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成都老中青三代醫生:刀尖上傳承「醫者匠心」

2024-08-20健康

△成都老中青三代醫生共同查房

封面新聞記者 寧芝

古往今來,醫生始終肩負著治病救人的重任。他們被譽為「白衣天使」,是守護人類健康的重要力量。在成都大學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一代又一代的醫生薪火相傳,延續匠人精神,為患者的康復提供堅實保障,推動醫學不斷進步。

近日,我們與該院胃腸外科袁家天、強正宏、李俊和他們的學生一一對話,聆聽他們的從醫故事。在老中青三代醫生的講述中,不僅見證了醫者的精湛醫術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能窺見醫學如何傳承與發展。

袁家天:

為恩師做手術,鄉親們都願意來院就診

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提起袁家天,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七年前,他因剛完成碎石手術不久便為患者操刀,被稱為「尿袋醫生」,這一稱呼背後,是他對患者的承諾:答應患者的事,絕不能失信。

袁家天今年59歲,是成都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小時候,因母親身體不好,他立誌成為醫生,並透過勤學苦讀考上華西醫學院。畢業後,他來到成都鐵路中心醫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前身)工作。成為醫生後,他不僅幫助了母親,還將這份大愛傳遞給更多人。

在他的家鄉——成都市龍泉驛區的山上,凡是有人得了稍難一些的病,都願意到市區找他就診。「最多時,老家住院的患者有一二十個,他們在這裏不僅能看好病,費用也比其他醫院低,這對他們幫助很大。」袁家天說。即使回到老家,依然有很多人登門求醫,「能幫一個是一個。」

袁家天回憶,家鄉來的患者,小至幾個月大的嬰兒,大到90多歲的老人,病癥各異,從疝氣、闌尾炎到胃癌、結直腸癌、肝癌,甚至心臟、神經外科等問題,他們都願意來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就診。「不僅信任我,也信任醫院裏的其他醫生。」

從醫36年,袁家天最難忘的是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恩師。他含淚回憶起恩師淩士貴主任,淩主任的嚴謹態度對他影響深遠。「後來老師先後患上了結腸癌和胃癌,發現時已經晚期。我想請其他專家手術,但他堅持要我操刀。」袁家天說,手術後老師活了五年,去世時他悲痛不已。

如今,袁家天也成了一位老師,他的學生中不乏優秀人才,如強正宏、李俊、李叔強、曾雲龍等人。他認為,成功的手術必須慎於術前、嚴於術中、精於術後。「外科醫生不僅僅是做手術,還要全面評估病人,術前診斷、手術適應癥、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術後觀察,都需要精心把控。」

為了更好地服務患者,袁家天十年前便開始註重醫學傳承。「在退休前,我希望培養出更多學生,等我退休後,病人找他們看病我才會放心。」他說。看到學生們的快速成長,他感到非常欣慰。他認為,對於外科醫生來說,很重要的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我們把每一次手術,都當成一個藝術品來做,要把它好好做到極致。」

一名受人愛戴的醫生,不僅需要精湛的醫術,更要懷有一顆仁愛之心。「我常對學生們說,我們面對的是人,而非冰冷的機器,因此要多關懷病人,多與他們溝通。有些病人並不只是感激你治好了他們的病,而是更在意你對他們生命的尊重和理解。」他強調,醫生在治療過程中,不僅要關註疾病本身,還應考慮病人的社會和家庭背景,真正為病人著想。

強正宏、李俊:

傳承師道,精研醫術為患者解憂

「他們平時一直在學習,經過點撥後,進步很快。」袁家天說,「我很欣賞他們的匠人精神。」

△強正宏、李俊、袁家天(從左至右)

袁家天提到的「他們」,包括強正宏和李俊,兩位是科室的中青年醫生代表,在從醫路上受到了袁家天的潛移默化影響。

「袁老師對患者非常用心,雖然是主任醫師,但非常‘親民’。一般主任醫師一天查一次房或者兩天查一次都可以,但他每天堅持查兩次房,一定要親自檢視,有時周末也會來。」強正宏回憶道。

他還記得「尿袋醫生」的報道,「當時我也在手術室,那確實不是作秀。只要患者說專門找袁主任手術,不管情況如何,他都會上台。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強正宏補充道,「袁老師隨時在學習,比如隨時都在學英語,每天在紙上寫英語。他的醫學基礎知識非常紮實,在他的影響下,我們每天也會學習。」

