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32歲小王每天大便兩三次,確診腸癌!3種大便異常是身體「警報」

2024-09-24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先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選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大便的頻率和性狀是我們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很多人對此卻知之甚少,甚至忽視。腸癌,這個在年輕人中被認為相對罕見的疾病,其實在近年來的發病率持續上升。

小王是一名32歲的IT工程師,平時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他最近註意到自己每天要去廁所兩三次,開始時他並未在意,認為可能是飲食不規律引起的。

然而,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月,並伴隨著體重無緣無故地下降,他開始感到疲勞和體力下降。在家人的建議下,小王去醫院做了全面的身體檢查,結果讓人震驚:他被確診為早期腸癌。

小王的警示

小王的工作室位於城市的一座高樓中,他每天對著電腦螢幕,背負著計畫的期限和客戶的期望。他的生活節奏快,經常加班到深夜,依賴外賣解決三餐。小王的生活方式是許多現代年輕人的縮影——高壓、快節奏,而且不夠健康。

幾個月前,小王開始註意到自己的排便頻率明顯增加。起初,他認為這只是因為飲食不規律造成的小問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即使在飲食相對規律的日子裏,情況也沒有任何改善。每天上廁所兩三次,逐漸成了他新的「正常」。

起初,小王並未對此太過擔心,以為只是暫時的消化不良。然而,除了頻繁的廁所之旅,他也開始感覺到疲憊不堪,體重漸漸下降。在朋友和家人的見證下,曾經健康、充滿活力的小王變得消瘦,面色也不再紅潤。

在一次家庭聚會中,小王的變化引起了父母的關註。他們註意到了小王的臉頰明顯瘦了,眼下的黑眼圈也越來越重。父母的擔憂驅使小王去醫院做了全面的檢查。檢查過程中,小王需要進行多項血液測試,還有令人不適的結腸鏡檢查。

在等待結果的日子裏,小王的生活被籠罩在不確定和焦慮中。最終,醫生的電話打來,確認了他的最壞猜想:腸癌早期。醫生解釋說,盡管病情發現得較早,但需要盡快開始治療。

確診之後的幾天,小王的生活幾乎停滯。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過去忽視健康的後果。治療計劃很快啟動,包括手術和後續的化療。小王的日常被醫院的預約、治療和恢復填滿。

在治療期間,小王遇到了許多和他有相似經歷的患者。他們彼此分享心得,互相鼓勵,小王從中得到了不少支持。醫生也提醒小王,即使治療成功,日後的生活也需要更加註意健康,定期的復查和檢測不可或缺。

經歷了數月的治療後,小王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健康是不可忽視的財富。雖然治療過程艱難,小王的體力和情緒都遭受了極大的挑戰,但他知道,每一次到醫院的行程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

患上腸癌,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科學研究表明,遺傳在腸癌的發病機制中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大約10%至30%的腸癌病例與家族遺傳有關。

特定的遺傳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癥(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癥結直腸癌(HNPCC,又稱林奇症候群)顯著增加患者發展為腸癌的風險。

這些病癥通常由特定基因突變引起,如MLp、MSp等基因的突變,這類患者應進行更頻繁的監測和早期篩查。

飲食習慣
飲食是影響腸癌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高脂肪、高紅肉和加工肉類的飲食與增加患腸癌的風險有關。

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致癌物質,如亞硝酸鹽,這些物質在腸道內被代謝後,可引起腸道細胞的突變,增加癌變的可能。

相反,富含纖維的飲食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可以降低腸癌的風險,因為纖維有助於加快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質與腸道壁接觸的時間。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也是腸癌的一個重要促進因素。研究顯示,缺乏體力活動、肥胖和吸煙均可顯著增加患腸癌的風險。

體力活動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而肥胖則可能因為體內高水平的胰島素和相關生長因子而促進癌細胞生長。

此外,吸煙中的許多化學物質是已知的致癌因素,它們不僅可以引發肺癌,也能增加腸癌的發病率。

環境因素
雖然環境因素對腸癌的影響不如遺傳和生活方式那麽直接,但長期暴露在某些化學物質和重金屬環境中的人群,其腸癌發病率較高。

工業汙染、農藥和其他化學物質可能透過食物鏈累積並影響人體健康,增加患腸癌的風險。

總之,腸癌的發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透過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體檢,可以有效降低腸癌的風險。

