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雞沒雞味,不是你變了,是雞變了

2023-12-12美食

不管是不是招牌菜,粵菜館一定有白切雞,燒臘店門口也一定會掛上幾只白切雞。

雞,必須是走地雞;「切」,是斯文的表達,「斬」自然也歡快利落; 而「白」,準確來說不僅是肉之色澤,更是一種口味,一種將調味降到最低的技法,是讓那些嫌廣東菜太「淡」的北方朋友都難以抵擋的天生麗質。

但是如今,即使在廣東本地,要吃到有「雞味」的雞卻也是件難事。

是廣東人吃過的美食太多養刁了胃口,還是雞變了?

圖 | Q醬 ©

無論是最早被稱為三大名雞的清遠麻雞、湛江雞、惠州胡須雞,還是後來居上的肇慶杏花雞、信宜懷鄉雞、中山沙欄雞,廣東人從來不缺做白切雞的優良品種。

據考證,早在秦漢時期,嶺南已經是「養雞大戶」。到了明清時,雞已經成為嶺南人主要的食用家禽。

民國美食家張亦庵曾這樣評價道:「廣東所產普通的雞,也勝過上海的。這大概是因為土地的關系。氣候較熱的地方,土壤中的蟲類較為豐富,雞得(到)大量的蟲類作飼料,營養自然較為充足,味道也自然較為鮮美。」

廣東人說的「雞味」,其實說的是 口感的勁道、香味的濃郁。 在廣東綿長潮濕的熱意裏,散養的三黃雞可以奔走在粵北廣闊的山林裏, 跑出的一身肌肉,是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豐富來源。

鮮味的來源則是谷胺酸鹽和核苷酸,前者是味精,後者是雞精的關鍵成分, 雞的生長期長,核苷酸的積累會更多,哪能不鮮美。 樹林中的蟲子、果子和蚯蚓,更是它們獨特的「風味補劑」。

但如今全過程散養的走地雞很少了。 機械化養殖的雞,吃的是玉米、豆粕等成分的飼料,味道都很「平淡」。加上只有一個月的生長期,肉質是「很嫩」,但雞肉的風味物質是很難比得上走地雞的。

圖1|風一樣的嬸子 ©

美食家汪曾祺在【昆明的菜】裏曾盛贊汽鍋雞「湯如清水,雞香撲鼻」,是昆明的代表。但時過四十年,當汪老再次吃到汽鍋雞的時候,心情註定是失望的。

制作汽鍋雞最好的雞種,是來自楚雄州武定縣的獨有品種——武定雞,但這個擁有600多年歷史、被列為貢品的地方土雞,如今卻很少被用來制作汽鍋雞。

跟武定雞一樣,當年廣東人做白斬雞用的 清遠麻雞 、江蘇常熟制作叫花雞所用的 鹿苑雞,這些「土雞」如今也正被悄悄擠出中國人的餐桌。

圖1|沐小春 ©

圖2|BLACK+DECKER ©

以前家養的黃羽雞都是土生土長在中國的雞種。後來,養殖場為了讓黃羽雞的出肉率更大,所以就引進隱性白羽雞為母本配以黃羽雞進行雜交。

如今,即使在農村看到放養的三黃雞,它們也很可能是「雜交雞」。

自1972年,荷蘭女王送給中國50只白羽雞開始,白羽雞便踏上中國這片土地。

因為有著 高生產效率 高飼料轉化率 ,在對溫度、光照、飼料的控制下,能把出欄時間縮短到40天,是目前中國市場上 商品內容最高、出欄量最大 的雞種。

▲白羽雞,進口引種品種,多為北方飼養。黃羽雞則多見於南方,也被稱為三黃雞或土雞。

2021年,中國共出欄65.32億只白羽肉雞、40.42億只黃羽肉雞。白羽肉雞出欄量占據了整個肉雞出欄量的56.43%。

相比之下,一只土雞,每天吃掉至少200克糧食,一斤糧食按1.5元計算,6個月下來,光是糧食就已經108元,這還不包括雞苗費、人工費、運輸費……這樣一只吃得多、長得慢的高價土雞,是註定「卷」不過一只均價50塊的白羽雞的。

工廠化的家禽養殖,讓我們能夠以低價格吃上蛋白質豐富的禽蛋食材, 但也大振幅擠壓了自然放養的純土雞的市場空間,這已經決定了我們吃到的雞肉很難回到過去的風味。

就像吃蔬菜當天現拔帶泥的,魚蝦要生猛紮紮挑的,「老廣」對活雞的崇拜,是廣東百姓對新鮮食材追捧的縮影。2013年H7N9禽流感肆虐,為了減少危害,政府開始在主要區域禁止活雞的售賣。很多海珠區的師奶和退休老人不願意了,特地搭車都要跑到還可以售賣活雞的越秀區去,買到一只生雞才「安樂」。

「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經過多年的推行,如今一鍵下單的冰鮮雞則成為了很多廣東家庭的選擇。

