,其他企業均無法與濃香、醬香白酒企業相提並論。

好的一面是,由於清香白酒市場基礎龐大,基本實作了全國化,且在山西汾酒及呂梁產區的推動下,清香白酒企業近年來提速明顯,並受到業內外的高度關註。

3月18日,第二屆中國清香大會暨白酒數位化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行。會上,汾酒集團黨委專職副書記、副董事長李振寰表示,清香品類呈現出消費擴大、結構升級的有利發展態勢,清香型白酒的技藝、品質、文化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與喜愛,眾多清香型酒企,已經形成了清香白酒產業集群,共同營造了更具影響力的清香型白酒品牌氛圍。

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清香型白酒在全國商超白酒銷售額的占比,分別為 7.7%、8.5%、10.2%,占比穩步提升。

目前,清香型白酒市場規模約為750億元。而根據中國酒業協會釋出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十四五」期間,清香型白酒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00萬千升、1300億元,行業占比由15%上升至20%以上。

對於如何發展清香品類,李振寰指出,「一要強氛圍,最佳化清香品類基因,加大品牌化建設力度;二要加強核心產區建設,打造特色白酒專業鎮;三要鞏固清香發展勢能,講好清香品類故事;四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進行‘數實融合’。」

本文先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