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怎樣的胸痛提示心肌缺血?醫生教你這樣判斷!

2024-03-17健康

說起"心肌缺血"很多人都不陌生,也有不少人知道心肌缺血時,會出現胸悶胸痛等癥狀,然而,不是所有胸悶胸痛都是心肌缺血,我們必須仔細鑒別。

胸痛:心臟發出的求救訊號

心臟是人體的動力之源。隨著心臟的跳動,血液被源源不斷地供應到全身,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心臟跳動需要能量,能量的供給離不開血液中的氧氣。心肌表面的冠狀動脈(簡稱:冠脈)為心臟供血、提供能量。

正常情況下,心臟不會缺血,機體可以智慧地調節心臟的供血量。例如,劇烈運動時,心臟對氧氣和能量的需求增加,冠脈就會擴張,增加血液的供應來滿足身體的需要。

但是,如果冠脈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狹窄或阻塞,無法順利輸送心臟所需要的「額外供給量」,導致難以維持心臟的工作,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心絞痛是心肌缺血的後果之一,輕度的、短暫的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心絞痛。

心肌梗死是心肌重度缺血的表現。當冠脈內的斑塊發生破裂,形成血栓並完全堵塞血管,心肌持續的、嚴重的缺血缺氧,就會發生壞死,即心肌梗死。

無論是心絞痛還是心肌梗死,心臟都會以疼痛的形式發出呼救。

什麽情況下會發訊號?

正常情況下,心臟的用血和供血保持著動態的平衡。當兩者之間平衡被打破,心臟需要更多血液,而冠脈又供應不上的時候,心臟就會發出疼痛警報。

例如我們奔跑、爬樓活動量增大時;或情緒激動,如發飆、受到驚嚇,心跳加快;或受到寒冷的刺激,冠脈收縮,供血不足;或者飽餐後,更多的血液到了消化道,而供給心臟的血液相對不足,這些情況下都有可能誘發胸痛。

還有很多病人的誘因不明確,發生在安靜時,尤其是在清晨。

會在什麽地方發訊號?

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典型的疼痛部位在心前區。

心肌缺血引發的疼痛屬於一種內臟痛,由於心臟神經的分布沒有四肢末梢神經這麽豐富,所以,疼痛的範圍通常比較廣泛,呈片狀,在胸口或心臟的位置,或胸骨後方,無法指出很確切的疼痛位置。

是一種怎樣的訊號呢?

心絞痛不一定表現為疼痛,部份人感覺整個胸部悶悶的,喘不過氣,有人形容為「胸口像壓著大石頭」「像被緊緊揪住」「被勒住的感覺」「灼熱感」「難以描述的不適感」等,那些一過性的針刺樣、刀割樣的疼痛一般不是心絞痛。

此外,這種胸部不適和胸痛通常都會伴隨著放射痛,放射到脖子、下巴、牙齒或左肩、左邊胳膊等地方,讓我們的大腦誤以為「這不是心臟在痛,而是喉嚨在痛」。

實際上就有患者因為「下巴痛或牙齒痛」跑來醫院看病,經過檢查,發現是心絞痛/心肌梗死。

訊號會維持多長時間?

心絞痛由暫時的缺血與缺氧緩慢開始的,起初疼痛較輕,一般1~3分鐘達到高峰。如果一開始就是劇痛,以後逐漸減輕,往往不是心絞痛。

心絞痛的疼痛持續3~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心肌梗死的疼痛持續較長,多超過30分鐘。

疼痛的威懾力如何呢?

不同人對疼痛的耐受性不一樣,因此,不同病人自覺輕重也不一樣。但總的來說,心絞痛是一種輕到中度的不適,要比"心肌梗死"溫柔得多。

心肌梗死的疼痛程度更加強烈,患者經常會體驗到「讓人冒冷汗的胸痛」「痛不欲生」「瀕臨死亡的感覺」。

當出現「冒冷汗」或「流汗」的癥狀,我們就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應及時送醫。因為莫名冒冷汗常常是重癥疾病的警訊。

怎麽才能解除胸痛?

記住一個原則:減少心肌的耗氧量,改善冠脈供血。

停下活動,原地休息,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都可以減少心肌對血液的需求量。

再來點急救藥,如硝化甘油或者麝香保心丸等擴張冠脈。但記得一定要舌下含服!只有舌下含服後可以迅速入血。如麝香保心丸舌下含服,最快30秒胸痛開始減輕,大多數患者的胸痛在5分鐘內得到有效緩解[1]。

如果胸痛持續30分鐘以上,服用硝化甘油或麝香保心丸無效,伴有呼吸短促和大汗,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必須緊急送醫。

胸痛緩解後,還要做什麽?

胸悶胸痛癥狀緩解後,要去醫院做心臟的相關檢查,明確是否有冠心病。

如果冠脈造影達到手術治療指征,就需要植入心臟支架或進行冠脈搭橋。如果沒有手術指征,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改善心臟供血的藥物,包括抗心肌缺血藥(如硝酸異山梨酯)、抗血小板藥(如阿司匹林)、降脂藥(如瑞舒伐他汀)、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中成藥(如麝香保心丸)等[2]。

麝香保心丸長期服用,可以擴張冠脈,改善心肌血液供應,預防和減少心絞痛發作[1]。

平時還要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合理飲食,少吃肥肉、動物內臟,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雜糧,不暴飲暴食;還要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禁煙戒酒,保證充足的睡眠。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 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專家共識.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2022,42(07): 782-790.

[2] 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等.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 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2018 ,10 (6 ):1-130.