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中醫入門:首次歸納經絡的四大功能作用

2024-04-01健康

小王問:「謝老師,能否請教您一些關於經絡學說的知識呢?」

謝老師繼續向小王解釋道:「除了藥物的使用外,中醫學中的經絡學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闡述人體經絡系統的概念、組成、分布、功能以及與臟腑、形體官竅、氣血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理論。」

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之一,與藏象、精氣血津液等共同構成了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份。 」謝老師繼續解釋著,「十二經脈是人體生命運動的重要載體,也是疾病形成和治療的基礎。正如【靈樞·經別】所言,十二經脈不僅決定了人體的生命活動,也是疾病的根源和治療的關鍵。」

小王聚精會神地聽著謝老師的講解,他感受到了經絡學說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的地位。

經絡學說的研究不僅僅是為了針灸、推拿等學科提供理論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對臨床診療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謝老師繼續說道,「 透過對經絡的診斷和調理,我們能夠達到治療疾病、調整人體生理功能的目的。

謝老師又說:「小王啊,十二經脈由三部份構成。構成原則有三點。 第一,上為手,下為足。循行於上肢的經脈稱手經,循行於下肢的經脈稱足經。

「現在我們來討論一下經絡在人體內的第一大作用,溝通聯系作用。」謝老師將話題引入新的方向。

小王一臉好奇,準備記錄下這個重要的知識。

人體由臟腑、形體、官竅和經絡構成。 」謝老師開始解釋道,「人體正是透過經絡的起止、上下、循行、出入、挾貫、屬絡、交、連、支、布、散等將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等組織器官有機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小王聚精會神地聽著,嘗試理解這個復雜而深奧的概念。

臟腑、形體、官竅各種功能的協調統一,主要是依賴經絡的溝通聯系作用實作的。 」謝老師繼續解釋道。

內在臟腑與外周體表肢節的聯系,主要是透過十二經脈的溝通作用來實作的。 」謝老師深入解釋道,「【靈樞·海論】中曾有記載:‘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

「哦,原來如此。」小王恍然大悟,「十二經脈不僅與內臟腑有關,還與外周的體表肢節相連。」

「沒錯。」謝老師點點頭,「十二經脈中,手之三陰三陽經脈,循行於上肢內外側;足之三陰三陽經脈,循行於下肢內外側。每條經脈對內與臟腑發生特定的屬絡關系,對外聯絡筋肉、關節和皮膚,即十二經筋與十二皮部。」

小王聚精會神地聽著,試圖理解這些復雜的關系。

外周體表的筋肉、皮膚組織及肢節等,透過十二經脈的內屬外連而與臟腑相互溝通。 」謝老師解釋道,「這種聯系表現有特定性和廣泛性兩方面,即體表的一定部位和體內一定臟腑之間存在著內外統一關系。」

臟腑與官竅之間的聯系,也是透過經絡的溝通作用而實作的。 」謝老師深入解釋道,「 十二經脈內屬於臟腑,在循行分布過程中,又經過口眼耳鼻舌及二陰等官竅 。」

小王默默地思考著,試圖理解這種神秘的聯系。

「例如,手陽明經‘挾口環唇’,足陽明經‘挾口環唇’,手厥陰經‘環唇內’,手陽明經‘挾鼻孔’,足陽明經‘起於鼻’,手太陽經‘抵鼻’,足少陽經‘繞毛際’,足厥陰經‘入毛中,過陰器’,沖、任、督三脈均‘下出會陰’等。」謝老師繼續解釋道,「這些特定的路徑,使得內在臟腑透過經絡與官竅相互溝通而成為一個整體。」
「臟腑之間透過經絡的溝通聯系而密切聯系在一起。十二經脈中,每一經都分別屬絡一臟和一腑,又透過經別和別絡加強聯系,這是臟腑相合理論的主要結構基礎。」

小王專心傾聽,試圖理解這種復雜的聯系。

某些經脈除了屬絡特定內在臟腑外,還聯系多個臟腑。 」謝老師繼續解釋,「 比如足少陰腎經,不但屬腎絡膀胱,還貫肝、入肺、絡心、註胸中接心包;足厥陰肝經,除屬肝絡膽外,還挾胃、註肺中等。

「哦,原來如此。」小王恍然大悟,「一條經脈還能與多個臟腑產生聯系。」

是的,還有多條經脈同入一臟的情況。 」謝老師繼續解釋,「 比如手太陰經屬肺,手陽明經絡肺,足厥陰經註肺,足少陰經入肺,手少陰經過肺等。

小王思考著,嘗試理解這些復雜的關系。

此外,還有經別補正經之不足。 」謝老師總結道,「 比如足陽明、足少陽及足太陽的經別都透過心。這樣就構成了臟腑之間的多種聯系。

經絡系統各部份之間的聯系是多層次的。十二經脈有一定的銜接和流註規律,除了依次首尾相接如環無端外,還有許多交叉和交會。

小王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絲驚嘆,對於這種錯綜復雜的聯系感到十分好奇。

十二經脈之中,無論表裏經、同名經和異名經之間,都存在著經脈相互貫通,內部氣血相互交流的關系,尤以表裏經更為突出。 」謝老師繼續解釋道,「十二經脈中六陰經和六陽經之間存在著陰陽表裏相合關系,凡相表裏的經脈,屬於臟則絡於腑,屬於腑則絡於臟,並在上、下肢端互相交接溝通。」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盡量將謝老師所說的各種聯系關系牢牢記在心中。

