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治療肝硬化,這樣遣方用藥效果好

2024-06-23健康
中醫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經驗總結。
一、辨證論治
1.肝郁濕阻證
此型為肝硬化早期,表現為先有腹脹,後有腹水,脾腫大。病機為肝郁氣滯,脾運不健,水濕停滯,濕阻氣機。治以疏肝理氣,健脾祛濕,宜逍遙散為主化裁,可酌加香附、郁金、佛手、大腹皮、澤瀉。胃滿不欲食者,可加砂仁、枳殼、焦三仙;濕阻化熱,可加白蔻仁、梔子;濕從寒化,可加蒼朮、桂枝。
2.寒濕困脾證
此型以大便不成形,膚色萎黃,喜熱畏寒,腹水量較大為特點。病機為肝脾失調,脾虛濕盛,濕邪寒化。治宜健脾溫中,通陽利水,佐以理氣,宜胃苓湯合實脾飲加減。無黃疸者不用茵陳;理氣可選香附、郁金、青皮、佛手、砂仁;溫脾用乾薑、附子;健脾利濕用茯苓、白朮、澤瀉;腹水甚且便溏者,可加蒼朮、玉米須、薏苡仁。
3.濕熱蘊結證
癥見黃疸,脘腹脹,小便黃赤,舌苔黃或厚膩。病機為肝脾失調,脾虛濕盛,濕從熱化,濕熱互結。治以健脾利濕,理氣清熱,用茵陳五苓散加減,可酌加郁金、青皮、白蔻仁、梔子、萊菔子。腹脹便秘,脈實有力者,可加大黃、牽牛子,但應中病即止,避免過用傷脾;熱象消退後,改用茵陳術附湯化裁。
4.肝脾血瘀證
多見於肝硬化晚期,癥見腹大堅滿,腹部青筋暴露,肝掌,蜘蛛痣,皮下出血點,舌質紫暗,脈弦澀。病機為肝脾失調日久,氣滯血瘀,水濕、瘀血阻滯中焦。治以疏肝理氣,健脾化瘀,用逍遙散化裁,可選加桃仁、莪術、青皮、郁金、丹皮、三七、炮山甲等理氣活血化瘀,豬苓、澤瀉、桂枝等溫陽利水。
5.肝腎陰虛證
腹脹腹水,心悸失眠,口舌幹燥,舌紅無苔,脈弦細。多因素體陰虛、嗜酒過度或久病傷陰,致肝腎陰虛,郁而化熱,脾虛濕阻。本型患者因病機虛實寒熱錯雜,治療較困難。概因健脾利水需溫陽,如用桂枝助膀胱氣化,則傷陰助熱而心煩失眠加重,滋陰清熱則傷脾助濕,而使腹脹、腹水加重。可以疏肝健脾、養陰清熱為法,選用滋水清肝飲化裁,不宜過用香燥及逐水之品。
6.脾腎陽虛證
臨床表現為腹大如鼓,小便不利,大便溏泄,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舌體胖大,脈弦細無力。多見於肝硬化晚期,脾腎陽虛,水寒之氣不得運化,陽氣不能敷布於外,膀胱氣化失司。治以健脾溫腎,化氣行水,宜實脾飲合附子理中湯化裁。
臨床上六種證型往往交叉出現,如濕熱郁結加肝脾血瘀,肝腎陰虛合肝脾血瘀。

二、應註意的問題

肝硬化腹水的治療,在運用攻下法時,必須格外審慎。對於濕熱郁結,熱邪偏盛的患者,雖可適度選用攻邪之法以驅逐濕熱,但必須嚴格把控力度,務必做到中病即止,以免過猶不及,損傷正氣。而其他證型的患者,則更需避免濫用此法,以免病情惡化。
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療中,病情交叉的現象尤為常見。例如,當肝腎陰虛與肝脾血瘀同時出現時,患者的預後往往不容樂觀。這種情況下,治療策略的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全面考慮,綜合施治。
對於不同證型的肝硬化腹水,治療的難易程度也各不相同。肝郁濕阻型患者,其病理較為簡單,治療時只需疏肝健脾,通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治療過程相對容易。寒濕困脾型患者,雖然病理不矛盾,但治療時仍需溫陽利水,只要方法得當,效果往往顯著。然而,對於濕熱郁結及肝脾血瘀型患者,治療則相對困難,但只要辨證準確,治療得當,也能收到不錯的療效。至於肝腎陰虛型患者,由於多見於肝癌患者,其治療難度極大,需要特別小心謹慎。最後,脾腎陽虛型患者,多已進展到病變後期,治療同樣困難重重。
脾腫大的治療策略中,鱉甲煎丸憑借其疏肝健脾、軟堅散結的獨特功效,成為了消除腫大的有力武器。這種古老的中藥方劑,經過現代臨床驗證,長期服用確實能帶來顯著的療效,不僅緩解了患者的不適,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脾臟的健康狀況。
在判斷脾腫大患者的預後時,我們必須細致入微。對於那些已經出現腹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預示著他們的預後可能不太樂觀。面對這樣的患者,我們在養肝的基礎上,還需加入活血止血的藥物,如三七粉、雲南白藥、當歸、川芎等,以期能減緩病情的惡化,給患者帶來一絲希望。
而對於肝腎陰虛的患者,他們的預後同樣不容樂觀。肝腎陰虛導致體內陰陽失衡,病情容易反復發作。此外,濕熱郁結、面色如灰的患者也預示著不良的預後,這些癥狀往往暗示著病情的嚴重性和復雜性。
在肝昏迷的治療中,我們更需根據證型的不同,選擇恰當的用藥。肝腎陰虛者常伴隨心煩失眠,此時安宮牛黃丸的清熱開竅、安神定誌的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而濕熱郁結的患者,他們往往先出現嗜睡,後陷入昏迷,此時蘇合香丸的芳香開竅、醒神回厥的功效則能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