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七夕會美食|立夏野火飯

2024-05-04美食
立夏,曾是鄉間頗有儀式感的「節日」。在我老家,孩子們可以吃到淡鹽水腌制的青殼鴨蛋,又甜又糯的軟糕、松花糕,滿口香脆的油炸「立夏狗」,更有讓人魂牽夢縈的「野火飯」。
「立夏狗」為何物?恐怕如今我老家的孩子也未必知道了。那是清明時節用米粉團做成的「小狗」,而後切成片曬幹,傳說立夏那天,小孩子吃了可預防「疰夏」。
我小時候正逢物質匱乏年代,孩子們對立夏的美食充滿了期盼。別的不說,光是一餐「野火飯」,就足以令人垂涎三尺了。
相傳這是特別的一天,村裏的孩子不得吃自家竈頭上的飯菜,大人都鼓勵孩子到村外去燒野火飯。食材一般來說還不能從家裏拿,得向鄰居討要,或者幹脆去地裏「偷」。但凡在那日,這種索取食材的「不良行為」,鄰裏之間已約定俗成為「合法」。
那年月,村裏誰家都有三五個孩子,平時兄弟姐妹間打打鬧鬧,而這一天不同往常,大夥兒幹活可都是齊心協力。這天一早,先是叩開鄰居家的門,討幾把白米,然後跑到屋後的竹園,挖上三兩棵鮮嫩的竹筍,在菜地裏摘一些熟透的蠶豆、豌豆,再到野地裏挖來一些野藠蔥。我家兄妹四人,肩挑手提,將鍋碗瓢盆運到一片野地裏,然後依照事先分工,剝豆子的剝豆子,拾柴火的拾柴火,挖竈台的挖竈台。萬事俱備,大家一齊圍攏,興奮的神情溢於言表。我顫抖地劃著火柴,一根又一根,終於將稻草點燃,隨後趴在泥地上,使勁將火苗吹得旺旺,還「指揮」妹妹們輪番上陣,添加柴火。竈洞裏不時傳出焚燒柴火的「畢畢剝剝」聲,濃稠的煙霧,裊裊升騰,繚繞在桑樹林間。折騰好一陣子以後,鍋內開始彌漫出飯菜的醇香,大家一邊哧哧扇動鼻子,一邊使勁咽著口水。暖融融的陽光,照耀著身旁一排排枝繁葉茂的桑樹。開飯啦,我們頭上淌著汗,臉上滿是土和灰,嘴裏飛快地咀嚼、吞咽。自己動手燒煮出來的食物,感覺尤其香甜。兄妹們的笑容像花兒一般,綻放在田間地頭。一鍋野火飯,既匯聚了現摘食材的香與鮮,又裹挾著鄉野氣息和童真樂趣,叫人終生難忘。
一晃,孩子們也都有了孩子。二十年前的立夏,我們一家三口回故裏探望病重的母親。那時女兒剛上小學,看到農村什麽都新鮮。母親很無奈地躺在床上,她是多麽希望能讓在都市裏生長的孫女,體驗一下農康寶趣啊。她示意我兩位妹妹陪同我們,一起去燒野火飯。那天我們哪有心情,只在老屋附近選一處空地,用磚塊壘了一只土竈。等飯菜熟了,我盛了一小碗熱騰騰飄香的野火飯,送到母親床頭。可惜她只是艱難地擡起頭看了一眼,一口也沒吃下。沒過幾日,母親離開了人世。這頓野火飯,成了我刻骨銘心的傷心記憶。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而到野外燒野火飯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且已不限於立夏這一天。幾乎所有鄉村旅遊景點,都有不同規模的野炊場地,燒野火飯漸漸成為朋友聚會、親子活動的一種農康寶計畫。前幾年回到故裏,常被老家的好友約去趕赴這類形式的聚會。去年「五一」,我邀約了兩家上海朋友,專程去了老家一處較大規模的農莊。在一排排磚壘的土竈旁,配上了餐桌和餐凳,頭頂還支起了遮陽傘。炊煙升騰,芳香彌漫,野火飯讓大人孩子都體驗到了都市裏所沒有的野趣,也讓別具一格的傳統習俗,世代流傳。(周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