此外,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之間也是縱橫交錯相互聯系的。 」謝老師指著圖表繼續解釋,「比如足厥陰肝經在頭頂與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交會於百會穴,足少陽膽經與陽蹺脈會於項後,手足太陽經與足陽明經及陰陽蹺脈會合於目內眥,足三陰經與陰維脈、沖脈均會於任脈,沖脈從氣街起與足少陰經相並而上行,沖脈與任脈並於胸中,後通於督脈,任、督二脈又通會於十二經等。」

小王目不轉睛地觀察著圖表上的聯系,盡力理解每一個細節。

綜上所述,經絡系統的聯系錯綜復雜,是一個完整的網路狀調節系統。 」謝老師總結道。

經絡系統不僅是氣執行的通道,也是血流註的通道。 」謝老師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的講解,「十二經脈是運輸氣血的主要通道,奇經八脈則起到調節氣血的作用。」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心中對於這種運輸滲灌作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外,絡脈也扮演著滲灌氣血的重要角色。 」謝老師補充道。

小王感到有些驚訝,「絡脈也有滲灌氣血的作用嗎?」

是的,正是透過絡脈的滲灌作用,才能使氣血內溉臟腑,外濡腠理。 」謝老師解釋道,「 臟腑肌表在氣血的灌註濡養下,生理機能得以正常發揮。

【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靈樞·脈度】說:「陰脈榮其臟,陽脈榮其腑,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正是由於經脈的運輸滲灌作用,才使得氣血內溉臟腑,外濡腠理,而臟腑腠理在氣血的不斷迴圈灌註濡養下,生理功能得以正常發揮,則機體強健,自能抵禦外邪的侵襲。

小王聽後恍然大悟,原來經絡系統的運輸滲灌作用是如此重要,它是維持人體內外平衡的關鍵之一。

「所以,我們要重視經絡系統的健康,保持氣血暢通,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謝老師總結道。

「謝老師,我還想請教一下關於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小王誠懇地說道。

謝老師微笑著點了點頭,「 當然,感應傳導作用是經絡系統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他開始解釋道:「感應傳導作用是指經絡系統具有感應及傳導各種資訊的功能。例如,對經穴刺激引起的感應及傳導,我們常稱之為‘針感’或‘經絡感傳’。這種感應表現為局部有酸、麻、重、脹、寒、熱等特殊的感覺,有時還會沿著一定的路線傳導。」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繼續詢問:「那麽,這種感應傳導是如何實作的呢?」

「經絡系統中的經氣起到了關鍵作用。」謝老師解釋道,「經氣是一身之氣分布於經絡中,具有感受、負載和傳遞資訊的功能。它是資訊的載體,能夠將各種治療刺激及資訊隨著經氣傳送至病所,起到調整疾病虛實的作用。」

小王聽後恍然大悟,原來經絡系統不僅僅是人體的運輸通道,更是一種資訊傳導網路,能夠感受並傳遞各種生命資訊,從而反映和調節身體的功能狀態。

「所以,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作用對於調節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小王深有感觸地說道。

謝老師繼續解釋道:「人體的生命活動是極其復雜的,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生命資訊在體內外傳遞。經絡系統就像是機體的資訊傳導網路,它不僅能感受資訊,還能按照資訊的性質、特點和量度進行傳導,並將資訊傳輸至相關的臟腑形體官竅,以反映和調節它們的功能狀態。」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謝老師繼續解釋:「這種資訊傳導不僅僅發生在各臟腑形體官竅之間,也可以在體表與內臟之間產生。比如,當肌表受到外界的刺激,例如針刺或按摩,這些資訊會由經絡中的經氣感受和負載,然後沿著經絡傳送至內臟。根據資訊的性質和強度的不同,就會在內臟產生不同的反應,有時是補充某些功能,有時則是調節病機變化。」

「而內臟功能活動或病機變化的資訊,同樣也可以由經絡中的經氣感受,並沿著經脈、絡脈、經筋、皮部等傳達至體表,表現為不同的癥狀和體征。這也正是‘有諸內必形諸外’的主要生理基礎。」謝老師解釋道。

小王聽後深有感觸,對於經絡系統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意識到,經絡系統不僅僅是人體的運輸通道,更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資訊傳導網路,貫穿著整個身體,調節著身體的健康和平衡。

謝老師接著解釋:「經絡系統的第四種作用是調節平衡。透過其溝通聯系、運輸氣血、以及經氣感應和傳導資訊的作用,經絡系統能夠對各臟腑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進行調節,從而使人體復雜的生理功能相互協調,維持陰陽動態平衡狀態。」

「經絡的調節作用可以促使人體功能活動恢復平衡協調。在患病時,機體的陰陽平衡常常被破壞,這時透過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激發經氣,扶正祛邪,調暢氣血,調節陰陽,使機體重新達到協調平衡的狀態,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謝老師詳細解釋道。

「舉個例子,針刺足陽明胃經的足三裏穴可以調節胃的功能。當胃的功能低下時,可以增強胃氣;而當邪氣阻滯在胃中時,則可以瀉除有余之氣。再比如,針刺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不僅可以使心臟的心率增加,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抑制心臟的過快搏動。因此,該穴在臨床上既可以治療心動過緩,又可以治療心動過速。」謝老師言簡意賅地解釋道。

小王聽後深感信服,對於經絡的調節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意識到,在針灸、推拿等療法中,經絡的調節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幫助人體恢復健康平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