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53歲大叔腎衰竭,吃飯清淡愛打球,醫生:仨習慣不改做再多也沒用

2024-07-28健康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

「你這是腎衰竭的早期癥狀啊!」醫生張曉東一聲嘆息,王大叔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最近的高溫讓他汗流浹背,特地熬了些綠豆湯解暑,沒想到喝完後卻腹瀉嘔吐,搞得他只好到醫院來體檢,結果發現了這個大問題。

王大叔,53歲,平日裏飲食清淡,酷愛打籃球,是個退休工廠工人。

雖然生活節奏慢了下來,但他對健康的追求絲毫未減。然而,這次體檢的結果讓他措手不及。

「醫生,我平時吃得很清淡,也沒啥不良嗜好,怎麽會得這種病呢?」

醫生張曉東皺著眉頭,耐心地解釋:「王大叔,您的情況並不是簡單的飲食問題。

這次的腹瀉只是個誘因,其實您的生活習慣中,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引起註意,否則再多的保養也無濟於事。」

王大叔一頭霧水,想要聽個明白。於是,張醫生開始細細講解。

「首先,您說自己飲食清淡,這本來是好事。

但是,您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 長期攝入過少的鹽分會導致身體電解質失衡,尤其是鈉和鉀的平衡。如果電解質不平衡,腎臟負擔加重,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腎衰竭。」

張醫生接著解釋:「有些人為了健康,刻意減少鹽的攝入,但過猶不及。

腎臟需要一定量的鈉來維持正常功能。一個過分清淡的飲食,可能會讓腎臟逐漸陷入困境。

根據一項研究,過度低鈉飲食的個體,患腎衰竭的風險比普通飲食的高出30%。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但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其次,您喜歡打籃球,運動固然是好事,但運動方式和強度也很重要。

您這樣的年齡,進行高強度運動,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腎臟。

劇烈運動會導致肌肉分解,加重腎臟的負擔,長期下來,腎臟功能會慢慢衰退。」

張醫生繼續說道:「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病例,一個50歲的大叔,和您一樣,喜歡打籃球。

他每周打三次,每次兩個小時,最後因為急性腎衰竭住院。

檢查發現,他的肌酸酐水平嚴重超標,這都是高強度運動導致的。」

王大叔楞住了,沒想到自己認為健康的習慣,居然會對身體造成這麽大的影響。

「第三,您平時喝水的習慣也值得註意。很多人認為多喝水有益健康,但對於腎臟有問題的人來說,過度飲水反而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如果腎臟功能已經有所下降,大量的水分攝入會讓腎臟超負荷運作,進一步加劇衰竭的風險。」

張醫生參照了一個數據:「根據一項針對5000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每天飲水超過4升的人,腎功能損傷的機率比每天飲水2-3升的人高出25%。

這也說明,水喝得太多並不見得就是好事。」

王大叔聽得目瞪口呆,心中對自己的「健康生活」產生了懷疑。

張醫生見狀,繼續開導他:「王大叔,您這些習慣看似健康,但其實忽視了身體的真實需求。

關鍵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既不極端,也不過度。」

聽完醫生的話,王大叔深感茫然。自己一心向往健康,卻走入了誤區。現在該怎麽辦呢?

醫生的建議很實際: 「首先,調整飲食,適量攝入鹽分,不要過度清淡。

其次,適度運動,選擇一些對身體沖擊較小的活動,比如散步、太極拳。

最後,控制飲水量,尤其是在運動後,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

王大叔點點頭,似乎找到了方向。離開醫院後,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習慣。

幾個月後,王大叔再來復查,情況有所好轉。雖然腎臟問題仍在,但沒有進一步惡化。

他感慨地對張醫生說: 「看來,健康生活還真是一門學問,光靠自己瞎琢磨是不行的。」

張醫生微笑著點頭:「是啊,健康需要科學的指導,不能盲目跟風。希望您能堅持下去,養成更科學的生活方式。」

這次經歷讓王大叔明白了一個道理:健康不僅僅是飲食清淡和喜歡運動,更需要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習慣。

生活中很多看似健康的選擇,可能隱藏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那麽,這裏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麽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習慣,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有些生活習慣看似健康,但實際上可能帶來不良影響,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缺乏平衡:健康生活需要平衡,任何極端的習慣都可能帶來負面效果。

例如,過度低鹽飲食會導致電解質失衡,影響腎臟功能;過度高強度運動會增加肌肉分解產物,對腎臟造成負擔。

2. 個體差異: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同樣的生活習慣對不同的人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

老年人、新陳代謝較慢的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健康策略。

3. 忽視身體訊號:很多人習慣按照大眾的健康建議來生活,但忽視了自身的身體訊號。

實際上,身體會透過各種方式表達不適,比如疲勞、疼痛、消化不良等。

忽視這些訊號,繼續盲目堅持某些習慣,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4. 過度信賴單一因素:健康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一的健康習慣無法保證全面的健康。

比如,僅僅飲食清淡,或者僅僅喜歡運動,並不能保證健康。

需要綜合考慮飲食、運動、睡眠、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5. 缺乏科學依據:一些所謂的「健康習慣」並沒有科學依據,甚至是錯誤的。

例如,過度飲水、盲目補充營養品等,這些習慣如果沒有醫生的指導,可能會適得其反。

透過科學的健康教育和合理的生活規劃,才能真正實作健康生活。

希望王大叔的經歷能給大家一個啟示,不要盲目跟風,要根據自身情況,科學制定健康策略。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羅靜.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IL-13、FGF23、SOST水平變化與血管鈣化的關系,西南醫科大學學報,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