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我篡改了師父的藥方

2024-01-01健康

題記:分享自學中醫的故事,是親歷、是心得體會,是受益者發自內心的感悟。現實讓我們擔憂,中醫藥的傳承與發揚光大,中醫藥的運用與人們的健康長壽,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已經暴露出的大病年青化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如何讓我們的中醫藥更好地服務自己,我把自學中醫的歷程分享給大家,關註我,今後給大家更多的交流。

一我的啟蒙老師

雖說是師父,其實是名義上的,是啟蒙老師,是親人,是姑祖父。他終身行醫,老中醫,在我地相當有名望,是我地原公社合作醫療主任,醫術相當好,好多大醫院治不了的病患,都慕名而來求醫問藥。在我地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還記得他。他是我的啟蒙老師,還得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說起。

一九六六年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我正好讀三年級,停課鬧革命,戴個紅小兵袖套,老師帶著我們下鄉宣傳,那時以「階級鬥爭為綱,防修反修」為主要任務,直到後來形成兩個派系的爭鬥,所謂"文攻武衛"。所有學校徹底停課。於是把書包掛起,每天帶著弟弟妹妹玩耍,美好的幼年時光就這樣消失在"打倒這個打倒那個」的口號聲中。

與我姑祖的第一次接觸,是我叔祖父病了,喊我去姑祖那裏去抓幾味藥,姑祖不認識我,我說了叔祖及我父的名字,他很熱情很高興地留我玩耍,就獨自去抓藥。然後問我想不想學醫,講了一些學醫的好處,用他親歷的故事開導我,還拿出一本他撰寫的行醫【六十年驗方】給我看,問我認識不?我看哈,只認識小部份。於是他說你回去叫你父親來,拿去抄下來等你多讀點書再學。後來我父親抄了一點,不知什麽原因沒抄完,可惜了。

從那以後,偶爾去抓藥,都會在姑祖那裏呆上些時候,聆聽他講行醫的故事,行醫的準則,代代相傳的醫德。那時下決心學中醫。只是那時幼小,加上環境諸多因素,未能得到姑祖親授。

一九七O年復課,直接報名讀五年級,未進入初中。回家參加集體勞動,掙半勞力工分。七二年恢復考試,又去讀了個五年級,考入初中,讀了點衛生常識,又激發起學中醫的熱情,就隔下三岔五的去姑祖那裏,他很忙,抽不出太多時間,去了多次,相會都很短暫。於是他告訴我去新華書店買套【實用中醫學】抽空自學,不懂的記下來,他給我解答。就這樣學醫啟蒙開啟了。

然而,事與願違,不幸的是父親一埸大病(小病不治形成慢性病〉臥床兩年多,所有家務就落在我肩上。那時讀書、勞動(看護父親)每天的必修課,走路都是帶小跑的,堅持讀完初中。七五年初中畢業,父親的病在姑祖的醫治調理下,得到改善,能做一些輕活了。恰逢冬季征兵,我應征入伍,隨身帶了那套【實用中醫學】進入部隊。從此再未見到姑祖了。因為在部隊服役期間姑祖已過世。

二自學中醫走過的彎路

雖然經過不懈的努力,把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套用都學了個八九不離十,算是打下了基礎,待跨檻入堂,在等待的過程中,沒有實踐的平台,只能存乎胸中,偶有與患者相遇,一聽師出無門,無師無證,只作閑談罷了,沒人相信。

一九九八年,我父親又犯病了,是急性濕疹發作,全身搔癢,起丘疹,面紅,舌苔黃膩。本是父子,想為之治,奈何父親不信任,遂請我大叔醫治。我大叔是民間中醫,拜過名師,主攻兒科,傷寒論滾瓜爛熟,遂為我父開了個「仙方活命飲」,當時我反對無用。父親一劑服完,全身搔癢加重,面部紅光發腫,我又提出停用該藥,父親無言,他又去問我大叔,我大叔說是藥效的反應,毒發表出來就好了,於是繼續服用該方藥,藥服未半,病情加重至無法入睡。父親終於叫我處方,我在【實用中醫學】下冊專治濕疹的方子裏,選了一個適合我父親病情的藥方,略作加減,一付見效,三劑痊愈。隨之信心倍增,同時也讓我大叔刮目相看,交流中大叔問及我處方立意,為何效好,我說我父親一派濕熱之象,濕毒蘊結肌膚,須清利濕熱,止癢解毒,而「仙方活命飲"多是溫熱藥,原本「火」重,再澆油豈可滅火,何來見效。

此後,在我大叔的宣揚後,逐漸有親友求醫問藥,都有求必應,也時刻記住姑祖告誡的行醫之德,慎用毒副作用較強的藥,也從未給患者帶來任何後患。

三博采眾家之長,受益匪淺

在學了【實用中醫學】後,又讀了【皇帝內經】、【醫宗金鑒】、【內兒科學】、【千家妙方】、【萬家奇方】、【奇病奇治】等醫學書籍。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所學的知識點,參照當代醫學大師們的臨床治療經驗,彌補了之前的不足,改變了之前的認知。

方藥的運用,對於治病療效的優劣,是檢驗是否藥癥相符。照書本上講的方藥運用,看似合理,實則不然。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走過這樣的彎路。我一個親友患了上頜竇炎找到我,我用治療我侄兒的藥方給他,結果無效,來面診後根據他的病情變化調整了幾味藥,然後徹底治愈。其原因是他的病情比較復雜,肝、肺、腎、胃腸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采用綜合治療的方藥後,幾個臟腑的功能恢復了,身體好了,抵抗力強了,十多年過去了也未復發。在這個案例中,悟到了重要的一點,就是活學活用,千萬不能照葫蘆畫瓢。

清代汪昂老人在所著【湯頭歌訣百話解】序言裏說,學醫者心存一方,臨癥時可作參照,不然臨陣磨槍,無所運用。又說治病如戰場破敵,須根據戰場態勢而靈活運用兵法,治病亦同理,又說十裏不同天,寒熱有別,南北各異,患者亦如是,體質不同,飲食喜好不同,於是在胸存方藥中選一方而加減化裁套用,雖然沒得十分把握,但治療的目的也十分接近了。

所以透過後期對上述書籍的閱覽,學習了很多大師的臨床經驗,真是受益匪淺!

四我篡改了師父們的藥方

我姑祖父給的【六十年驗方】部份,算是親傳了,但一生受益的是【實用中醫學】,是我心目中的老師,不知其名姓,但我知道他們是"北京中醫學院」和「北京中醫院」的大師們編著的,是我終身師父。這部醫學著作是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祖國醫學寶柯瑞的又一珍寶,是結合現代病名而對癥下藥的良方妙劑。

但是我還是大膽地變通加以運用。如「膈下逐瘀湯」和「沙參麥冬飲」兩方合在一起去掉溫熱藥治愈我胃出血,就是一個例證,因為我的胃出血是胃火重又過食辛辣引起的,若不去溫熱藥,勢必加重胃火,難以收效。又如鼻竇炎之類慢性疾病,大多是肺、胃、肝腎多個臟腑出現問題。久病必虛,久病必瘀,不是一個炎癥的問題。這時就沒有一個固有的方藥供我們順手拿來即用,必須有增損的把師父們的方藥拿來套用。

本文原創,僅在頭條發表,碼字不易,不得轉載其它平台,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