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再這樣鍛煉,你的身體就廢了,過了50歲,這3種鍛煉千萬使不得

2024-08-17健康

追求健康活力之旅,運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無可或缺的推動力。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過了50歲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逐漸衰退,對運動的選擇和強度也需要更加謹慎。盲目追逐高強度、高風險鍛煉,非但難築健康基石,反或招致身體難以挽回之恙。

一、爬山:膝關節的隱形殺手

諸多中老年人鐘情於登山,視其為身心並修的佳徑,既錘煉體魄,又涵養性情。然而,對於50歲以上的人群來說,爬山卻可能成為一種傷害膝關節的「隱形殺手」。據湖南省株洲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丁彬彬介紹,爬山時,膝蓋需要承受身體的大部份重量,而下山時更是要同時承受重量和身體下沖的力量,這對膝關節的磨損尤為嚴重。

科學論證揭示,登山運動對膝關節造成的沖擊力,遠超平地行走,其增幅之大,不容忽視。針對已現退行性病變的膝關節,此等沖擊無異於雪上加霜,加劇其損傷。丁醫生提醒,50歲以後,膝關節的軟骨磨損、關節間隙變窄等問題日益凸顯,此時再進行爬山等高強度運動,極易導致膝關節疼痛、腫脹甚至關節炎的發作。

推薦替代鍛煉:漫步、太極、遊泳等低負荷活動,以溫和方式促進健康。此類活動既能強化心肺耐力,又降低膝關節負荷,為中老年群體提供了永續的健康鍛煉選擇。

二、長距離跑步與高強度間歇訓練:心臟與關節的雙重考驗

跑步,這一備受青睞的有氧鍛煉方式,對於增強心肺機能、促進體質提升具有卓越成效。但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言,長距離跑步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卻可能成為心臟與關節的雙重考驗。

長距離跑步會不斷沖擊膝蓋、踝關節和脊椎,加劇關節軟骨的磨損,甚至引發關節炎。跑步之際,心臟承受更大壓力,對中老年群體而言,若已潛藏心血管隱憂,或誘發心臟健康危機。而高強度間歇訓練則因其短時間內的高強度爆發,對心臟和迴圈系統造成巨大壓力,同樣存在較高的健康風險。

研究數據支持:有研究顯示,跑步時關節受到的沖擊力可達體重的幾倍,長期累積下來,對關節的損害不容忽視。高強度間歇訓練誠然加速燃脂,但對中老年群體而言,其安全性與中低強度有氧鍛煉相比,存在明顯劣勢。

推薦替代活動:快走、慢跑與瑜伽等,均為中低強度有氧之選,適宜日常鍛煉。這些鍛煉方式在保障訓練效果的同時,還能顯著降低心臟與關節的額外壓力,確保健康鍛煉。

三、仰臥起坐:潛藏腰椎頸椎受損風險,需謹慎練習

仰臥起坐,作為普及度高的腹肌強化手段,一度風靡健身界。然而,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來說,這項運動卻可能成為腰椎和頸椎的潛在威脅。歲月增長間,中老年人常遭遇骨質疏松、椎間盤突出等腰椎頸椎健康挑戰。仰臥起坐鍛煉中,腰椎頸椎承受顯著壓力,存在誘發或惡化既有健康隱患的風險。

此外,由於中老年人肌肉力量和柔韌性下降,仰臥起坐時如果動作不規範,還可能導致腰部和頸部的急性損傷。因此,丁醫生建議中老年人盡量避免進行仰臥起坐。

推薦替代鍛煉:平板支撐與橋式訓練,強化核心穩定性,減少腰椎頸椎壓力。這些運動既能有效鍛煉腹肌和核心肌群,又能避免對腰椎和頸椎造成過大壓力。

科學規劃運動,促進健康養生之道

針對前述三種非宜鍛煉模式,中老年群體應如何明智篩選,以科學之道引領運動生活?

1.深入洞悉自身健康狀態,依據體能水平及運動潛能,精準匹配個人化的鍛煉方式與強度。2.秉持漸進式鍛煉原則,起步於低強度活動,而後逐步遞增運動量與難度,穩紮穩打。

3.需重視運動後的恢復流程與營養補給,確保機體獲得充足的休憩與修復資源。

除了上述提到的散步、打太極、遊泳、快走、慢跑、瑜伽等運動外,中老年人還可以嘗試一些其他低強度、高趣味性的運動方式,如園藝、繪畫、舞蹈等。此類活動不僅錘煉體魄,更滋養心靈,為晚年生活添彩增色,意義非凡。

中醫之養生智慧,實為中老年人可資借鑒之寶貴財富。中醫養生之真諦,在於平衡陰陽,暢通氣血,此乃維護健康之基石。中老年人可以透過飲食調理、情誌調節、作息規律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身體素質和免疫力。

過了50歲後,中老年人應更加註重科學運動和健康養生。避免盲目追求高強度、高風險的鍛煉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低強度、低沖擊力的運動方式,才能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讓我們秉持科學理念,合理規劃運動,盡情享受其帶來的愉悅與健康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