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IDF釋出重要通知,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後1小時血糖可以預測糖尿病

2024-04-17健康

近期,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釋出了【關於負荷後1小時血糖診斷中度高血糖和2型糖尿病的立場聲明】(下稱【立場聲明】),匯總了40多年來的相關診斷證據,正式公布了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後1 h血糖(1-hPG)用於糖尿病診斷的新標準。

1-hPG診斷標準:

Ø1-h PG≥8.6 mmol/L:用於中高度糖尿病診斷(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應進行生活方式幹預,並鼓勵參與糖尿病預防計劃。

Ø1-h PG≥11.6 mmol/L:用於2型糖尿病(T2DM)的診斷,應復查以確認診斷,之後轉診給予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據IDF估計,2021年全球有5.37億人患有糖尿病,到2045年,這一數位將會增加至7.83億人。此外,2021年估計有5.41億人伴有糖耐量受損,預計到2045年這一數位將會增加到7.3億人。糖尿病患者伴有糖耐量受損的人群越來越多,及早診斷、幹預勢在必行。

根據【立場聲明】介紹,將1-hPG納入高血糖診斷是因為當前的診斷標準存在一定不足。

現有的診斷方法,如空腹血漿葡萄糖(FPG)和2 h血漿葡萄糖(2-hPG)測試,可能無法及時辨識糖尿病發展早期患者,會漏診一些血糖水平已經升高但尚未達到診斷閾值的人群。

此外,傳統的診斷方法可能無法準確預測患者發展為T2DM或其並行癥的風險,無法充分反映患者餐後血糖控制的真實情況。因此,為了更敏感和實用地檢測出高血糖和T2DM,1-hPG被推薦作為新的診斷工具。

與2-hPG相比,1-hPG更敏感,可以及早預測糖尿病及其並行癥。因為從正常葡萄糖穩態到T2DM的自然病程分為3個階段,即β細胞功能代償期、β細胞功能維持但品質減少期和β細胞功能不可逆損害期。在前兩個階段,盡管β細胞數量開始減少,但個體可能仍能透過增加胰島素分泌來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因此,2-hPG可能仍在正常範圍內,但由於胰島素分泌的葡萄糖敏感性已受損,1-hPG可能會升高。這也證明,1-hPG比2-hPG更敏感,能夠更早地檢測到患者胰島素分泌的問題。

而且1-hPG能夠辨識出正常糖耐量但具有發展T2DM高風險的人群;高1-hPG水平與更差的代謝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因素相關;高1-hPG水平能夠預測微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致命性冠狀動脈疾病和死亡風險的增加;高1-hPG水平能夠辨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囊性纖維化相關糖尿病、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病和肝纖維化風險。這也表明,1-hPG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2-hPG在預測糖尿病和相關並行癥(包括死亡)方面具有更高的價值。

【立場聲明】介紹,如果1-hPG水平≥8.6 mmol/L,這表明患者處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的治療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管理和生活方式幹預,必要時可予以藥物治療。

定期檢查血糖,同時密切關註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並給予適當的幹預措施,讓患者的各項指標處於正常範圍,具體目標為:

Ø使超重或肥胖者體質指數(BMI)達到或接近24 kg/m2。

Ø使超重者體重至少下降7%,並使體重長期維持在健康水平。

Ø合理平衡膳食,能量攝入應符合體重管理目標,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400~500 kcal。

Ø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

Ø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至少保持在每周150 min以上。

如果實施生活方式幹預6個月後未達到控制目標包括以下情況:

Ø超重或肥胖者BMI未達到或接近24 kg/m2,或體重未達成至少下降7%。

ØIFG者指空腹血糖>6.1 mmol/L。

ØIGT者OGTT 2 h血糖>7.8 mmol/L。

Ø高血糖進展和/或無法嚴格遵守生活方式,則應啟動藥物幹預。

由於個體差異大,用藥不存在絕對的最好、最快、最有效,所以醫生應結合患者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建議根據糖尿病前期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水平、個體的健康需求/經濟和醫療條件進行分層管理。

中國大慶研究30年隨訪研究結果表明,對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幹預可以使糖尿病發病延遲3.96年,累計發病率明顯降低。這也表明若未幹預及時,可使糖尿病前期患者逆轉為血糖正常人群,至少應盡力維持在糖尿病前期,阻止或延緩其進展為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