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劉大伯是一位地道的四川人,年輕時是個風風火火的貨車司機,一輩子與路打交道,性格爽朗,嗓門大,最愛的是一碗麻辣火鍋。家裏的鄰居們都說他是個「火爆辣子」,不僅吃得辣,脾氣也火爆,凡事不順心就要大聲嚷嚷幾句。
可是,去年年底,劉大伯突然感覺到胃部不適,起初以為是老毛病犯了——畢竟這麽多年,他的胃一直都「承受得住」他的重口味飲食。但這次不一樣,疼痛越來越頻繁,甚至連他最愛的火鍋也勾不起食欲了。家裏人一看情況不對,趕緊帶他去醫院檢查。
醫生的檢查結果讓劉大伯一家心頭一沈——結腸癌。他的老伴李阿姨當場就紅了眼圈,拉著醫生的手直問:「醫生,這病還能治好嗎?」醫生沈穩地說:「現在發現還算及時,得積極配合治療,尤其是飲食和作息上要嚴格調整。」
劉大伯也慌了,從醫院回來後,他把家裏那瓶常年不離手的小二鍋頭倒進了下水道,還把廚房的各種辣椒、花椒統統處理掉。他跟家裏人打包票:「我這次聽醫生的,再不吃辣了,清湯寡水也能吃出味!」
李阿姨也在旁邊使勁點頭:「對嘛,聽醫生的,咱們一起好好養病。」
那天之後,劉大伯的飲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天的飯菜不再是紅彤彤的火鍋,而是清淡的白水煮菜和白米粥。李阿姨變著花樣做各種健康菜,連鹽都省得能省就省。劉大伯雖然面上不說,但心裏還是有點郁悶。畢竟,他這一輩子沒離開過「重口味」,這突如其來的改變讓他有些難以接受。每次吃飯,他都忍不住抱怨:「這菜真沒勁,一點味兒都沒有。」
半年過去了,劉大伯吃得清淡,作息也調整得很規律。可就在一家人以為病情會好轉時,又一次的檢查結果讓他們陷入了更大的困惑——癌細胞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擴散的跡象。這讓劉大伯徹底懵了。
「醫生,我真的什麽辣的、油的都沒吃啊,怎麽反而越來越嚴重了?」劉大伯一臉不可置信,握著檢查報告的手微微顫抖。他覺得自己這一年簡直是受了莫大的委屈,明明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來了,為什麽結果卻是這樣?
醫生看著他,輕輕嘆了口氣:「劉大伯,飲食固然重要,但並不是唯一的關鍵。你這一年過得怎麽樣?心情如何?有沒有經常休息不好?」
劉大伯聽了,楞了神。李阿姨在旁邊插話:「醫生,他啊,吃是吃得清淡了,可每天還是睡不好,老想著孩子們的事兒。大兒子工作壓力大,他天天替兒子發愁;小女兒在外地,日子過得也不太順,他一個電話過去能嘮叨半天,有時候氣得一晚上睡不著覺。」
醫生點點頭,說:「其實,癌癥的治療不僅僅是靠飲食調整,還要靠心態的調整。長期的情緒壓抑和焦慮,會讓身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這樣反而會讓癌細胞擴散得更快。你這半年雖然清淡飲食了,但精神壓力太大,反而得不償失了。」
聽到這裏,劉大伯沈默了。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雖然改了飲食,但心情卻一直沒放松過。每一天他都緊繃著一根弦,擔心自己的病情,更擔心孩子們的生活。表面上看,他是在養病,實際上,他的心一直被焦慮和擔憂壓得喘不過氣來。
「那我該怎麽辦?」劉大伯有些無助地問。
醫生輕聲說道:「你得學會放松心情,別總盯著病情不放。生活還是要繼續,情緒不能老是緊繃著。適當做些輕松的運動,像散步、慢跑,或者找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做。還有,別再為孩子們操心了,他們有他們的生活,你現在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
劉大伯苦笑了一聲:「我這人就是閑不住,總覺得不操心就不是我了。」
李阿姨拍了拍他的手:「大伯,咱以後就多出去走走,看看風景,別總是想著不開心的事兒了。咱們年紀大了,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健康。」
那天回家後,劉大伯的生活又有了新的變化。每天早晨,他不再一大早起來發愁,而是和李阿姨一起去公園散步。兩人一邊走,一邊和鄰居們聊聊天,偶爾還會和老朋友約著打打太極拳。晚飯後,他們會一起看看電視,或者讀讀書,不再把心思全部放在孩子們的生活上。
半年後,劉大伯再次去醫院復查。這一次,醫生告訴他,癌細胞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他和李阿姨聽到這個訊息時,不禁相視一笑,心裏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劉大伯感慨道:「看來,這養病還真得靠心態啊。光戒辣戒油膩不夠,還得心裏放寬,心情好了,身體才能好。」
李阿姨笑著點點頭:「是啊,咱們以後就不折騰了,好好過日子,別再給自己添堵了。」
醫生也笑著說:「對,養病不僅是吃得健康,還要活得開心。你們這樣調整下去,身體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