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晨起空腹血糖沒超過一個數,大多或不需要吃藥,很多人還搞不清楚

2024-09-05健康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簾灑進臥室,李華睜開惺忪的睡眼,伸手摸索著床頭櫃上的血糖儀。

這個習慣已經持續了三年,自從他被診斷出2型糖尿病以來。他深吸一口氣,輕輕地刺破指尖,等待著那個決定他一天心情的數位出現。6.7 mmol/L。

李華松了一口氣,這個數位在正常範圍內。但他不禁想起了昨晚與老友張明的對話。

張明信誓旦旦地說: "晨起空腹血糖沒超過一個數,大多或不需要吃藥,很多人還搞不清楚。"

這句話在李華腦海中縈繞不去。他開始懷疑自己每天堅持服用的降糖藥是否真的必要?

帶著這個疑問,李華決定深入了解這個問題。他開啟電腦,開始搜尋相關資訊。很快,他發現這個問題並不像張明說的那麽簡單。

首先,李華了解到,空腹血糖確實是評估糖尿病控制情況的重要指標之一,但並非唯一標準。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指南指出,對於多數非孕婦成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目標值應小於7.0 mmol/L(126 mg/dL)[1]。

然而,這只是一般性建議,具體目標值還需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

李華繼續閱讀, 發現血糖控制的評估還包括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餐後2小時血糖目標通常是<10.0 mmol/L(180 mg/dL),而HbA1c目標則是<7%[2]。這些指標共同構成了糖尿病管理的全面圖景。

正當李華沈浸在醫學文獻中時,手機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是他的發小陳誌豪,一位在社群醫院工作的內科醫生。李華決定向他請教這個問題。

"誌豪,你聽說過'晨起空腹血糖沒超過一個數,就不需要吃藥'這種說法嗎?"李華開門見山地問道。

電話那頭傳來陳誌豪的輕笑:"華子,這種說法過於簡單化了。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僅僅依靠一個指標來決定。"

陳誌豪耐心地解釋道:"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數'的定義。

通常認為空腹血糖<5.6 mmol/L是正常的,5.6-6.9 mmol/L被視為糖尿病前期,≥7.0 mmol/L則診斷為糖尿病[3]。

但即使你的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錯,也不意味著你的糖尿病已經痊愈或不需要治療。"

李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示意陳誌豪繼續。

"其次,糖尿病的治療不僅僅是為了控制空腹血糖。我們還需要關註餐後血糖、長期血糖控制情況、並行癥預防等多個方面。

有些患者可能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或HbA1c仍然偏高,這種情況下仍然需要藥物治療[4]。"

陳誌豪的話讓李華想起了自己最近的一次體檢報告。雖然他的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錯,但HbA1c仍然在7.2%左右。

"還有一點很重要,"陳誌豪繼續說道, "糖尿病是一種進行性疾病。即使現在血糖控制得很好,也不意味著可以停止治療。

很多研究表明,及早進行積極治療可以延緩疾病進展,降低並行癥風險[5]。"

李華突然想到了他的鄰居王阿姨。她是一位退休的會計,也患有糖尿病。去年,她自作主張停了藥,結果半年後就因為急性並行癥住院了。

"那麽,誌豪,你的建議是什麽呢?"李華問道。

" 我的建議是,無論你的空腹血糖如何,都應該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至關重要。

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等都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份[6]。"

陳誌豪的話讓李華想起了自己最近忽視了的晨練。他暗自決定從明天開始重新開始晨跑。

"對了,"陳誌豪補充道,"還有一點很重要。 糖尿病的治療應該是個人化的。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案。

有些人可能只需要生活方式幹預,有些人可能需要口服藥物,還有些人可能需要胰島素治療。這都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7]。"

李華想起了他的同事劉芳。劉芳是一位35歲的廣告創意總監,去年被診斷出1型糖尿病。

盡管她保持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仍然需要每天註射胰島素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結束通話後,李華感到豁然開朗。他意識到,張明的說法雖然出於好意,但過於簡化了糖尿病的復雜性。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個全面的、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醫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第二天早晨,當李華再次測量空腹血糖時,他的心態已經完全不同了。

即使看到6.5 mmol/L這個不錯的數位,他也沒有產生停藥的念頭。相反,他按時服用了降糖藥,然後換上運動服,準備去晨跑。

在跑步的過程中,李華回想起昨天學到的知識。他決定要把這些資訊分享給更多的人,特別是那些可能被誤導的糖尿病患者。

他想到可以在社群組織一個糖尿病健康講座,邀請陳誌豪來做主講人。

跑步結束後,李華給張明發了一條資訊,糾正了他的誤解,並邀請他參加即將舉辦的講座。他相信,只有正確的知識,才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這個經歷讓李華深刻認識到,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更需要謹慎對待各種"簡單化"的健康建議。

對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管理,科學、全面、個人化的方法才是正確的選擇。

李華的故事告訴我們,管理糖尿病不僅僅是關註一個數位,而是要全面了解疾病,遵醫囑用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定期進行醫學檢查。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控制好血糖,預防並行癥,享受健康的生活。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文中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與現實無關(不含任何隱射)。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