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
血尿酸容易收到影響出現波動,而出現短暫的升高。
在排除影響的情況下,多次測量血尿酸超過420umol/L,即可診斷高尿酸血癥。
高尿酸血癥可以不引起任何不舒服的癥狀,但沒有不舒服,不代表沒有傷害。
生活方式治療有利於降低尿酸,如仍不達標,應考慮啟動降尿酸藥物治療 。
拿著體檢報告,看著標紅的血尿酸值,腦袋裏是不是一大堆問號。
這就是高尿酸血癥了?以後會不會得痛風啊?現在要不要吃藥?得一直吃,藥不能停嗎?……
這可能是很多人,第一次發現自己尿酸增高後會遭遇的情況。
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聊,當第一次發現尿酸高以後應該怎麽處理。
判斷是不是短暫的尿酸增高
高尿酸血癥,在不進行積極幹預的情況下,通常是一個慢性、持續的狀態,血尿酸值會一直處於超過正常值的狀態。
但是,血尿酸是一個很容易受影響的指標,會出現短暫性升高的情況。這種情況就不需要擔心和處理。
影響血尿酸的,主要是體檢前一天的飲食、運動。
飲食上,最主要的情況是大量攝入富含嘌呤的動物性食物,比如,海鮮、內臟、肉湯。各種酒類、含果糖的飲料也會造成尿酸生成過多,血尿酸升高。
劇烈、高強度的運動,會導致體內產生乳酸、β-羥丁酸、草酰乙酸等物質,它們會和尿酸競爭透過腎臟排泄,從而尿酸排出減少、血尿酸升高。
重復測量至少2次,才能確診高尿酸血癥
2023年釋出的【痛風診療規範】中指出,「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檢測血尿酸>420umol/L時,診斷高尿酸血癥。由於血尿酸受多種因素影響會波動,應多次測定。」
也就是說,如果如果第一測得尿酸增高,即便排除了受飲食、運動等因素的幹擾,還至少需要再找一個時間測第2次。如果同樣大於420umol/L,才考慮是高尿酸血癥。
如果,考慮第一次測量的結果是受到影響的,那也建議在排除這些因素後再測一次,如果是正常的,就可以放心了。
了解高尿酸對身體的影響
對於尿酸升高,不同的人,態度也可以大相徑庭。
有人覺得,不就是指標高了,反正不疼不癢的,不用管它。有的人見識過高尿酸以後痛風發作的威力,便開始惶惶不安,我是不是也會得痛風啊……
其實,尿酸對於我們的健康並不是一無是處。
在【中國營養科學全書】中提到,正常水平的尿酸,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護紅血球膜的作用。
但是,長期過高的尿酸,是會對全身造成損害的。
在2017年釋出的【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中,就提到:高尿酸可以引起系統性損害。可以說高尿酸傷害的是全身。
當尿酸升高,超過飽和濃度(420umol/L),尿酸就會在身體很多部位沈積,比如關節、關節周圍軟組織、腎臟、全身血管。然後就會吸引炎癥細胞到這些部份,同時還會刺激產生炎癥因子。最終就會導致這些部位的各種急慢性炎癥損傷。
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痛風性關節炎,不熟悉的可以去網上查下郭麒麟、薛之謙發作時候都視訊。
沒有感覺,不代表沒有傷害。
上面提到,高尿酸除了會沈積在關節及周圍,導致痛風性關節炎,還會沈積在腎、全身血管。所以長期的高尿酸可能會導致急性尿酸性腎病、慢性尿酸鹽腎病、腎石癥、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卒中、高血糖、血脂紊亂、高血壓等。
所以,在謹慎地診斷高尿酸血癥以後,一定要重視,爭取盡早、長期地把血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內,以減少對身體的損傷。
無論用藥與否,生活方式治療一定要做
一提到治療,我們會很自然的想到吃藥,也就是藥物治療。
很多人忽視了,日常的生活方式其實也有治療的作用,也是治療的一種形式。
特別是現在生活方式西方化的背景下,很多跟生活方式有關的病,發生的越來越多。
也因此誕生了一門新的學問,生活方式醫學。而它研究的就是透過生活方式幹預來進行治療,也就是生活方式治療。
那些經過驗證、安全、有效的生活方式治療手段,應當貫穿治療的全過程。有些輕度的疾病,可以直接得到改善而不用吃藥。即便仍然需要吃藥,也可以減少藥物的用量。
而對於高尿酸,也有許多生活方式治療的手段。比如,飲食方面,限制熱量(改善胰島素抵抗)、適當減少碳水、調整飲食模式(采用DASH飲食、地中海飲食)、限制飲酒、減少果糖攝入、增加飲水量、限制一些高嘌呤的食物等。合理的運動也有助於降低尿酸。
關於飲食這塊,2024衛健委也釋出了【成人高尿酸血癥及痛風食養指南】,裏面有更詳細的內容可供參考。也可以關註我,後面我也會釋出相關的內容。
如果血尿酸值比較高,或者經過1~3個月嚴格的生活方式治療,血尿酸仍不達標。可以采用藥物治療來降低血尿酸水平。
在2020年釋出的【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治療指南】中指出,要根據是否合並癥、血尿酸水平來決定是否開啟藥物治療。
具體來說,如果只是單純的血尿酸增高,當血尿酸水平≥540umol/L,應該啟動降尿酸藥物治療。如果有以下合並癥中的任何一種,那當血尿酸水平≥480umol/L,就應啟動降尿酸藥物治療。
合並癥: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糖尿病、肥胖、腦卒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尿酸性腎石病、腎功能損害≥ 慢性腎臟病(CKD)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