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讓運動成為良醫!福州女子「日行萬步」雙腿疼得厲害,醫生卻讓她動起來……

2024-03-31健康

「動起來,更健康」是當下的科學共識。

近年來,跨學科的「體衛融合」理念興起,運動的職能正在發生深刻轉變,從單純的健身活動演變為具備重要醫療價值的「良醫」。

在這一革新探索中,醫學與體育科學之間的分界線日益模糊,二者聯合揭開了如何借助身體活動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甚至輔助治療的奧秘。

無論是在臨床實踐中,還是公共政策制定上,「體衛融合」不僅覆寫了人們對於運動的傳統看法,還正在逐步改變著整個社會對健康管理的理解。

靠運動 解決走路帶來的腿痛

福州的謝女士已退休十年,腰背疼痛的困擾也跟了她十年。盡管如此,她依然堅持「快走」這個單一的運動習慣,每天「日行萬步」。

然而,幾個月前,她的 雙腿開始疼痛,走幾分鐘就疼得厲害 。經過朋友推薦,她來到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尋求幫助。

物理治療師發現謝女士的疼痛源於 骨質增生造成脊椎椎管狹窄 ,時常刺激到從椎管內部穿過的支配下肢的神經。針對這一問題,物理治療師為謝女士制定了個人化的運動幹預方式。透過運動和手法治療,謝女士的雙腿疼痛逐漸減輕,行走距離增加,腰背痛的問題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2020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周至少參加一次中等強度以上的體育鍛煉的比例為48%, 其中健步走占比最高,達到41.6%。

然而,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物理治療部主管技師吳成暉提醒,許多老年人過於執著於某一種運動計畫,忽視了多元化運動的重要性。

吳成暉解釋說, 規律的運動習慣對於減緩肌肉和骨質流失、減少損傷、提升身體柔韌性和平衡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進而能夠預防和延緩失能的發生。他強調,老年健身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還包括對 基礎性疾病的防治和延長壽命

如何制定科學、適度、有效的老年運動方案?

吳成暉說,需要 兼顧肌肉力量、心肺耐力、柔韌性和協調性的鍛煉 。同時,針對不同身體狀態的老年人,采取個人化的運動幹預方式,辨識潛在的運動風險。

他指出,沒有經過專業評估的老年人,難以形成有針對性的運動幹預,特別是功能衰退的老年人群,如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老年患者,居家運動時,務必密切監測自身的生命體征變化,降低潛在風險。

若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強烈建議避免自我居家運動。

因此, 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結合有效運動是更為合適的選擇

此外, 他還提倡將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計畫如八段錦、太極等納入老年健身方案,以滿足本土老年人的偏好。

用好「運動處方」 老年病防治有「妙方」了

「良醫善用藥,疾去藥亦止」。 說起處方,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只有拿著醫師開具的處方,才能買到所需的處方藥。

可是,有一種處方,它開的不是藥,而是「運動」。

在邵武市立醫院心血管內科,72歲的趙奶奶正在護士黃潔的監護下騎行功率車。兩年前趙奶奶因冠心病接受了支架手術,並在一周前因反復出現胸悶而再次入院。

剛住院時,她幾乎癱軟在病床上。這時,醫院心臟康復團隊介入,評估後制定了個人化的運動處方,幾天後,趙奶奶的狀態明顯改善,各項指標得到提升。

這種「運動處方」是邵武市立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一大特色。該院心血管內科康復醫師黎鵬介紹,這裏的醫生不僅為患者開出藥物方案,還為他們客製個人化的運動計劃。

無論是騎腳踏車、使用床上太極球、練習八段錦,還是進行啞鈴鍛煉或步行,都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在場指導並監測相關指標。這樣的方法已經幫助了100多名患者,獲得好評。

運動幹預並不是短期內就能看到效果的,它需要一個較長的治療周期。

吳成暉認為,基層醫療機構具有實施有效運動幹預的組織和執行能力。他建議由社群全科醫生來執行上級醫院制定的運動處方,並透過上下轉診機制來實作這一目標。這不僅是未來運動幹預的主要方式,也是他目前正在研究的課題。

下沈社群 讓運動變成居民的習慣與愛好

近期,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開始利用其優勢提供運動幹預服務,部份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也在積極探索科學運動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防治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泉州市豐澤區華大街道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華大中心),一種 創新的「體衛融合」社群健康管理模式 正在改變人們的健康觀念和生活方式。這種模式結合了醫療、體育、教育、科研服務,透過科學運動和健康管理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每周一、三、五晚上8點,一群「糖友」準時出現在華大中心體衛融合試點工作站(福建省體衛融合試點工作點),騎上動感單車,開始他們的鍛煉之旅。

每個人的心率透過監護系統即時監測,醫護人員及華僑大學體育學院的研究生們會密切關註他們心率和血壓的變化,及時提醒大家控制運動的強度和註意事項;

而痛風患者則參加血流限制性力量訓練,這是一項被國際認可的新興力量訓練方式,有助於緩解痛風患者的疼痛。

據悉,2019年,華大中心與華僑大學體育學院合作,為居民提供個人化的科學運動方案。這不僅幫助居民掌握了安全、科學、有效且永續的健身方法,還讓他們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健康需求。

據華大中心副主任陳澤煌介紹,許多參與者初始時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並不了解,經過一段時間,慢慢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不僅在此進行運動,也將運動習慣帶回了家,融入日常生活。

此外,他們在鍛煉的同時,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了更深的了解,學習到了各種運動方式和身體拉伸放松的方法以及飲食方面的知識。

華大中心計劃進一步完善這種「體衛融合」環境,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廣中醫的「治未病」理念,以期在社群居民中普及科學運動,從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把健康關口前移,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識。

「體衛融合」不僅將健康關口前移到運動幹預,形成了從被動預防轉向主動健康的最有效、最經濟的健康管理模式,更是 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轉變 的重要標誌。

在推進「體衛融合」建設過程中,並非簡單的體育與醫療相加,而是一場深度的融合與變革。

其中涉及體育和醫療衛生兩大系統,需要兩個部門打破壁壘,實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種融合不僅需要雙方的協同合作,更需要雙方在 理念、技術、人才 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度融合。

然而,任何一項事業的推進都需要人才的支持,當前,「體衛融合」面臨的最大挑戰便是缺乏既懂體育又懂醫學的復合型人才。他們不僅是推動這一理念落地的關鍵力量,更是連線體育與醫療兩大系統的橋梁。

福建省已經在這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去年, 福建省體育與衛生健康融合協會 的成立以及由福建省體育局、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 「福建省運動處方師培訓班」 ,都是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的創新解決方案。

透過這些舉措,福建省正在積極培養一批既懂體育又懂醫學的復合型人才,為「體衛融合」的全面推進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未來, 「體衛融合」將成為疾病防控的新趨勢,也是實作全民健康覆蓋目標的關鍵所在 。它要求我們不僅在技術上創新,更要在理念上轉變,從疾病的治療轉向健康的促進。

這既是一場深刻的健康革命,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生活方式的一次全面重塑。

微信改版了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張帥

編輯:兜兜、江紫燕(實習)

稽核:黃美輝、陳靜

分享 收藏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