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夏天嗓子不舒服?中醫教你辨證調理

2024-07-03健康

【來源:泉州晚報】

隨著氣溫的升高、濕度的加大,咽喉炎成了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炎夏,不少人會感到喉嚨幹癢、疼痛,甚至出現咳嗽、聲音嘶啞等癥狀。

隨著氣溫的升高、濕度的加大,咽喉炎成了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特別是在炎夏,不少人會感到喉嚨幹癢、疼痛,甚至出現咳嗽、聲音嘶啞等癥狀。為什麽夏季容易咽痛?該如何調理?記者采訪了泉州市醫藥研究所所長、中醫主任醫師洪如龍。 □融媒體記者 張沼婢

夏季咽痛高發 原因可分多種

夏季容易出現咽痛、咽癢的情況,與天氣的炎熱有很大的關系。

【黃帝內經】記載:「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咽是貫通上下內外的險要之地,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經過咽喉,五臟六腑的病變都可以循經上攻咽喉,因此咽痛可單獨出現,也可以在其他疾病中兼見。

夏季為何會成為咽喉炎的高發期呢?洪如龍說,夏季是五行中對應「火」的季節,人體陽氣最旺。而高溫環境使得人們出汗較多,若未及時補充水分、過度疲勞或情緒波動,都可能擾亂體內的陰陽平衡,使火氣過盛,火熱之邪熏蒸咽喉,從而引發咽喉炎。此外,夏季氣候濕熱,濕為陰邪,容易阻礙氣血執行,使邪氣積聚於喉,也會導致咽喉不適。

在夏天吃冷飲、冰棍,或者熬夜喝冰鎮啤酒、吃烤串,這類習慣也會刺激咽喉部位,導致慢性咽炎發生。

分清虛實 才能對癥治療

很多人在高溫的煎熬下,時不時就會鬧嗓子,出現咽幹、咽痛、咽癢、幹咳等癥狀。吃了清熱利咽的藥,如牛黃解毒片、板藍根顆粒等,有時咽痛能減輕,但有時不僅不能緩解,甚至癥狀還會加重。

洪如龍指出,中醫上把引起咽喉炎的原因分為實熱和虛熱,只有分清虛實,才能對癥治療。

實證(肺胃熱盛)者常表現為:咽喉紅腫疼痛劇烈,咽幹,口渴,痰多而黃,大便秘結,尿黃。舌紅,苔黃,脈洪數。比如說,你最近吃麻辣小龍蝦、吃燒烤上火了,就可以用清熱下火的藥,比如菊花、金銀花、胖大海泡水喝,嗓子會感覺舒服很多,這就是有實熱的時候清熱,對癥治療,效果自然就很好。

虛證(陰虛內熱)者常表現為:咽部微腫、疼痛,咽幹喉燥發癢,幹咳,自覺喉間有異物感,聲音嘶啞,手足心熱,舌紅苔少等。一般慢性起病,病程長,常反復發作。大多數的慢性咽喉炎患者來說,它的根本原因是虛火,是脾胃弱,所以用清火藥時間長了不僅沒有作用,甚至對脾胃有害,形成惡性迴圈。

這些方法讓你遠離咽部不適

弄清了癥狀後,洪如龍推薦以下方法,緩解咽部不適——

按摩止痛。中醫認為,人體的經絡穴位與臟腑功能緊密相連。透過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達到改善病癥的效果。針對咽喉不適,可以選擇手腕橫紋上方約三指寬處的「列缺穴」和頸部前側的「天突穴」等,每天用指腹輕柔按摩,有助於緩解嗓子幹癢疼痛、咳嗽等癥狀。

減少對咽部刺激。容易咽痛的朋友要堅持戒煙戒酒,遠離二手煙,盡量避免飲用咖啡、酒、濃茶和碳酸飲料。加強營養,適量進食奶類制品、精肉、雞蛋等,少吃或不吃酸辣、油膩、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每日確保1500毫升—2000毫升的飲水量。

避免過度發聲。不要長時間說話或扯著嗓子喊。不要突然高聲說話,讓音量有個輕重緩急的變化。

食療調理。夏季飲食宜溫和清淡,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如綠豆湯、冬瓜湯等,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效果。同時,也可適量食用梨、百合、枇杷等具有潤肺作用的食材,或一同煮水,有助於緩解咽喉幹燥、咳嗽等不適。

「熱養生」 更有利於健康

高溫悶熱的天氣,難免會讓人出現食欲不振、體乏無力等「苦夏」的癥狀。此時,吹著冷空調,喝上一大杯冰鎮飲料,或是吃一大塊剛從冰箱裏取出的西瓜,讓許多人直呼「太爽了」。老中醫王智明表示,從養生的角度來說,過度貪涼是不可取的,「熱養生」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熱水泡腳、洗澡 夏天泡腳有助於祛除暑濕,讓人精神振奮,增進食欲,促進睡眠,水溫建議在40攝氏度左右。常洗熱水澡不但可以沖洗身上的汗液,使毛囊及皮膚保持清潔,還可使皮膚透氣,加快血液迴圈,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促進新陳代謝。

曬背增強抵抗力 中醫認為「背為陽,腹為陰」。背部是人體陽氣循行的最大通道,統攝一身之陽。三伏天適當曬背,可使陽氣充盈,提高人體對抗疾病的能力。曬背的最佳時間為早上6點到9點,下午4點到6點。對紫外線過敏和「三高」人群不建議曬背。

溫水擦身更降溫 用溫水擦拭身體能夠擴張體表血管,加快血液迴圈,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有助於散熱,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此外,還可以刺激汗腺分泌,增加排汗量,進一步幫助降低體溫。

熱茶優於冷飲 喝熱茶能促進皮膚汗液分泌,毛孔開啟。茶水中的咖啡堿等成分也能對體溫進行調節,有降暑效果。反之,如果是冰鎮飲料進入體內,導致體溫驟降,暑熱集聚,反而不易散發。食物冰涼,還容易引起胃腸道痙攣性收縮,導致腹痛、腹脹等癥狀。所以,在解暑功效上,熱茶效果優於冰飲。

熱性食物助陽 民諺雲:「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伏羊一碗湯,不讓醫生開藥方。」夏日伏陰在內,生姜、熱茶、暖食溫補脾陽,驅散內在陰邪,可使毛孔張開,汗腺分泌,帶走體內熱量,才是真正的解暑降溫之道。

冬病夏治敷貼 三伏天陽氣亢盛,腠理開泄,氣血旺盛。以辛溫、通經之藥物,透過刺激穴位,疏通經絡、溫陽益氣、增強體質,適用於慢性呼吸疾病、過敏性疾病、寒性頸肩腰腿痛等傷科疾病。□融媒體記者 張沼婢

責任編輯: 賴閩榮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信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信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