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警惕!感染耐藥菌,68歲大伯差點丟性命

2023-11-28健康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把頭孢類、阿奇黴素、安默西林等作為家中常備藥,一遇到咳嗽、感冒就趕緊自行使用,還有的會向醫生要求趕緊輸液,認為這樣「好得快」。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抗生素濫用行為。不當使用抗微生物藥,容易導致細菌產生耐藥性,使部份感染變得難以治療,甚至無藥可用。

案例

68歲的張大伯,一直有關節炎的老毛病。今年2月,關節炎又犯了,雖有治療,但狀況沒有改善, 一直反復出現發熱癥狀。

幾個月後,張大伯開始出現持續性的右下肢紅腫熱痛,在當地醫院住院期間,還出現了黑便的癥狀。檢查結果顯示,他是皮膚軟組織感染合並上縱膈膿腫、肺部感染、膿胸。

但采取抗感染治療後,張大伯的 體溫依舊一直反復。 此時,醫生便高度懷疑他之前是感染了耐藥菌。

果然,醫生在他的胸腔積液和痰液中 發現了高度耐藥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也是導致患者連續幾個月病情反復的「罪魁禍首」。

在明確病因、調整治療十幾天後,張大伯順利出院。

為何一個耐藥菌,差點要了張大伯的命?這個耐藥菌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細菌對打算殺死它們的藥物不斷增加的抵抗力,就是耐藥性,有了耐藥性的細菌就是耐藥菌。

其實,微生物耐藥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抗微生物藥物的不合理套用會加快微生物耐藥性的出現,尤其是多重耐藥菌和泛耐藥菌。

遏制耐藥

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預防微生物耐藥

樹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的觀念

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

01

不隨意購買和服用抗微生物藥

當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

抗微生物藥物是處方藥,必須經過臨床醫生專業診斷才能確定是否需要使用以及明確該使用哪種抗微生物藥物,相關的病原學檢查及藥物敏感試驗將給醫生提供用藥指導資訊,保證對癥下藥。

2.

不自行選藥

明確抗微生物藥不等於消炎藥,也不等於感冒藥。 在非細菌性炎癥的情況下服用抗菌藥物,不僅不易改善癥狀,還容易引起不良反應。

生活中常見的感冒大多數為病毒感染,套用頭孢類或西林類藥物對病毒無殺傷力。如出現流膿涕咳濃痰,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白血球計數升高等時才套用抗菌藥物。

另外,抗菌藥物分為廣譜和窄譜藥物,廣譜抗菌藥就像「核彈」,覆蓋範圍廣但可能同時殺傷致病菌和體內的有益菌,窄譜抗菌藥就如同「狙擊槍」,能夠比較精準打擊病原體。

3.

不隨便改變用藥劑量和品種

部份抗微生物藥為時間依賴型抗菌藥物,到達有效濃度後一段時間才會發揮效果,需要遵醫囑用藥,不宜盲目改變用藥頻率或用藥劑量,如青黴素類,更不能因為猜測藥物無效自行更換抗微生物藥物型別。

此外,對於任何藥品,價格的高低與治療效果之間並無直接關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藥品生產成本的多少。

4.

不自行停藥

由於感染情況不同,醫生開具的抗微生物藥藥物療程和劑量也不相同,因此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夠必需的療程。

用藥時間不足,一是可能達不到用藥效果,二是如果有了一點效果就停藥的話,已經好轉的病情也可能因為未殺滅殘余微生物而反彈,容易導致微生物耐藥。

值得一提的是,註意兒童、孕婦、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等特殊人群用藥,藥物和劑型會有不同,如8歲以下兒童不用四環素類藥物,如脫氧羥四環黴素、米諾環素等;18歲以下不用喹諾酮類藥物,如**沙星。

加強運動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流感季節,及時接種疫苗;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可從源頭上減少感染的機率,遏制微生物耐藥。

了解並做到以上幾點

有利於提高我們

對於抗微生物藥物的認識

為阻止抗微生物藥物濫用蔓延

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作者 |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葉煜冰

編輯 | 任君飛 責編 | 張秀麗

部份來源 | 荔枝新聞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