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海虹之妙

2024-03-08美食

海虹有多平價就有多燦爛

據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青島中小學裏,幾乎每個班裏都有一個叫「海紅」的青島小嫚。如此一對標,海虹這種小海鮮便更平添幾分家常氣質。在一眾貝殼類小海鮮中,就像一個鄰家女孩一樣,自由自在地燦爛著、鮮亮著。

海虹有一個非常有古意的學名——貽貝,南方人又稱作淡菜和「東海夫人」。海虹很早就出現在典籍中。【爾雅·釋魚】曾記載:

「玄貝,貽貝。黑色之貝名貽貝。」

這是一種大眾化但營養價值不輸海參的海鮮品,有「海中雞蛋」之譽。中國沿海盛產貽貝,紫貽貝,也就是俗稱的海虹,港澳地區稱為「藍貝」,殼比較薄,外殼烏黑發亮,殼內面為紫灰色,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區。翡翠貽貝,也就是港澳地區俗稱的「青口」。因為翡翠貽貝外殼的前半部經常呈綠褐色,「青口」的名字也因此而來。

淡菜是海鮮中唯一以「菜」命名的一種。字面的「淡」字,也並非口味清淡、寡淡之意。實際上,淡菜味鹹、性溫,營養價值很高,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日華子本草】說,淡菜「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陽氣,理腰腳,消宿食」,是補虛益精、溫腎散寒的佳品。這種平民海鮮,在唐代曾是貢品。據【資治通鑒】記載:

「初,國子祭酒孔戣為華州刺史,明州歲貢蚶、蛤、淡菜,水陸遞夫勞費,戣奏疏罷之。」

海虹個頭不大,外殼烏紫發亮,生存能力極強,每到退潮的時候,沿海的礁石以及碼頭、堤壩的石壁上都可以見到密集的海虹。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海虹幾乎都是海水灘塗養殖的,產量很高。海鮮的味道跟海域有很大關系,北方出的海虹似乎就比南方的好吃鮮美一點。

在青島,海虹或許是最物美價廉的一種海鮮。青島人吃海虹所用的容器,通常是臉盆,這也說明青島量產海虹的底氣有多足。據說,上世紀90年代以前,青島近海的很多海域,每當潮水退去後,就會露出密密麻麻的海虹。附近的人們幹脆拿著鐵鏟,裝進麻袋裏往家拖。

在青島的大酒店,盡管以海鮮見長,但菜譜上就從沒出現過海虹這道菜。據說,不是海虹不好吃,而是價格太親民,在大酒店要不上價。在青島吃海虹除了在家裏,就是海鮮大排檔。

海虹價格感人平民,不代表海虹不美味。實際上,海虹肉口感溫和,肉質飽滿,無論作為小食或是主菜都能勝任。海虹可以蒸、煮,蘸姜醋汁非常美味。剝殼後的海虹肉可以與小白菜、小苔菜、茼蒿等其他青菜混炒,鮮美可口。海虹湯和肉做下面的鹵子,非常清亮。海虹肉以三鮮的一種入餃子餡和合餅裏,均清鮮味美。

最是春風裏的一抹鮮

「盛春的嶗山流清灣,晨曦初曉,伴隨著沙灘上動人的號子聲,沿岸拉網的勇士們滿載而歸,當地面條魚漁汛也已是接近了尾聲。面條魚近岸拉網活動,在當地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的歷史,運氣好時一次拖網就可以收獲600多斤面條魚。作為遠近聞名的東麥窯,拉網捕魚早已失去了往昔謀生糊口的意義,更多承載的是一份鄉土的記憶和漁獲的樂趣。」

這是青島一位民俗專家如是描寫與面條魚有關的拉網節。

眾所周知,青島的鮁魚節和蛤蜊節已經是名聲在外,但專門為面條魚而來的拉網節恐怕很多人還略顯生疏。不過,沿海漁港,各種海鮮燦若星辰,能夠擁有自己節日的海鮮恐怕也只是鳳毛麟角。另外,在青島的西海岸,瑯琊的面條魚亦是當地的農產品地理標誌之一。所以說,面條魚別看個頭不大,也不起眼,卻是銀光閃爍而內建光芒。

面條魚,學名玉筋魚,體長多在5厘米至9厘米,屬於冷溫性小魚,分布在北太平洋以及中國的黃渤海區域,生活在海水的中上層,有鉆沙的習性,以浮遊生物為食。因形體酷似山東農家的面條,在青島本地俗稱「面條魚」。

面條魚是屬於春天的一道清奇之光。除了為其而來的拉網節,以及將其列為地理標誌。青島的沿海漁村,也在春天破例為面條魚做應季的甜曬魚。四月中旬,青島的漁村,近海處,點點漁船拖著網來回遊弋;岸邊的架子上,晾曬的面條魚在春天的暖陽裏銀光燦爛。要知道,甜曬魚通常是佐秋風的,能在春風裏享受這一待遇的,面條魚算是其中一例。面條魚幹用來烤著當零食吃,或者蒸熟後拌涼菜,都有嚼頭、有鮮頭、有吃頭。

清代潘榮陛在其編撰的雜記【帝京歲時紀勝·時品】中曾如是提到面條魚:小蔥炒面條魚,為三月之時宜。當時的三月為農歷節氣,對應時下,卻正是四五月間。在青島,也有炒面條魚吃的美食之舉,不過多為春韭,這其實與春日的小香蔥都屬於一類春天的美好菜蔬。當然,面條魚最多的吃法還是油炸。因其體型較小,可痛快幹炸至酥脆,魚的鮮從油炸的香氣中噴薄而出,最是春風裏的一抹鮮。

撰文 |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