3種大便異常需警惕腸癌的風險

持續性大便習慣改變
如果您的大便習慣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如從原來的每天一次變為頻繁的腹瀉或是便秘,且這種狀況持續了超過四周,那麽這可能是腸癌的警示訊號之一。

腸癌可能因為腫瘤的生長阻塞腸道,影響排便模式。

例如,腫瘤的位置如果在直腸或是大腸較低部位,可能會導致便秘;如果腫瘤導致腸道分泌增多或是部份阻塞不完全,則可能引起腹瀉。

大便中帶血
大便中出現鮮紅色血液通常是警鐘響起的時刻。這可能是因為腸癌腫瘤在腸道內部生長時損傷了血管,導致出血。

值得註意的是,血液可能不僅僅是塗抹在大便表面,有時可能與糞便混合在一起,呈暗紅色或是黑色,這種情況通常表明出血點位於上消化道。

不論是何種情況,發現大便帶血都應立即就醫,進行進一步的診斷。

異常的大便形態
如果您的大便突然變得異常窄,如鉛筆狀或是絲帶狀,並且這種情況持續存在,這可能是大腸或直腸內有腫瘤的跡象。

腫瘤的生長可能壓迫腸道,使腸道的通道變窄,從而影響大便的形態。

此外,糞便表面如果出現過多的黏液,也可能是消化系統疾病的表現,特別是與其他癥狀如腹痛、體重減輕等同時出現時,更應引起註意。

當這些大便異常出現時,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尷尬或是害怕而選擇忽視。然而,正視這些癥狀,並及時進行醫學檢查,對於早期發現腸癌至關重要。腸癌在初期往往癥狀不明顯,而這些變化恰恰可能是最早的預警訊號。

保持觀察日常的排便習慣,對於保護腸道健康、預防腸癌具有重要意義。

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求醫,透過專業的診斷來確定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正確認識體內的訊號,是我們與疾病抗爭的第一步。

腸癌的治療方式有哪幾種?

腸癌,尤其是結直腸癌,是全球範圍內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腸癌的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多樣化,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靶向治療等方法。

手術治療
手術是治療早期腸癌最常見和最有效的方法。手術的主要目的是切除腫瘤和周圍可能受影響的組織,以及相應的淋巴結。

對於早期的腸癌,手術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相對較高。在一些情況下,如果腫瘤造成腸道阻塞,即使在晚期腸癌中,手術也是必要的,主要是為了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主要用於局部晚期腸癌或是術後殘留腫瘤的治療,透過高能量的放射線直接作用於腫瘤部位,破壞癌細胞的DNA,阻止其分裂和生長。

放射治療常常與化療聯合使用,稱為放化療,特別是在手術前後使用,可以有效縮小腫瘤、殺死微小癌細胞,減少復發的機會。

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是使用抗癌藥物來殺死癌細胞的一種方法。它可以用作手術前的輔助治療,以縮小腫瘤的大小;手術後的輔助治療,以消滅可能殘留的癌細胞;

或者作為晚期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化療藥物可以透過靜脈註射或口服的形式給藥,但可能會帶來一些副作用。

靶向治療
隨著對腸癌分子機制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療已成為腸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份。靶向藥物作用於特定的分子靶點,調控癌細胞的生長、轉移和血管生成。

與傳統化療相比,靶向治療的副作用通常更小,針對性更強。例如,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抗體藥物和針對血管生成的VEGF抑制劑,都已被廣泛用於治療某些型別的晚期結直腸癌。

治療腸癌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效結合各種治療手段,可以極大地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存品質。每種治療方法都有其適用的病情階段和患者狀態,因此選擇最合適的治療策略是非常關鍵的。

警示

腸癌,這個名字可能讓很多人感到畏懼,但了解它、面對它,才能更好地預防和治療。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如大便的異常,到生活方式的調整,每一個小變化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訊號。

在治療方面,手術、放射治療、化療及靶向治療等多種手段的綜合套用,為腸癌患者帶來了希望。

腸癌的防治之路是漫長且復雜的,但每一步的前行都離不開對病癥深入的理解和正確的生活選擇。讓我們帶著知識的光芒,為健康護航,為生命加油。

參考資料:

[1]【便血半年當痔瘡,查出腸癌太冤枉——醫生提醒:這5個癥狀,不是痔瘡是腸癌!】.胃腸病.2020-04-29

[2]【34歲網紅博主患腸癌離世,一年時間幾乎瘦成骷髏!4個習慣易招腸癌,有得趕緊改】.家庭醫生.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