不像中老年消費群體, 年輕人對活雞消費的喜好已經沒有之前強烈了,他們甚至更喜歡肯德基的炸雞。

圖1、2|網路

有人覺得廣東人追求生雞、對「現殺」的執著,從食品科學角度來看是屬於某種「迷信」和「固執」。但用冰鮮雞代替生雞,對那些把「雞有雞味」奉為白切雞靈魂的老饕來說,就像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用冰鮮雞做白切雞不如不做。」

作為「廣州四大名雞」之一,有著40多年歷史的生記路邊雞,一直是采用自家雞場的放養雞。

老板說:「 要挑選一只好雞,一定要在雞活著的時候選,要根據雞的眼睛、毛色、雞爪,去判別一只雞好不好吃。 如果換成冰鮮雞,就什麽都看不出來了。」

由原清平老鋪清平雞師傅打理的老字號「文記壹心雞」老板文哥則說,冰鮮雞和新鮮宰的雞做出來口感很不一樣, 老廣對吃比較挑,「一吃就吃得出來」,冰鮮雞做出來肉質軟比較「淋」(軟),不像鮮雞做出來「肉爽滑,緊致」。

圖|Lu ©

一些做飲食的朋友也說,冰鮮雞會有一定的鮮味被保留下來, 但在銷售環節中,會出現因為賣不出去而迴圈冰鮮的情況,這些都會進一步破壞鮮味,雞的味道已經被破壞了。

用冰鮮雞做白切雞、打邊爐,對於挑剔的舌頭來說,肉味終究不及;冷凍雞,懂得吃的人,更會嗤之以鼻,肉味盡失而且有一陣「雪藏」 過的味道。

食客不輕易被一塊炸雞俘獲、食肆不輕易用冰鮮雞敷衍,這樣的城市,也許是「雞味」最後的存留地。

圖1|大雙_熙弟 ©

圖2|很喜歡吃薯條的我 ©

丨 找一只好雞,廣東人比福爾摩斯還謹慎

速生雞生長的時間太短,骨頭軟而肉中積累的鮮味物質不夠。老雞的生長時間過長,則肉質發柴,口感差。

選用四個月未下蛋的母雞做白切雞最好,風味物質初具規模,肉質緊實而滑嫩。

散養的雞活動多,肌凝蛋白更豐富,能產生香味的物質更多,特別是脂肪微滴以及細胞膜上的類脂肪成分更多,這些脂肪分子受熱後轉化成具有堅果、水果、花朵的分子 ,這就是雞味。

圖|吃貨大J ©

丨 黃皮不是靚雞標準,雞皮粗的雞齡足

我們都把黃色的雞皮當作「靚雞」的標誌,因為走地雞只有吃得足夠多的葉黃素,雞皮才是黃色。

但做生意的人多機靈啊,用姜黃素給雞上色,黃得出奇,而且還不褪色。這時候聰明的老饕就會看雞皮: 「雞皮粗的就是雞齡足的。」

有人畏懼雞骨頭裏帶著的血紅色,以為那是沒煮熟的血,實則那是血紅蛋白。

讓雞在90度、泡著蝦眼小泡的湯裏三進三出,雞皮會形成一層保護層,防止雞汁的逃逸;之後是浸雞,把雞浸潤在高湯裏,讓雞肉裏面的溫度控制在65度。 出爐的白切雞,骨頭裏會有一層果凍般的「血紅」,雞肉入口緊實多汁。

一超過這個溫度,雞骨裏的血紅蛋白就會凝固,雞肉的肌肉組織也會緊縮,汁液被擠出來,吃到的雞肉就會變得又柴又韌。

圖|ONCE ©

丨 用姜蔥蓉,給雞味昇華

一碟姜蔥蓉蘸醬或蝦熬的醬油,是白切雞的靈魂。

把姜蔥切成姜蓉蔥蓉,物理性破壞它們的細胞組織,再加鹽攪拌,讓鹽把姜蔥的細胞壁進一步破壞,釋放更多的硫化物。一勺滾燙的花生油澆到姜蔥蓉中,姜蔥中深藏不露的香味來源——硫化物,自此被全部釋放。

但很多餐廳,姜蔥蓉是提早準備的,用滾油澆過到上菜時也變冷了。配這樣一碟沒有靈魂的姜蔥蓉,我想白切雞生前也絕不會同意。

圖1、2|吃貨大J ©

廣州如今開了很多家炭爐雞煲,很多沒有炭,是電磁爐煮的;街頭也有榴槤雞、鮑魚雞等新式雞煲。但你總覺得少了點東西。

每當感到疑惑,你會回憶起昔日的廣州榕樹下,炭爐裏火星子閃爍,鍋裏漂浮著走地雞鮮嫩的奶油,像春風正吹裂的封凍湖泊。然後恍然大悟:「哦,原來系只雞冇雞味。」

當我們被那些流水線上的雞馴服之後,我們不過是美食的棄徒。

請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沒有雞味的沈寂夜裏。

圖1、2|Livin廣州 ©

參考資料:

1、雞的萬種風情丨林衛輝

2、【吃的江湖】丨林衛輝

3、那只深藏功與名的豉油雞丨三聯美食

4、雞,在廣東簡直就是主食!丨地道風物

5、用冰鮮雞做白切雞?臣妾做不到啊!丨【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