袁家天的親和力給初學醫的強正宏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時打電話請教手術,他會在電話中指導,也會問你:需不需要我來?只要你說需要或者沈默,他都會來。不論是周末還是晚上,只要需要,袁老師都會出現。」

在袁家天的指導下,強正宏逐漸能夠獨立手術,並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醫生。有一名晚期癌癥患者對強正宏表示極大的感謝,哪裏不舒服、什麽時候復查,這名患者都會問了強正宏才會放心,把他當成朋友一樣,定期問候。後來,這名患者說:「我要走了,不能來看你了。」回想起這句話時,強正宏仍忍不住眼眶泛紅。患者說的「走」意思是離開人世。

而在李俊眼中,袁家天對學生要求很高,也非常關心學生,「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他都像長輩一樣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2019年我在上海博士畢業後,毫不猶豫地回到了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因為這裏讓人感到溫暖。」

「學醫之初,當我們主刀時,袁主任總是放手不放眼,不論何時他都在。」李俊舉了個例子,有一次,一天排了5台結直腸癌手術,手術從早上9:00一直進行到第二天早上5:00,袁主任一直在台下沒有離開片刻,「我們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他都會直接指出。有他盯著,台上我們會更加從容、自信。」

「現在接觸的很多病人都是上了年紀的,甚至我們為94歲的患者做了結直腸癌手術,最終手術順利完成,老人成功出院。對於老年人,手術風險太大,袁主任都接下來了。」他說,還有病人全國求醫無果,最後還是袁主任把手術做了。「袁主任不僅有能力,還有擔當,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這就是外科醫生追求的境界。」

李俊擅長結直腸癌手術,同時在做一些創新。例如,面對早期腫瘤,可以做到局部切除,「從2019年開始,我在醫院開展了一種新術式,手術直接保留了腸管和肛管,術後恢復快,一般術後三天出院。目前我已經做了60多例這種手術,最遠有患者從江蘇專程趕來,手術效果很滿意,我們定期還會打電話對他進行術後隨訪。」

醫院急診醫學科遇到的急性闌尾炎、胃腸道穿孔、腸梗阻、腸壞死等病人,都會請胃腸外科醫生手術,「現在微創手術已經非常先進,比如說闌尾炎手術,以前需要打三個孔,現在只需單孔。」他說。

在袁家天的指導下,李俊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就。「不僅要做手術,還要搞科研,就這樣兩條腿走路。比如2012年開始我研究‘闌尾根部如何結紮’,有500例患者參與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用夾子和用打結的方式效果相同,但用夾子節省了手術時間,患者的麻醉時間也縮短了。當時還發表了一篇影響因子為6分多的SCI論文。」

「我們科室的人都願意埋頭幹活,很少宣傳或包裝自己,更專註於如何當好醫生。」李俊笑著說,因為也負責急診,他一周平均要做近20台手術,有時全靠咖啡「續命」。

學生:

老師的認真負責,為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基石

劉零初和龍帥目前是成都大學臨床醫學院2020級的醫學生,正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胃腸外科實習。

△反復討論每一個細節

談起帶教老師,他們眼中滿是敬畏和尊重。劉零初說:「強正宏老師是我的帶教老師,他在與病人的溝通方面做得非常好,手術也非常細致。不僅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動作也非常快。有一次,我聽一位工作時間較長的護士阿姨說,他情商高,又能吃苦耐勞。跟著他學習,我深刻感受到他工作非常認真負責。」

「例如,強老師做手術時,明明可以不用多縫合那個部位,但他還是會花時間去補幾針。別的醫生可能不會這麽做,但他為了讓手術更加完善,寧願多花幾分鐘。」劉零初說,「他對每一台手術都非常認真負責。」

龍帥也有同感:「我跟強老師一起上過一台手術,深刻體會到他是一位以身作則的老師。特別是在手術中,他非常註重無菌原則,我觀察到他做得非常好,還親手教我如何正確穿手術衣、戴手套、鋪巾消毒等。從這些細節中,我感受到了他的用心教導。」

「首先,老師自己做得很好,透過這些小細節,我能夠更好地學習。」龍帥說,「而且他從不發脾氣,有一次,我腔鏡沒有扶穩,老師會很耐心地指導,讓我內心感覺非常溫暖。」

遇到這樣的老師,劉零初和龍帥都堅信,這將對他們未來的從醫之路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我們在這裏實習,學到的工作態度,將幫助我們走好以後每一步的從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