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聚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做「排頭兵」

2024-04-11健康

近年來,北京市積極籌建國家實驗室,布局建設高水平國際化新型研發機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一批原創科研成果相繼湧現。4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來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以下簡稱「友誼醫院」),戴上3D眼鏡,觀摩了一場套用於眾多領先醫療創新科技的胃腸鏡檢查。據了解,友誼醫院的消化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是北京市屬機構唯一的醫藥健康領域全重,由實驗室團隊研發的全球首創的可用於消化內鏡的單鏡頭3D內鏡成像系統已走進臨床,它可以實作對消化道內部的立體觀察,幫助醫生發現腸道中微小或隱藏的病變。

讓病竈檢出率提高約1.5倍

「研究結果表明,與普通2D腸鏡相比,使用3D腸鏡能夠將息肉檢出率提高1.54倍,腺瘤檢出率提高1.45倍」,友誼醫院消化中心實驗室副主任朱聖韜如是說。

一進入友誼醫院消化內鏡中心檢查室,友誼醫院消化中心主任醫師、教授孫秀靜正面對著3塊顯示畫面的螢幕操控著結腸鏡,為患者做腸鏡檢查。左側最大的螢幕上,即時顯示著結直腸內部的3D影像。右側顯示器則套用了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提示醫生發現病變。

這正是套用了友誼醫院消化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團隊研發的可用於消化內鏡的單目3D成像系統。朱聖韜表示,該系統基於單眼立體成像原理,運用自主研發的「雙網路超分辨成像演算法」,透過高速處理器對內鏡的每一幀影像訊號進行甄別處理,形成真實左右眼影像,從而將普通內鏡影像轉化為3D影像,在國際上首次實作了消化道內部的立體觀察。

據友誼醫院院長張澍田介紹,在北京市大力支持下,友誼醫院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中科院蘇州國科醫工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新建的全國重點實驗室的身份,於2022年9月申報「消化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並於2023年3月最終獲批。三家單位在消化健康領域各有優勢,形成了緊密合作的「產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

除了醫療裝置的創新,消化團隊依托消化道早癌樣本庫,結合基礎研究,發現了DLL1、FAM175B、RBBP8等多種食道癌、胃癌標誌物和潛在靶點,為開發新的消化道腫瘤診斷和治療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驗證據,有望推動消化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精準治療。

張澍田表示,未來,消化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將瞄準國內外消化系統疾病的前沿研究,力爭在消化系統重大疾病的早期精準診治、難治性消化系統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為改善人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國 2030」的實作作出更多貢獻。

友誼醫院消化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建立,也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成果縮影。北京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科技攻關體系,全力推動多家國家實驗室入軌執行或順利掛牌。加快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最佳化重組為全國重點實驗室,目前在京全國重點實驗室總數達77個,數量占全國總量的28.1%。

助力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除了對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扶持,北京市還在全國率先改革探索,圍繞助力新型研發機構發展,在創新體制機制、釋放科研活力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

新型研發機構是國家創新體系的生力軍和實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2023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出台了【北京市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高品質發展實施辦法】,進一步推動新型研發機構主動適應科研範式變革,開展有組織科研,為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添新動力。

相關機構探索實施「軍令狀」「裏程碑考核」機制,建立PI領銜大團隊快速推進任務攻關模式,推動一批原創科研成果相繼湧現。諸如,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釋出的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台「Quafu(誇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和實作開放式架構雙場量子金鑰分發系統,通訊距離突破615公裏。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承擔的「智慧腦機系統增強計劃」,已完成1024通道訊號采集系統的開發。

又如,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在破解GSDMB可變剪接調控細胞焦亡活性的分子機理、淋巴管清除功能分子機制、調控粒線體自噬的分子機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等頂級期刊,有望用於治療老年疾病、淋巴管功能、腦肌疾病等。

此外,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發揮平台能力及體系化程度優勢,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相關機構搭建了一批高校院所難以獨立建設、企業等市場化主體不願投資建設的技術平台,為底層技術攻關提供了有力支撐。諸如,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建成光學影像、計算、實驗動物、載體工程、基因組學等10個配套齊全、功能強大的高水平技術輔助中心,在覆蓋領域、支撐能力等方面超過國內其他腦科學研究機構。

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獲悉,2024年,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高品質發展實施辦法】,組織第三方機構和專家,開展好相關新型研發機構階段性評估和綜合評估,推動機構逐步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吸引合作和社會資金投入,持續提升機構科研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加快產出更多原創科研成果。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