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6月10端午節,提醒「3菜不上桌,福氣不進門」3樣是啥?別忘準備

2024-06-03美食

俗話說"三冬暖,大傷陽氣,五月吃糖,祛病生津" 。端午節恰逢芳草萋萋,陽氣漸旺,是補養身心、祛邪納福的好時節。在這個重要節日裏,餐桌上少不了一些富有特色和寓意的傳統食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端午三菜"了。所謂"端午三菜",顧名思義就是指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上桌的三道特殊菜肴。

這"三菜"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並蘊含著人們對吉祥美好生活的期盼。跟隨我一起領略其中的百味人生哲理,感受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菜品一:艾葉雞

艾葉素有"綠毛巾"之稱,食之清涼解暑、利濕止渴 。把它與營養豐富的雞肉結合,就創造出了這道獨具特色的端午節時令美味——艾葉雞。

制作艾葉雞時,首先需準備上等雞肉和新鮮艾葉。一般采用農家土雞,肉質緊實有嚼勁。 艾葉則以雲南產的為佳,香氣醇厚。除此之外,還需準備姜絲、蒜末和八角、花椒等香料。

制作步驟為:先將雞肉切塊,並在雞塊上劃出數道口子以便入味。然後在鍋中燒熱油,下入姜絲和蒜末,爆香後加入雞塊翻炒幾分鐘,使雞肉完全受熱。接著將艾葉洗凈,撕成小片後拌入鍋中,再加入八角、花椒和適量清水,用中小火燒開後燜煮40分鐘左右。期間要不時翻動雞塊,以免粘鍋。最後放入適量鹽和老抽調味,即可起鍋裝盤。

新鮮艾葉入鍋後會迅速釋放出陣陣清香,彌漫在整個廚房。雞肉吸收了艾葉的清香,入口略帶微苦卻極為開胃,肉質細嫩多汁,鮮香誘人 。同時,艾葉還能驅邪解毒,增強人體免疫力,是一道既有營養又有藥用價值的養生菜肴。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雞是吉祥的象征,寓意"吉禽高飛"、"百鳥朝鳳"。 而艾葉則具有除邪辟穢的功效 。將二者融合,形成了這充滿節日氣氛的祥瑞之作。 食之則有驅逐病邪、吉祥如意之意。

菜品二:黃鱔煨筍幹

煨筍幹是江西、 湖南一帶的傳統名菜 ,而將其與中國人鐘愛的黃鱔相結合,就形成了這道香濃軟糯、口感獨特的"黃鱔煨筍幹"。

制作此菜時,首先需要新鮮黃鱔和筍幹。江西人尤其偏愛以魚子醬腌漬過的小黃鱔,鮮嫩可口。而筍幹就選那種質地細膩,顏色白皙的上等貨。除此之外,還需蔥姜蒜、料酒、老抽等調味料。

制作步驟是先將筍幹用溫水浸泡發育,同時處理去鱗、去內臟的黃鱔,然後切成一截一截的小段。鍋中燒熱油,下入蔥姜蒜爆香,再放入黃鱔段翻炒至變色。這時加入料酒、老抽、鹽和發育好的筍幹,註入適量開水沒過魚筍即可。用小火燜煮約40分鐘,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白糖或雞精調味,即可出鍋裝盤。

這道菜色澤金黃,鮮香撲鼻。用筷子夾起一塊,軟嫩的黃鱔裹著粉嫩的筍幹,入口即化,味道濃郁順滑。 黃鱔富含優質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而筍幹則有補氣健脾的功效,二者相輔相成,營養價值極高。

在端午節這個陽氣日漸充沛的季節裏,人們 會有一種煥發生機、陽剛向上的心理期待 。黃鱔的形狀酷似兩條耀武揚威的雄鱔,正符合了這種積極向上的節日心理。而筍幹的形狀又類似在水中搖曳的龍須,這與同期賽龍舟的習俗也頗有些呼應。因此, 這道菜的命名別具匠心,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菜品三:生炒鱸魚

炒鱸魚是一道地道的湘菜,素有"油澤鮮紅、香濃味美"的美譽 。但傳統的幹炒鱸魚做法略顯油膩,不太適合節日時食用。因此,一些地方會改為生炒的做法,既保留了原味,又較為清爽可口。

制作生炒鱸魚時,材料有新鮮鱸魚、青紅尖椒、蒜薹、姜絲等。首先要將活鮮的鱸魚捕撈上來,洗凈後從腹部剖膛去內臟,但不能切成塊,要保持魚身的完整形狀。接著剁碎蒜薹,切姜絲和青紅尖椒圈備用 。

下鍋先放少許油,待油熱後下入鱸魚,用筷子不斷翻動使其均勻上色。魚變紅色後再放入姜絲、蒜薹和青紅尖椒圈,加適量鹽、白酒、雞精和水,用大火快速翻炒幾分鐘即可。炒制時要密切註意火候,不可過火以防破壞營養 。出鍋時將湯汁澆在魚身上,即可裝盤上桌。

生炒鱸魚鮮香誘人,魚肉質細嫩,吃起來肉質飽滿、味道鮮美。。 鱸魚本身就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材,富含蛋白質、鈣質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素而將其與青紅尖椒、蒜薹等配料搭配,不僅增添了誘人的香氣,也達到了一種營養搭配的均衡效果。

在古代,鱸魚被譽為"水中之王",素有"王魚"的雅號 。而紅色則是極富節日的喜慶色彩,寓意著吉利、紅火。因此,這道菜別具節日寓意,既祈求生活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又期盼家運昌隆、王者之風。可謂匯聚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諸多向往。

除了這三道富有寓意的傳統名菜之外,餐桌上當然也少不了節日裏的主角——粽子。

粽葉陣陣清香撲鼻,將米粒、豆沙、蛋黃等餡料裹於其中,加之佐料的點綴, 構成了豐富的口感層次。然而,粽子遠不止是一種美味的節令食品這麽簡單,它還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首先,粽子的"粽"字有"約束""包紮"之意,因此它常常被解讀為"愛護友情""謙遜太守"的象征 。包粽子的材料中,竹葉清香撲鼻,寓意高潔 ;而 粽葉的綠色又代表了生機盎然;粽子呈錐體三角形狀,正如勤勞務實的形象。從材料到形狀,都透露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其次,粽子與端午節緣分極深。端午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 屈原的名篇【離騷】中寫道"余亦離塵..... 余懷雙鳳,渺萬裏修然" 。正是這段詩意濃郁的文字,讓人們將粽葉視為一種祥瑞之物。由此 ,吃粽子不啻成為了人們對逝者最隆重的緬懷。

再者 ,端午節還有"午"字祭祖的意思。 而粽子本身既像哺乳期婦女的乳房,又酷似陽物,寓意著祈求子嗣興旺、萬世流香。這也是為什麽每到端午,無論有無子嗣,人們都要吃粽子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 包粽子還能增進親情、培養耐心等等,寓意無窮。 可以說,每一件看似平凡的節日食品,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

美味與文化的完美融合,造就了這些極具特色的端午節菜肴。每到這一年年的好節日,不妨親手下廚,將這份濃濃的節日祝福與期盼烹製入鍋,品嘗那滿懷意義的滋味,為生活增添一份別樣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