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經常做會致癌嗎?醫生說出答案

2024-10-10健康

劉大爺,一位65歲的老人,平時身體硬朗。最近,他卻飽受食欲不振、腹痛腹瀉、低燒等癥狀的困擾。起初,他以為只是普通感冒,吃了些藥後不見好轉,病情反而加重,甚至出現了肝區疼痛和鼻出血的癥狀。

在兒女的勸說下,劉大爺去醫院就診。醫生聽取了劉大爺的癥狀描述後,建議他先做一次平掃CT檢查。但劉大爺對CT檢查心存疑慮,認為CT會致癌,堅決拒絕。經過醫生的耐心勸說,他才勉強同意。

第一次CT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建議劉大爺再做一次增強CT,以便更準確地判斷病情。然而,劉大爺這次徹底爆發了,他認為做兩次CT會增加患癌風險,堅決不肯配合。

經過醫護人員和家人的反復勸說,劉大爺最終同意了第二次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劉大爺患上了中分化肝細胞癌,病情已經相當嚴重。

什麽是CT?

CT(Computed Tomography,電腦斷層掃描) 是一種利用X射線和電腦技術來對人體內部進行詳細成像的醫學影像技術。它的發明與發展極大地推動了醫學診斷和研究領域的進步,使醫生能夠更加精準地檢測和診斷許多疾病。

CT的原理是基於X射線的透射成像和電腦影像重建技術。具體操作過程中,CT掃描器使用一個旋轉的X射線管和多個探測器環繞患者的身體進行掃描。當X射線穿透人體時,不同密度和組成的組織(如骨骼、肌肉、脂肪、血管)會吸收不同量的X射線,形成不同強度的訊號。探測器接收到這些訊號後,會傳輸至電腦,透過復雜的演算法進行處理,重建出一個橫斷面的影像。透過不斷移動床位和X射線源的掃描,CT可以將人體各個層面的切片影像拼接在一起,生成三維的影像,從而幫助醫生進行精細的解剖學分析。

CT廣泛套用於臨床診斷中,其主要套用包括:

檢查骨骼和關節 :CT能夠清晰地顯示骨折、脫位和骨病變,對於復雜的骨折如脊柱、髖關節、四肢等部位,CT影像能夠提供比傳統X光片更詳細的解剖結構。

評估軟組織損傷 :CT可以清楚地顯示軟組織、血管和器官的病變,比如檢測腦出血、腦梗塞、肝臟和脾臟損傷等。

腫瘤診斷與定位 :CT是檢測和分期腫瘤的常用手段,尤其適用於肺癌、肝癌和胰臟癌等的早期篩查,能夠明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心臟與血管評估 :CT心臟成像(如冠脈CT)能夠用於檢測冠狀動脈的狹窄、評估冠心病風險。CT血管成像(CTA)還可以檢查主動脈瘤、血管狹窄和血栓等血管病變。

全身性檢查與創傷評估 :CT在急診中套用廣泛,可對多發性創傷患者進行快速、全面的評估,從而幫助醫生盡快制定治療方案。

CT與其他影像檢查的區別

與其他醫學影像技術(如X光、MRI、B超)相比,CT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分辨率高 :CT能夠提供比普通X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細致的解剖結構細節,尤其在軟組織和骨骼病變的診斷上具有顯著優勢。

成像速度快 :CT掃描速度非常快,尤其在急診創傷和疑似腦卒中的患者中,它能夠迅速提供關鍵資訊,從而縮短診斷時間。

全身成像能力強 :CT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全身掃描,而B超主要用於局部軟組織檢查,MRI(磁共振成像)雖然能夠更好地顯示軟組織,但檢查時間更長,費用也更高。

放射線風險 :CT成像中使用的X射線比普通X光暴露量更大,因此不宜用於需要反復成像的情況(如妊娠期婦女或兒童),這與MRI和超聲無放射線的特性不同。

做一次CT,對人體傷害有多大?

做一次CT(電腦斷層掃描),對人體確實存在一定的放射線暴露,但具體的傷害程度取決於掃描的部位、使用的放射線劑量和個人的身體狀況。總體而言,CT檢查的放射線劑量通常要比普通X光檢查高,但相較於其提供的臨床價值和診斷準確性,這種放射線暴露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控和可接受的。

放射線劑量通常用「毫西弗」(mSv)作為單位進行衡量。普通X光檢查(如胸片)大約會產生0.1 mSv的放射線,而常規胸部CT的放射線量可能在2-7 mSv之間,腹部和骨盆CT的放射線量可能更高,約為10-15 mSv。

這種放射線劑量在人體日常生活中的背景放射線暴露(每年大約2-3 mSv)之上,因此,一次CT掃描的放射線暴露相當於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自然放射線劑量。對於健康成人而言,這種放射線量引起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極低,但對於特殊人群(如孕婦和兒童)則需要謹慎考慮。

不同型別的CT掃描(如普通CT、增強CT、低劑量CT)所使用的放射線劑量不同。以下是常見CT檢查的放射線暴露量範圍:

  • 頭部CT :大約2 mSv。
  • 胸部CT :約5-7 mSv。
  • 腹部或盆腔CT :10-15 mSv。
  • 全身CT :可達20-30 mSv。
  • 低劑量CT(Low-dose CT) ,主要用於肺癌篩查,其放射線劑量通常低於普通CT,約為1.5 mSv。

    短期來看,一次CT檢查通常不會引起明顯的健康問題,因為人體具有一定的修復放射線損傷的能力。但長期來看,過多的放射線累積可能會增加癌癥風險。 研究表明,接受一次10 mSv的放射線量,可能會增加0.05%的癌癥風險。

    盡管CT檢查存在一定的放射線風險,但其在診斷急性病癥(如腦卒中、創傷和肺栓塞)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在某些情況下,CT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快速做出診斷,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因此,臨床醫生通常會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只有在明確醫學指征時才建議進行CT檢查。

    例如,對於懷疑有腦出血、復雜骨折、多發性創傷或急性腹痛原因不明的患者,CT能提供比其他影像手段更精確和快速的診斷結果。這種診斷優勢往往能幫助制定更有效的治療策略,從而改善預後。

    特殊人群,盡量少做CT檢查

    孕婦尤其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因為放射線可能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在懷孕早期(前8-15周),放射線暴露可能導致胎兒的生長發育異常或增加兒童期癌癥的風險。一般情況下,孕婦應避免CT掃描,除非是醫學上確有必要(如車禍後的嚴重創傷評估)。

    兒童的身體組織和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性較高,且他們的預期壽命較長,累積放射線暴露的風險也較高。因此,在兒童中應盡量使用低劑量CT,或者考慮其他無放射線的檢查方式(如超聲或MRI)。

    結語: 做一次CT對人體的放射線影響雖然高於普通X光,但對於成年人來說,這種暴露風險一般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只要合理控制CT檢查的頻率,並使用最新的低劑量成像技術,CT檢查仍然是臨床診斷中不可替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