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中醫入門:心是主血脈的臟腑,營養和濡潤全身功能

2024-03-09健康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征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征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透過觀察人體外部征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

臟,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五臟),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

小王走到謝老師身旁,恭敬地向他問好。謝老師停下手中的診治工作,微笑著看著小王說道:「小王啊,有什麽問題需要向我請教嗎?」

小王有些緊張地說道:「謝老師,我最近在學習中醫五臟的理論,特別是心。我想請教您有關心在中醫中的重要性和功能。」

謝老師點了點頭,神情嚴肅地說道:「心在中醫理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它承擔著多重功能。首先, 心是主血脈的臟腑之一,它推動血液在脈管中不斷迴圈,起到營養和濡潤全身功能的作用。 當心氣旺盛時,血脈充盈,脈搏有力而緩,面色紅潤活潑。相反,心氣不足時,血脈空虛,脈搏細弱或不規律,面色蒼白。如果心火過盛,血液迴圈過快,脈搏會加速,面色紅赤,甚至出現吐血、鼻衄等出血癥狀。而如果心血暴脫,面色將會慘白,脈搏微弱甚至快要停止。」

小王聚精會神地聽著,眼神中透露出對謝老師話語的渴望。

謝老師繼續解釋道:「其次,心還承載著人的神明。神明指的是人體思維、意識和情感活動等精神活動。心的病變會導致其他臟腑功能紊亂,而其他臟腑的病變也會波及心,導致心神不安或失常。總的來說,心血液充盈時,人的神誌清晰,思維敏捷。而 心血不足或受邪氣擾亂時,就會出現失眠、健忘、多夢、悲傷或喜怒無常、妄言甚至昏迷等心相關的病變。

小王聽得入神,不禁感嘆道:「心的重要性真是令人驚嘆,它不僅關乎身體的健康,還與我們的思維和情感息息相關。」

謝老師微笑著點頭:「是的,心在中醫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除了主血脈和承載神明外,心還主管汗液的生成和排泄。汗液是人體內的津液,心的健康與汗液的正常產生和排泄有關。心氣旺盛的人,不僅能夠推動血液迴圈,而且汗液的分泌也正常適度。而 心虛的人,無論是心陰虛還是心陽虛,都會出現汗液異常的情況。汗液過多會耗傷津液和血液,導致心神失養,出現心慌、心悸等癥狀。 而津液和血液不足時,也要避免過度發汗。當心的氣血陰陽不足時,就會導致異常的汗出現。比如心陽虛、心氣虛時,陽氣無法固秘、守護於外,出現自汗(醒時出汗)或漏汗。而心陰不足時,陰不能潛陽,陽不能攝陰,就會出現入睡後汗出的盜汗。而當病情嚴重時,出現大汗淋漓,就有心陽亡失的危險。」

小王聽得津津有味,他心中對中醫的獨特思維方式更加著迷了。

謝老師看著小王興致勃勃的樣子,欣慰地說道:「小王,你對中醫的研究和學習的熱情令我欣慰。中醫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需要持之以恒的學習和實踐。你對心在中醫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心在中醫理論中還有許多深入的內容等待你去發掘。」

小王聽著謝老師的話,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他真心希望能夠深入研究心在中醫中的奧秘,為人們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